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视时政新闻更好“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4-04-28范泽源
范泽源
时政新闻在当今社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帮助公众了解国家政治动态、社会变革和政府决策。然而,传统时政新闻的说教式、灌输式宣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如何通过改进报道方式,提高宣传质效、增强互动交流、促进媒体创新,使时政新闻更贴近寻常百姓家,是电视时政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
一、练内功,让报道的语言简练易懂
时政新闻的政治性强,往往涉及的主题比较专业,在一般的宣传稿件中会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结构,容易产生晦涩难懂的感觉。为了让电视时政新闻更好地为百姓所理解和接受,在报道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对百姓来说更容易理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新闻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简洁明了。电视新闻主要以语言的听觉逻辑为基础,文字内容转瞬即逝,因此一定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只有简单直接的语言才能使观众第一时间理解报道要表达的观点和事实。
用词准确。时政新闻一定要严谨,必须选择准确的词汇来描述事件和观点,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词语,以确保观众能准确理解。
结构清晰。将新闻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逻辑组织,使用现场和同期来突出重点,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减少专业术语。尽量减少政治术语和专有名词的使用,或者在使用时附加解释,以确保观众能够理解。
引用权威信息源。在确保信息准确可靠的前提下,在新闻报道中引用权威的信息源和专家的观点,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二、找共鸣,把案例和故事融入报道
简练语言是让观众能看得懂,而融入生活化案例和故事则可以让时政新闻更贴近人们的生活。通过举例和讲述故事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可以让百姓更容易理解政治决策的影响和意义,从而激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让新闻作品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利用真实案例。报道时政新闻时,可以选择与观众生活相关的真实案例来说明事件的影响和意义。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使抽象的时政问题更具体化,更易于观众理解。
借助个人故事。通过讲述个人的经历和故事,来阐述时政事件对个人生活的直接影响。这样可以把抽象的时政新闻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受众的兴趣和共鸣。
适度幽默感。报道时政新闻时,适度地运用幽默感可以使新闻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观众的参与感。通过幽默的方式讲述时政事件,新闻会更具吸引力,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引用名人名言。引用名人的言论或观点,可以给时政新闻增加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性,实现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观点,为观众理解时政事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结合时事热点。将时政新闻与当前的时事热点相结合,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关注度,使新闻更具亲近感和热度,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
三、善创新,用多形式丰富报道样态
解决了观众看得懂、能接受的问题,就要在提升节目自身质量下功夫。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图表、数据、三维动画、虚拟现场等报道手法的相继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叙述平铺新闻报道模式,加深了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印象和理解,丰富了新闻内涵,使电视新闻节目更直观、形象。
丰富不同形式的节目。利用访谈节目、纪录片等多种形式的节目,对时政新闻进行多元化的报道和补充。不同的形式可以为不同类型的观众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和观点。
运用多样的报道手法。运用直播、现场报道、图文、视频等多种手段,以不同的视觉和听觉形式展示时政新闻。例如,结合记者现场采访和实地报道,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事件的真实情况。
引用专家意见和分析。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就重大时政事件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以提供专业的观点和思考。专家的声音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时政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采用更多的基层声音。关注基层民众对时政事件的看法和反馈,通过采访普通民众、弱势群体、社会组织等,呈现公众对时政议题的多元观点和需求。
引入互动注重公平。通过社交媒体、在线直播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和讨论,征集并呈现观众的观点和问题,以增加观众参与感,让广大观众参与到时政新闻报道中来;同时,要整合不同来源的新闻素材,确保新闻报道的平衡性和公正性,避免片面偏颇或失实报道。
四、强互动,建立报道与受众的交流
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不仅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还可以提高节目的互动性和亲和力。媒体可以开设相关互动节目或网页、公众号等,通过设立互动环节、利用社交媒体、举办现场活动等,实现观众和电视时政新闻的双向互动,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提供更广泛的信息来源和舆论平台。
增加互动环节。安排针对时政新闻的互动环节,如电话、短信、社交媒体、在线直播等,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提问、评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主持人可以即时回应观众的问题和意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开展在线问答。设立在线问答环节,向观众提出有关时政的问题,并鼓励观众通过电视节目官方网站、社交媒体或手机应用进行回答。这样不仅可以测试观众对时政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回答得分或选择正确答案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举办主题活动。利用媒体资源定期组织主题讨论和辩论活动,邀请观众作为参与者,就时政热点进行讨论和辩论。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可以让观众对时政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活用社交媒体。在节目中积极引导观众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与节目进行互动交流,观众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评论、点赞、分享节目内容,主持人和团队则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回应观众的反馈。同时,不定期举办现场直播或见面会,邀请观众参与节目交流和互动。
关注观众意见。在及时关注、收集观众意见和及时给予回应的基础上,要注重将观众的合理化建议运用到节目的日常调整和节目改版中去。例如,主持人语态、报道样式、节目环节设置等,在提高观众参与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受众黏性。
五、本土化,用地域性新闻锁定受众
作为地方媒体,不同于中央级媒体和省级卫视,更应注重地域性报道,让新闻更贴近地方观众的生活和利益,在关注国家新闻热点的同时,兼顾当地新闻事件和议题的报道,这样的报道将更有针对性,更容易引起当地百姓的关注和兴趣,从而有效地提升受众黏性和参与度。
增加地方新闻占比。在时政新闻节目中,增加地方性新闻事件和议题的报道,既可以使地方新闻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讨论,也可以提高地方观众对时政节目的兴趣和参与度。
探访地区政策效果。通过实地探访,报道地方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政府在地方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采访引入本地观点。邀请地方专家学者就地方时政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增加本地政府工作人员和民众的采访,了解地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落实情况,反映地方政策对本地群众生活的影响。在新闻报道中引入本地声音和观点,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具实践性和可信度的信息。
制作地域特色节目。根据不同地方的特色和需求,制作针对当地观众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时政节目。例如,探访当地文化遗产、报道当地环境保护等,让观众更有归属感和参与感。
利用好新媒体渠道。在电视节目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平台,包括社交媒体、电视台官方网站、手机应用程序等,推出针对地域性时政新闻的在线互动内容,以满足不同地方观众的需求。
六、结论
使时政新闻更贴近寻常百姓家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采用简练易懂的语言、生活化的案例和故事、多元化的报道形式、互动交流平台和加强地域性报道等措施,时政新闻可以更好地飞进寻常百姓家,增加百姓对时政的关注和理解程度,促进公民的参与和积极性,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