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多模态隐转喻分析

2024-04-27陶娇沁

今古文创 2024年15期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北京冬奥会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24届北京冬奥会会徽进行多模态隐转喻分析,探讨会徽背后的奥运精神和中国形象,以及对扩大中国体育影响力的启示。北京冬奥会会徽涉及的源域:运动员、赛道、雪山、彩带、五星红旗、汉字、书法、剪纸;映射的目标域:冬奥会、中国。会徽中文字符号与图案符号两个模态之间的隐喻、转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向世人传递奋勇向上、顽强拼搏的冬奥会精神,塑造兼容并包、朝气蓬勃的中国形象。未来我国扩大体育影响力的启示: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简约化的中国体育符号。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多模态隐喻;多模态转喻;隐转喻互动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5-012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5.039

一、引言

成功举办冬奥会对举办地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自中国成功申办第24届冬奥会以来,北京和张家口地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冬奥会在展现国家形象、振奋民族精神方面起着重大作用,是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历史活动[2]。本次冬奥会的顺利举办对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中国形象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如图1[3])耗时1年半,从4506件作品中层层选拔,经过成千上万次修改最终呈现在大众面前[4]。

自北京冬奥会会徽公布以来,学术界从文化内涵、话语分析、符号学等多角度对其进行解读[5][6][7],但鲜有文章涉及到冬奥会会徽的多模态隐转喻层面。近年来,多模态隐转喻被广泛运用于对公益广告和政治漫画的分析[8][9]。本文以多模态隐转喻为理论基础,对北京冬奥会会徽中的源域和目标域进行分析,解读冬奥会会徽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本文致力于回答以下问题:1.北京冬奥会会徽涉及哪些源域和目标域?2.多模态隐转喻在北京冬奥会会徽中如何进行互动?3.北京冬奥会会徽在凸显奥运精神,塑造中国形象上有何作用?4.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对扩大中国的体育影响力有何启示?

二、理论基础

(一)隐喻和转喻

隐喻是语义学的基本概念,意为“进行隐藏的比较的修辞手段”[10]。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既是语言现象,又是认知现象,是用一件事物来说明或比较另一件事物。但这种说明和比较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采用一种委婉间接的方式。转喻同样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手段和认知思维方式,其本质归结如下:1.用部分代指整体;2.用部分代指整体的其他部分;3.用整体代替部分;4.用整体代替与该整体联系紧密的另一整体[10]。

隐喻和转喻都由本体、喻体和喻底组成。在隐喻中,本体和喻体是直接出现的,喻底可出现也可不出现;但在转喻中,“本体从不出现,喻体就是喻底”[10]。例如: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使用了隐喻手法:“书”和“山”本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诗人将其合为一词“书山”,其中“书”为本体,“山”为喻体,喻底没有出现。“学”和“海”属于不同领域,诗人将“学”作为本体,“海”作为喻体,“无涯”則是喻底,合为“学海无涯”一词。(2)使用转喻手法:“羽扇纶巾”代指“手摇羽扇头戴纶巾的周瑜”,本体“周瑜”并没出现,喻体和喻底为“羽扇纶巾”。“樯”是挂帆的桅杆,“橹”指摇船的桨,代指曹操的战船,也就是本体。两处转喻都以部分代整体,本体未出现,喻体就是喻底。

(二)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

Forceville和Urios-Aparisi[11]将模态分为图像符号、文字符号、口头符号、手势、声音、音乐、气味、味道和接触九类。若一个事物中包含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模态,则被认为是多模态。近年来,多模态相关理论被用于分析各类信息媒介。

多模态隐喻是指分别(或主要)由至少两种模态来表征源域或目标域的隐喻[12],被称为多模态隐喻的狭义定义。赵秀凤认为,多模态隐喻是指“两种以上模态共同参与构建的隐喻”[13],被称为多模态隐喻的广义定义。与多模态隐喻相比,多模态转喻研究相对滞后且涉足较少[14]。庞明[15]依照多模态隐喻的广义定义,将多模态转喻定义为“两种以上模态参与构建的转喻”。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之间的互动被称为多模态隐转喻[16]。本文采用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广义定义,探讨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中存在的多模态隐转喻现象。

三、会徽分析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以汉字“冬”为主体的图案部分、“BEIJING2022”文字部分以及奥运五环。自1913年奥运五环图标诞生以来,一直被视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固定符号。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北京冬奥会会徽中除奥运五环之外的部分。

(一)形状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主体由汉字“冬”演变而来(如图2[17])。笔画“ク”神似滑冰运动员(如图3[17]),笔画“乀”模拟雪山山峦、滑雪赛道、飘扬的彩带,“冬”字下半部分模拟滑雪运动员(如图4[17])。

北京冬奥会会徽的形状包含滑冰运动员、滑雪运动员、雪山、滑雪赛道、彩带、汉字等元素。其中,源域滑冰和滑雪运动员、雪山、雪道映射目标域“冬奥会项目及参赛者”,源域汉字“冬”映射目标域“冬奥会举办地中国”。

(二)颜色

北京冬奥会会徽主要由蓝、红、黄三种颜色构成。蓝色映射冰天雪地、冬天,由蓝色构成的部分则征连绵起伏的雪山山脉和蜿蜒的滑雪赛道;红和黄映射中国国旗,由红、黄二色组成的部分像飘扬的彩旗,映射节日的喜庆氛围,意为冬奥会举办期间正值中国新春佳节。

除了对冬奥会及中国的映射之外,就颜色本身而言,蓝色让人联想到安静、纯洁、梦想、未来,红黄色给人青春、活力、激情之感。2022年北京会徽结合了动态与静态、活泼与安静、青春与未来,既朝气蓬勃,又沉稳内敛,将这两种氛围完美地融为一体。

(三)文字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文字部分内容为“BEIJING

2022”,代表冬奥会举办的地点和时间。数字“2022”尾部飘逸,具有动态性,字母“BEIJING”大小一致,尤显端庄。数字的动态与字母的静态与会徽主体部分所显现的“动静结合”相呼应。

文字部分由黑色排笔书写,映射中国书法和窗花,既突出春节的喜庆氛围,又展现中国书法和剪纸艺术。

四、会徽中的隐转喻互动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共涉及滑雪运动员、雪山山脉、滑雪赛道、节日彩带、五星红旗、滑冰运动员、汉字七个源域,主要映射出两大目标域: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举办地中国。

源域“滑雪运动员、滑冰运动员”映射“冬奥会项目”目标域的过程主要采用隐喻手法,用极具动态性的抽象图案模拟运动员滑雪、滑冰时的身体形态,以一种委婉、隐晦的方式将运动员隐藏在图案之中。图案主体是经过变形处理的汉字“冬”,观众看到会徽能立刻联想到“冬”字,即使观众不认识汉字,也能感受到该图案是由汉字变形而来。经过变形后的“冬”更富抽象性和动态感,满足会徽在现代化媒体上进行动态传播的要求。

源域“雪山山脉、滑雪赛道、节日彩带、五星红旗”主要使用转喻手段对目标域的进行映射。蓝色的曲线代替雪山山脉和滑雪赛道。用富有特征性的部分来代替整体,正是转喻的本质之一。用顺滑的曲线模拟随风飘扬的节日彩带,以及用红黄二色映射五星红旗,也都采用了“以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手法。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文字部分主要涉及两个源域:书法和剪纸,以此映射本次冬奥会举办地的独特文化。文字的内容传达冬奥会举办时间、地点,文字的形态、颜色表现优秀的中华文化。会徽的文字设计提取书法、剪纸特色,用极具特点的部分来刺激观者对整体的联想,符合转喻规则。

综上所述,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由图案符号和文字符号两大部分构成,涉及滑雪运动员、滑冰运动员、滑雪赛道、雪山山脉、节日彩带、五星红旗、汉字、书法、剪纸多个源域,主要映射的两个目标域就是冬奥会本身以及举办地中国,在这个映射过程中,文字与图案两个模态之间的隐喻与转喻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传递兼具动静的和谐之美。

五、总结与启示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表现了中华文化之美。无论是图案还是文字,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背景,同时,在中华之美中凸显了冬奥会以运动员为主体,充满活力与新生的精神。

一花一世界,厚重的中华文化底蕴与现代体育精神在该会徽中得到完美融合,端庄与活力、古典与现代,这些看似矛盾的形容在该会徽中达成和谐,在独特的中华文化中体现国际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体现现代化,塑造了兼容并包、朝气蓬勃的中国形象,传递了奋勇向上、顽强拼搏的冬奥会精神。

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信息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只有在简约的形式中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在短时间内传递最多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成功设计给人启示:传播中华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既要与国际文化接轨,又要保留中国特色;既要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又要具有简约的外在形式。在未来的国际活动中,有意识地将多模态隐转喻运用到宣传中华文化上,将对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阮飞,刘春,林显鹏.2022年冬奥会对京张地区的经济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02):173-180.

[2]习近平: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规划建设 着眼精彩非凡卓越筹办好北京冬奥会[EB/OL].http://cpc.people.

com.cn/n1/2017/0225/c64094-29106991.html,2017-02-25/2022-03-13.

[3]北京冬奥组委.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揭晓[EB/OL].https://www.beijing2022.cn/a/

20171215/045031.htm,2017-12-15/2022-3-13.

[4]戴玉玺,李凡宗.北京冬奥会会徽计划年底发布 征集作品数为2008年2倍[EB/OL].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55151861114832.html,2017-06-13/2022-3-

13.

[5]董宇.冬奧会会徽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05):

192-195.

[6]黄二青,孙继龙.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话语诠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03):296-301.

[7]马敬,马文博,董亚琦.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多重意蕴的符号学解读[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5):15-19.

[8]邹俊飞,何文娟.央视公益广告中文化传承的多模态隐转喻解构——以《中华传统文化“手”篇》为例[J].传媒论坛,2020,3(21):1-2+4.

[9]王擎,揭其涛.涉美新闻漫画的多模态隐转喻分析——以China Daily为例[J].青年记者,2021,(14):32-33.

[10]束定芳.什么是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11]Forceville Charles J.,Urios-Aparisi Eduardo.

Multimodal Metaphor[M].Mouton de Gruyter:2009-09-

15.

[12]Forceville Charles.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M].Taylor and Francis:2002-01-22.

[13]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Urios-Aparisi 《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01):1-10+112.

[14]王佳.政治漫画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互动方式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06):20-26.

[15]庞明.讽刺性漫画中的多模态隐转喻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21,38(03):73-78.

[16]Louis Goossens.Metaphtonymy:the interaction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expressions for linguistic ac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includes Cognitive Linguistic Bibliography),2009,1(3).

[17]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冬奥会会徽宣传片[EB/OL].https://www.beijing2022.cn/a/20171215/044901.htm,

2017-12-15/2022-03-13.

作者简介:

陶娇沁,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多模态隐喻北京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冰雪运动普及的实现途径研究
北京冬奥会视域下中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北京地区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奥运博物馆奥林匹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冬奥会对华北地区区域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北京冬奥前期长春市冰雪休闲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从相似性看水资源保护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意义的构建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