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生态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2024-04-27柴思嘉王心如

今古文创 2024年14期
关键词:手稿自然界马克思

柴思嘉 王心如

【摘要】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的一些早期著作中就有所体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比较集中地阐述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了批判继承,形成了关于生态理论问题的一系列思考,即:生态的本质;生态危机的产生原因以及生态问题的解决办法。其中的生态思想具有重要价值,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4-004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4.015

基金項目: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从严治党暨新时代“清廉马院”建设专项课题“廉洁文化融入清廉学院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MYLZ2304)。

一、马克思《手稿》中生态思想的产生依据

(一)理论依据: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批判继承

黑格尔的自然观充满了客观唯心主义色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进步之处,马克思对其进行了批判与继承,形成了自己关于自然的论述。一方面,黑格尔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在自我运动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在他的观念中不存在任何具体的东西,人和自然界都是一个抽象的整体,其内在本质是绝对精神。马克思针对他的这个理论进行了批判,指出:“抽象思维本身是无,绝对观念本身是无,只有自然界才是某物。” ①马克思认为自然界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可以接触和感受到的事物。另一方面,黑格尔的自然观存在进步性。他肯定了人与自然界的联系,认为人与自然是不断变化的。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继承了黑格尔的这一部分观点,为其接下来构建辩证唯物主义生态思想提供了理论渊源。

费尔巴哈自然观也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并提出自然界比人类社会更早存在,突破了唯心主义自然观的束缚,推动了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此外,费尔巴哈认为自然界是一切科学的基础,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该观点进行了肯定:“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 ②但是费尔巴哈的自然观也存在很大不足,他把自然界看成与人类社会无关的存在,忽略二者联系。马克思对此持相反观点:他从现实社会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二者相互联系,人类从自然中获取生存资源,自然随着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而变化,成为带有人类活动印记的“人化”自然。

(二)现实依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问题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带动资本主义文明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的问题引起了马克思的思考,进而形成了其生态思想理论。

资本逐利是天性,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资本家们不断进行扩张。相较于其他生产成本而言,获取自然资源的成本更低,因此资本家们为了拥有更多财富千方百计地占据更多的自然资源。他们毫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向大自然索取资本生产所需要的原料,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自然界根本无法适应资本的快速扩张,这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之间产生矛盾,进而走向对立。此外,资本的快速发展导致污水废气以及各种生活垃圾增多,然而资本家们为了节省成本并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这不仅污染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还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原有的生存方式也不断被破坏。资本主义私有制使货币的力量和作用增大,人们需要货币维持生存,为了获取货币他们必须屈从于资本家,依靠出卖劳动力挣取货币,工人逐渐成为没有感觉的存在物,只是为了维持生活而从事大机器生产,成为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机器化生产成本低廉,生产效率更高,成为资本家们获取利益的最优选择。所以机器化生产快速发展,机器不再是工人肢体的延伸,工人反而成为机器的附属与辅助,工人们每天重复单一的工作,自然赋予每个人的个性和特质逐渐被消磨殆尽,人的劳动也成了简单的机械劳动,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三)主体依据:马克思长期以来对人与自然的思考

早在《手稿》之前,马克思的一些文章中就已经有内容体现了其生态思想,这生动展现出马克思长期以来都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探索与思考。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认为动物只能活在自然规定的范围之内,被动接受自然的安排,而神却赋予人类更高尚的地位,因此人可以不被自然支配,并且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不过人的这种能力可能会带来负面作用,甚至毁灭自身。虽然该观点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但是他将人与动物进行了区分,还思考到了人类过度向自然索取会引发的生态问题,为其生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41年,马克思完成其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从中可以看出他所追寻的自由是“定在”中的自由,他认为这种自由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绝对自由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人的发展要以自然为前提,可以通过掌握自然规则更好地利用自然实现目标,但不能超越自然的边界,就像直线是原子的原始存在状态,原子包含在直线中一样,人类与自然是一体的,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与自然不是互相排斥与对立的,人类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与自然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1842年,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这是他第一次论述社会现实问题,主要展现了其对贫富差距过大的愤怒和对贫苦大众的同情,除此之外,还可以体会到文中所包含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提出:从树上掉落的枯枝和野果不属于树木,不是林木所有者的私有财产,而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社会中任何人利用它都是合理合法的。从生态角度来看马克思认为自然资源属于全体社会成员,每个人都拥有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正义思想也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二、马克思《手稿》中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生态的本质

马克思在《手稿》中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讲明了生态的本质。首先,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且无法脱离人类实践单独存在。自然可以为人类提供生存资料,而人们通过劳动进行生产的工具是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甚至连生产过程也是在自然界的范围之内进行的,自然界中处处充满着人类活动的印记。因此马克思提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③。此外,“动物只片面地生产自身,而人的全面生产是再生产整个自然界④”。人类社会出现后,自然界就变成了带有人类活动烙印的“人化的自然界”,而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界,人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助于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良性发展。

其次,人既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提出:“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⑤即人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等都要从自然界中获取,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另一方面,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了生活,人与人之间会形成一定关系共同劳动满足自身需要,各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成就共同构成了社会,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人类既生活在社会中,又生存在自然界中,因此只有进行遵循自然规律的劳动生产才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最后,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以社会为载体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和生存,从自然中获取生存所需的物品,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人又是有意识的、具有能动性的存在物,可以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进行实践活动。人与自然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人类命运与自然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逐渐明白这个道理,与自然的关系也逐渐发生转变,从早期的服从自然变为征服自然,再到现在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二)生态危机的产生原因

私有制是人与自然对立的根源。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人被分为资本家与工人,工人需要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获取生存资料,而在资本家眼里,工人就是一件商品,是他们赚钱的工具,想要获取更多利益就必须不断压榨工人,压缩他们的休息时间,加重他们的工作量,这对工人的身体和精神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摧残。此外,从大自然中获取资源的成本较低使得资本家们疯狂掠夺自然资源,并且不愿意为修复大自然付出时间和金钱成本,长久以后便引发了生态危机。

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规律的忽视也加重了生态危机。自然资源的数量有限,资本家们无节制地索取逐渐导致资源枯竭,并且他们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气废水等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河流里或土地中,不采取任何环保措施,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但是当时的资本家并未认识到这些,他们对自然规律的忽视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恶化,对大自然造成了许多不可逆的损害,也让人类品尝了生态危机问题所带来的恶果。

(三)生态问题的解决办法

《手稿》中马克思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分离与对立,只有共产主义才是正确途径。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因此必须消灭私有制,把生产生活资料公平地分配在每个人手中,将抢占资源的观念扼杀在摇篮之中,摧毁奴役人和自然的根基,使人和自然得到彻底的解放,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为和谐统一状态。提高物质生产水平也是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环节,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动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当物质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生产力可以满足所有人生活、生产和发展的需要,生产资料足够充裕之时,所有人可以公平占有社会资源,这样就避免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争抢以及向大自然掠夺,进而促进生态问题的解决。共产主义社会中私有制被消灭,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也高度解放,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刻,对遵循自然规律的必要性更加了解,在实践活动中会有意识地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共产主义是生态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化解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马克思《手稿》中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理论意义: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蕴含的思想丰富,是无数马克思主义学者进行研究的重要文本依据。

《手稿》中蕴含的生态思想扩展了其研究维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学者们对于《手稿》主要是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等方面进行研究,除此之外,其中包含丰富的生态思想内容,增加了对《手稿》的研究维度,有助于梳理马克思青年时期的生态思想,明晰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发展脉络。其次,马克思在《手稿》中从生态角度入手,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及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并针对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办法,得出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性,既展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严密逻辑,又印证了“两个必然”论断的科学性。

《手稿》中蕴含的生态思想为马克思生态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其中的论述和思想必然会影响马克思生態思想的形成。马克思在《手稿》中对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出生态的本质,找到当时社会中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办法,提出只有共产主义才是正确途径,为之后马克思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意义: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

马克思《手稿》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不仅具有丰富理论意义,还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能够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

解决生态问题,进行现代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绿色行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指导出绿色发展实践。“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必须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理念,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大自然。而绿色发展理念的树立就是为了指导绿色行动,即绿色的生产生活实践。绿色行动一方面要改造工业化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深对生态环境指标的重视程度,将清洁能源及清洁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之中,工业废水废气等处理之后再排放,开采资源的同时注重对大自然的修复,从源头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保护生态必须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助力,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产业的科技创新,进而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并对工厂的排污进行无污染处理,以此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解决生态问题,进行现代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制度优势。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为了获利掠夺自然资源,剥削工人,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异化。我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以人为本,彰显人的主体性,合理利用自然,保护人民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要重视人民群众,坚持全民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号召大家都参与到保护生态的行动中来,以中国人民的强大凝聚力助推中国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

虽然马克思在《手稿》中没有提及“生态哲学”,但是文中许多关于生态哲学的深刻论述体现了他对生态问题的思考。研究《手稿》中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助于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未来要继续坚持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指导,全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注释:

①②③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12页,第92页,第52页,第103页。

④王玉梅:《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哲学把握》,《中州学刊》2021年第6期,第109-116页。

参考文献:

[1]董瞩宏.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与价值——评《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08):125.

[2]程敬华,庄龙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理论前提及其中国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6):12-15.

[3]陈胜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的出场语境、内涵布展与现实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22, (06):57-64.

[4]王玉梅.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哲学把握[J].中州学刊, 2021,(06):109-116.

[5]杜明娥,赵光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的逻辑研究[J].理论学刊,2017,(01):102-108.

作者简介:

柴思嘉,女,河南平顶山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王心如,女,江西九江人,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手稿自然界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的一秒钟
丢失的手稿
例说“自然界的水”
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