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OLO分类理论视域下的高中学生地理思维结构评价及教学实践

2024-04-27邹佳佳

考试周刊 2024年17期
关键词:结构思维评价

作者简介:邹佳佳(1987~),女,汉族,浙江余姚人,杭州市瓶窑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出,可以用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开展思维结构评价。基于SOLO分类理论,以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视频资料为例,通过学生自主命题的形式,开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评价的教学实践,结果发现从整体上看,学生思维结构还是处于发展阶段,思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文章基于教学实践,提出教学素材的选择类型应该多样化;素材内容应有助于学生加强与真实世界的联系,体现综合思维;开展思维结构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等启示。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地理思维结构;假期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7-0142-0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对学生思维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教师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成。《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作为考查内容;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作为考查要求。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对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思维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假期作业的思维层次进行分类与评价,期望能够发现学生思维缺陷、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优化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 SOLO分类理论下的地理假期作业评价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outcome)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分类理论,在地理教学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新课标在“实施建议”章节提到SOLO理论将学生的学习结果表现出来的思维状况分为无结构(又称前结构),即学生表现出学习结果思维混乱;单点结构,即学习结果只能涉及单一的要点或要素;多点结构,学习结果涉及多个要点或要素,但相互之间无法建立联系;关联结构,涉及多个要点或要素,且要素之间能够建立合理的联系;拓展抽象结构,能更进一步抽象认识或给出教师预想之外的答案。关注学生的思维结构将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后续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刘红叶等对经典地理试题的思维层次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启示;何善波等结合SOLO理论测评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郑秀华研究了SOLO分类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指导作用。但仍缺乏对地理作业评价学生思维结构的研究。

高二暑假,学生将面临高三首考的压力,对地理思维的提升需求迫在眉睫。思维的培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暑假时间长,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为学生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时间。此外传统的地理假期作业往往采用综合练习卷,类型单一。题海战术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同时教师原创试题的概率低,参考答案网络上都可以搜索,抄袭现象严重,达不到预期效果。禁锢于高考的压力,学生户外活动较少,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感知能力弱,与真实世界的联系较少,很难建立起地理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所以作者采用看视频“云游”中国的方式,学生根据视频所提供真实素材,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命题并给出答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思维结构层次。

二、 地理思维结构评价与实践

(一)地理思维结构评价模式建构

基于文献研究成果,咨询专家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思维表现,构建学生思维结构评价的划分标准(表1)。

表1  地理思维结构评价标准

SOLO层次思维表现

前结构思维混乱,设问无地理原理,答案不具备地理知识,没有体现综合性思维。

单点结构设问涉及单一的地理知识,根据材料提供单一信息、情境或只应用一个地理原理。

多点结构能结合材料在设问中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但是答案之间缺乏关联性与逻辑性。

关联结构能够结合材料提出多个地理原理,各要素之间具有联系性,能从综合思维角度提出设问,答案组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抽象拓展结构在关联结构的基础上,深化拓展问题,结合对区域的认知,运用综合思维,提出新的假设,答案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开放度高,多角度呈现答案。

(二)素材甄选

1. 素材的选择标准

素材的选择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社会现实;蕴含冲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素材内容应与课程内容相关联,蕴含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思考复杂地理事象背后的地理原理与依据。素材要包含地理位置、地理过程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地理现象与问题。

2. 素材呈现与分析

本次教学实践选用“地球知识局”的“中国非常缺油”这一章节,时长约为11分钟。该视频内容反映了目前我国能源问题的真实情况,符合新课标《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中“3.2  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内容要求。石油与其代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生产与消费过程,及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关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本条视频的选取有助于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該视频主要描述了全球石油的分布特征,体现了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要求;呈现了中国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助于学生提高图表分析能力;分析了中国能源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措施等内容,有助于学生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石油能源问题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实施结果

本次教学实践共有45名学生参与,其中前结构占比13.3%,单点结构占比0%,多点结构占比46.7%,关联结构33.3%,拓展抽象结构6.7%。学生设问的类型主要有:①从能源角度,分析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占比高达46%;②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或进口量大)的原因,占比约30%;③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的原因,约为13%;④其他,包括石油运输方式、能源跨区域调配等,约为11%。从设问类型上看学生能抓住视频材料体现的主要地理原理。从设问方式上看,大多选用“原因分析”。因此,从整体上看,学生思维结构还是处于发展阶段,思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四)典型作答展示及分析

结合学生命题情况和思维结构评价标准,典型作答呈现如下:

类型一:前结构

学生设问:我国石油分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组织:大庆油田、胜利油田。

教师评价:缺乏设问词,答案设置与设问不存在逻辑关系,思维混乱。

类型二:多点结构

学生设问:缓解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答案组织:开源:①减少对特定国家的石油依赖;②通过投资、合资等方式,更多地参与石油市场的开发。节流:①促进能源结构多样化;②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其他可再生资源。

教师评价:缺乏设问词,虽然学生设问是单点结构,答案组织上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提出了缓解能源问题的措施。从答案的组织上,缺乏逻辑性,表达不够准确。如:“开源”的第①点,无因果逻辑关系,可改成“进口渠道多元化”;在“节流”方面答案①和②应该属于“开源”这一个角度。说明学生对“节流”原理认识不清。

类型三:关联结构

学生设问:①分析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的原因;②如何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

答案组织:第一问:①中国石油储量排世界第13位,储量少;②消费量大;③地质活动破坏沉积盆地,石油产量少;④表层石油开采殆尽,深层石油埋藏深度大,开采成本高,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第二问:①扩大进口渠道,进口渠道多元化;②提高我国国内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技术,增加石油开采量;③减少石油资源的浪费,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③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教师评价:虽然学生在问题组织的语言表达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是该学生采用了问题链的形式,从“分析缺油的原因”到“提出缓解措施”,体现了从“发现问题”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链的设计注重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逻辑性强。如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因此扩大进口渠道;开采难度大,因此提高开采技术;石油资源开采成本高、难度大,因此需要积极寻找替代能源。此外,学生在答案的组织上有多个要点,且无逻辑错误。

类型四:拓展抽象结构

学生设问:

材料一:石油是世界各国十分重要的能源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面临着要用世界第13位的石油储量,世界第6的石油产量,满足世界第2的需求问题。

材料二:图1为我国2022年能源消费结构;图2为2000—2021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图1  我国2022年能源消费结构

图2  2000—2021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结合上述材料,描述中国石油资源的特点,面对现状分析我国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组织:特点:产量小,需求量大,在能源消費结构中占比大,对外依赖度高,且不断增长。

措施:加大对本国石油资源的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储量,增加产量。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降低对外依赖度。

教师评价:学生根据材料重新整合信息,提取信息,为设问服务。在材料二中还列出饼状图和折线图两大高频图表,说明学生对高考试题的类型有一定的思考。在设问上,学生在一个问题上列出两个子问题,且子问题的前后具有相关性,逻辑清楚。在参考答案的设置上,学生在文字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强,不仅写到对外依赖度高,还看到了依赖度的变化趋势。在措施上,学生从国内石油资源的开发、开发新能源和提高利用率等角度回答,没有将“进口渠道多元化”作为采分点,答案与设问紧密联系,严谨准确。该学生对材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给出了教师意料之外的答案,体现了较高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较高的思维结构层次。

三、 教学启示

(一)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学生综合思维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知识而轻思维。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知识和思维共同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在教授超出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的内容时,引入科普视频,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建构了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和分析复杂的地理事象,达到知识领悟与思维提升的双目标。例如本次视频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从石油的形成过程分析石油空间分布特征,引出中国石油的供需矛盾,再进一步讨论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由浅入深的,分层次地完成课标要求,达到教学目的。

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还应针对不同思维发展水平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初级思维水平的学生,其思维结构多为单点结构,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展示、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思维的基础框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感知地理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可通过播放视频,帮助学生了解石油资源分布情况、油田构造等。

中级思维水平的学生,其思维特点为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对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问题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他们能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例如,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或者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明确石油开采方式影响因素、产量和储量的关系等。

深层思维水平的学生,其主要思维结构为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课题研究、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研究方向,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实现对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效整合,并能够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和演化规律,可合理展开推理预测,同时还需要实现对分析方法的有效总结,构建解题模式。

(二)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高中学生生活经验较少,甚至对部分学生来讲,受学习压力、家庭经济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走进大自然、深入思考自然环境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以及走入社会,感悟生产、生活变化的机会并不多,与真实世界联系不强,更缺乏发现、质疑、探究问题的能力。“地球知识局”是哔哩哔哩网站较为知名的上传者,视频内容主要包括气象与海洋环境、城市化进程、农业发展、大国工程建设、战略资源状况等,反映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观看视频,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宏观政策和国家发展方向,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而树立人地协调观。在教学时,教师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例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都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除了理论学习,地理教学还应该注重实践应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与“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地理竞赛、科研项目等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迅速构建地理思维。

第二,借助案例,在地理教学中,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案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必须与“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通过案例分析,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共同培养。

第三,乡土教育,乡土教育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乡土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的意义和价值。

(三)完善评价体系,推动对学生个性化指导

高考评价体系已经明确提出思维在人才选拔、学生素质评价和个人全面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开展思维评价避免了只用知识点评价学生的方式,而从思维结构,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学生的问题,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不足,并通过多次思维训练对比跟踪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困境。例如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答案都进行了面批,指出不足,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应将评价体系切实与课堂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发展水平等,合理优化思维课堂模式,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评价体系,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主线,实现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同步优化,阶段性促进学生学科思维发展。此外,由于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不同,即便是相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情况、特点的监控,可引导学生根据课堂表现,展开思维水平、思维结构特点的互评和自评,帮助学生加深对自我思维模式的认知和了解,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也有助于深化教师对学生思维水平的了解,以便展开个性化指导。

最后,为更好地提升评价效果,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评价的重视,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夯实基础,以此提高教师的思维结构评价能力,同时,学校应邀请专家针对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和指导,组织思维结构评价相关课例分享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

本次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只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完成题目命制,约束了思维层次较高学生的思维拓展。此外在最终的呈现结果中发现,设问的雷同性比较明显,这可能和学生的惰性和学生单独命题的思维局限性有关系。因此,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采用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采用问题链的形式,对材料进行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以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课程为例,研究了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地理思维结构评价及教学实践。经过理论研究以及实践运用,明确了地理思维结构评价对实际教学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发现学生地理思维结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实践教學过程中,不仅构建了地理思维结构评价模式,科学甄选教学素材,还对教学效果展开评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教学以及评价体系优化策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践性。提出在实际运用SOLO分类理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过程中,应积极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展开针对性教学,同时丰富教学素材内容,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素材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实现综合思维培养。此外还需要从多个角度积极完善地理思维结构评价体系,以此更好地推动对学生个性化指导。相信随着对地理思维结构评价及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地理教学水平将会得到极大提升,这对学生个人能力培养以及地理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刘红叶,吴立,王成.SOLO分类理论视域下的地理试题思维层次分析及教学启示——以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为例[J].地理教育,2023(7):36-40.

[4]何善波,龙思松,宋丽霞.指向地理核心素养测评的高考地理试题SOLO分类评析与启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20(8):85-88.

[5]郑秀华.浅析SOLO分类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地理高考复习“华北平原”为例[J].教师,2022(1):60-62.

猜你喜欢

结构思维评价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论结构
论《日出》的结构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