APP下载

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评价

2024-04-28殷优宏

中外医疗 2024年4期
关键词:单孔肺叶胸腔镜

殷优宏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丹阳 212300

非小细胞肺癌在临床肺癌类型中比较常见,其在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发生率为80%左右[1]。根据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可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亚型[2]。相比于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速度较慢,细胞分化程度较高,并且具有更广泛的治疗选择。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常用术式为多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通过建立操作孔和观察孔,对病变位置予以全面观察并手术操作,全面切除病变组织,优化预后[4]。但随着微创医学和手术器械技术的更新迭代,一些学者提出,患者术后胸壁异常等并发症和多孔操作有关,认为采取单孔操作能够同样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减轻术后的疼痛,促进康复[5]。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期间在丹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效果进行研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45~77岁,平均(63.15±3.48)岁。观察组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43~79岁,平均(63.26±3.5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理组织活检以非小细胞肺癌为最终诊断;②病理分期为Ⅰ期或Ⅱ期;③符合手术治疗条件;④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位置恶性肿瘤者;②既往有开胸手术史者;③精神疾病者;④合并传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观察组实施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引导并辅助患者将体位调整为健侧卧位,对患者以双腔气管插管后,选择全身麻醉方式。完成麻醉操作并获得良好效果后,首先建立长度为3 cm的切口,用作术中的操作孔和观察孔,切口在第4肋间隙或第5肋间隙腋前线到腋中线的位置。经切口将胸腔镜(10 mm;30°)置入其中,对病变组织大小、位置等情况进行记录,了解胸膜部位是否出现异常粘连。手术操作配合使用超声刀、高频电刀和电凝钩进行,先完成肺部组织的游离操作。对于术前确定恶性的患者,对肿瘤组织做全面切除处理。若术前良恶性待定,则做楔形切除,实施快速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并制订更为精确的手术方案。若检测结果为良性,将切口关闭,结束手术操作。若检测结果为恶性,则切除病变肺叶,全面进行淋巴结清扫,以及时发现扩散的肿瘤细胞。患病位置在右侧的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第2、3、4、7、9、10组。患病位置在左侧的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第5、6、7、9、10组。手术完毕后,对胸腔进行无菌冲洗,视野下无出血点后,从操作孔位置留置胸腔引流管(F24)到胸顶位置。

对照组实施三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患者手术体位与麻醉方式均和观察组相同。首先为手术建立主操作孔,长度约3 cm,位置在第4肋间隙或第5肋间隙腋前线到腋中线处,将切口切开并予以切口保护套。其次为手术建立辅助操作孔,长度约1 cm,位置在第7肋间肩胛线到腋后线间处。最后建立观察孔,长度约1.5 cm,位置在第7肋间腋中线处,将套管针置入其中。手术操作、淋巴结探查范围等均和观察组一致。手术完毕后,对胸腔进行无菌冲洗,视野下无出血点后,从第7肋间腔镜观察孔留置胸腔引流管(F24)到胸顶位置。

所有患者在术后镇痛、抗感染、康复指导等内容相同。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胸管拔除时间、胸管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②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获取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时间为术后1、4、7、21 d,分值0~10分,分数越高则疼痛越明显。③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胸腔积液、肺不张、心律失常、乳糜胸。

1.5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2.0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分析,手术相关指标和VAS评分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胸管总引流量、胸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对照组(n=55)观察组(n=55)t值P值手术时间(min)143.61±21.64 156.84±20.45 3.295 0.001淋巴结清扫数量(个)12.43±2.61 12.51±2.76 0.156 0.876胸管总引流量(mL)509.41±42.61 470.64±39.51 4.948<0.001胸管拔除时间(d)6.19±1.46 5.13±1.29 4.034<0.001术后住院时间(d)8.64±1.61 7.11±1.52 5.124<0.001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55)观察组(n=55)t值P值术后1 d 6.08±1.21 5.21±1.13 3.897<0.001术后4 d 4.85±1.06 4.11±1.11 3.575<0.001术后7 d 3.45±0.72 2.75±0.65 5.351<0.001术后21 d 1.34±0.31 1.04±0.29 5.241<0.001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吸烟被认为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6]。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石棉、镍、放射线等)、家族遗传因素、肺部疾病史以及某些基因突变等。该病的预后较小细胞肺癌更好,但仍然依赖于病变的分期、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治疗的有效性[7-8]。因此,探索可靠、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临床对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常用方法如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不同于伤害性较大的开胸手术,其在胸腔镜的辅助下实现手术操作的微创性。同时手术使用显微摄像系统,可以通过高清晰度图像清晰地观察内部器官结构,提高手术精确性和安全性[9]。多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是常规手术操作方法,分孔置入器械操作,手术难度相对更低,有效切除病变组织并对淋巴结进行全面扫描[10]。但随着外科医学对微创要求的提高,三孔操作在置入套管针后,将对肋间神经形成不同程度的压迫,使得术后疼痛感更加明显,康复时间长,整体效果不理想[11]。本研究观察组以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在手术时间方面,该方法用时更长,但在术后总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拔除引流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则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比较,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分析原因:观察组所有器械均通过一个孔置入,为术中操作带来不便,使得手术时间相对延长。但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单孔操作仍然可以良好地清扫淋巴结。同时与三孔操作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仅通过较小的切口进行操作,相比三孔胸腔镜手术,对周围组织的损害较小,肋间神经的损伤风险更低,术后切口疼痛也相对较轻[12-13]。由于操作器械、镜身都源自同一个切口,所以手术操作的角度更贴近传统手术,使得医生能够更为熟悉、准确地进行操作,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更快。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观察组(7.27%)低于对照组(21.82%)(P<0.05),与罗亮等[14]研究结果一致,即对照组发生率(28.89%)高于观察组(4.00%)(P<0.05)。分析原因:单孔操作在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并全面扫查淋巴结的基础上,手术切口更少,对胸壁的创伤更轻。手术操作时无需将套管针置入,不会对肋间神经产生过度压迫,术后恢复更快,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15]。

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以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具有良好的微创优势,手术操作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康复时间,优化预后。

猜你喜欢

单孔肺叶胸腔镜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
帕瑞昔布钠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
两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三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