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数与运算一致性 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

2024-04-26陈光明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结构化

陈光明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数的概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数的运算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并对数与运算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知识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数与运算一致性;结构化;知识体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增加了“数与运算一致性”的内容,这对教材编写和教学体系设计的影响尤其深远。因为这不是对课程内容做简单的补充,而是对整个小学阶段“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教师可以从当前数与运算一致性的底层逻辑分析入手,探讨新课标中这种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索在这一理念下对“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知识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数与运算一致性的底层逻辑

数与运算一致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的概念的一致性;二是数的运算的一致性;三是数的认识与运算的一致性。数与运算的教学能否做到一致性?数与运算的教学怎样做到一致性?这是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数与运算的教学能否做到一致性

首先,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运算,数的认识与运算具有一致性。古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了简单的几个自然数,并逐渐产生了“加法”的运算。通过“加法”的运算扩充了自然数的范围,并进一步产生了“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其中,“减法”运算为“0”和“负数”的产生提供了契机。“除法”运算促进了“分数”的产生。由于分数在计算和比较时不太方便,因此诞生了小数。其次,整数、分数、小数的构成都是以计数单位为基础的,有了这个基础,数的概念教学的一致性便有了自然的逻辑结构。最后,所有的运算都是以加法运算为基础的,所以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算理上有共同的逻辑本源,数的运算之间具有一致性。

(二)数与运算的教学怎样做到一致性

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方法达成:一是将“计数单位”确定为核心理念;二是将运算的意义以及基础运算规律(五个运算定律和等式特性)作为计算的逻辑基础;三是将两个基本事实(加法口诀和乘法口诀)作为算法的起点;四是把数的意义理解为计数单位的叠加,把数的运算归结为计数单位的运算和计数单位数量的运算。

二、数的概念一致性的教学策略

数的概念的教学以“计数单位”为核心概念,将数的认识归结为计数单位的累加。根据这个要点,数的概念的教学,一定要凸显计数单位的核心地位,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再通过计数单位来认识数,形成数感。

(一) “一”是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

当我们提到计数单位时,很多教师脑海里一定会涌现出“十、百、千、万……”“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然而对“一”这个计数单位却似乎并不重视。事实上,其他的计数单位都是通过“一”得出的,通过“一”的累积,形成整数的计数单位,通过对“一”的均分,形成分数(小数)的计数单位。“一”是所有計数单位的基础,计数单位“一”把整数、小数、分数的计数单位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应让学生体会“所有的整数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一”“‘一的不断累加可以产生各种不同大小的整数”的含义。

(二)“十的认识”是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

“十的认识”这一课,对于引导学生体会计数单位在数的认识和表示上的作用,初步理解“位值制”计数法的原理非常关键。而传统的教学没能注意到这一要点,只是将“十的认识”与“十以内各数的认识”等同起来教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将“十的认识”这一课做了如下重构。

教师先向学生呈现教材上的主题图,然后询问:“图中有几位孩子?(9位)请在计数器上用珠子表示。”

师:再加上老师,一共有多少人?(10个)你会用数来表示吗?

师:为什么9只要写一个数字,而10却要写两个数字?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再另外创造一个符号来表示“十”)

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如果数字“十”用一个符号来表示,那么“十一、十二、十三……”也要用单独的符号来表示,这样就需要记住很多符号,很不方便。接着,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在只有一个挡位的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十、十一、十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在一个档位上拨太多的珠子,在计数上很不方便。所以人们就规定:计数器上的一个档位最多只能拨9个珠子,如果要表示更大的数,就得在左边增加一个档位,原来的档位叫做“个位”,新增加的档位叫做“十位”。

师:现在谁知道“十”在计数器上该如何表示?

生:在个位上拨9个,在十位上拨1个,合起来一共是10个。

生:只要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就可以了。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经过交流,学生了解到:尽管第一个学生的方法能用于表示超过十的数,但是数值越大,需要的珠子就越多,所以对于表示一个很大的数就不十分方便。而通过第二个学生的方法,只需用十位的一个珠子替代个位的10个珠子,便可表示更大的数,这样就无需准备大量的珠子了。

教师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9只要写一个数字来表示,而10却要写两个数字来表示”的道理。这样,学生会自然地明白“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理解“位值制”计数法的优越性。

(三)基于“数量”引入分数,通过“计数单位”理解分数

现行人教版数学教材是通过“率”来引入分数的,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淡化“计数单位”的作用,这与整数、小数的认识不太一致。为此,笔者对“分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做了如下重构。

【认识几分之一】

师: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块月饼?

生:半个。

师: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块月饼?

生:小半个。

师: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块月饼?

生:小小半个。

随着情境的继续,学生发现,用生活中的“半个”“小半个”“小小半个”无法准确地表示分到月饼的数量,那到底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每人分到的个数呢?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教师自然地引入一种新的数——分数,体现了数是对数量的抽象,与整数的认识相一致。

【认识几分之几】

1.妈妈、小明和爸爸一起吃一块比萨。

2.你能在下面的线段上找到妈妈、小明和爸爸吃的块数吗?你还能找到哪些数?

以上教学使学生明白:分数也是用来表示数量多少的,分数也是可以“数”出来的,分数也是可以用“数线”上的点来表示的,分数也是可以和整数比较大小的。由此,分数与整数在意义、结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三、数的运算一致性的教学策略

(一)数的加减运算的一致性

在数的加减运算教学中,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堂实践都做到了一致性。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引导学生将整数、小数、分数加减运算的算理、算法进行比较。学生需要明白,无论是在整数加减中的“数位对齐”、小数加减中的“小数点对齐”,或者是分数加减中的“通分”,都有相同的核心要领,就是“相同的计数单位上的个数相加减,计数单位保持不变。”

(二)数的乘法运算的一致性

与数的乘法运算一致的算法是:计数单位乘以计数单位,计数单位上的个数相乘。为了让学生理解其道理,教师需要分两个方面来引导他们进行探讨:

一是计数单位乘以计数单位怎么算。整数的计数单位相乘可以通过“数数”的过程来理解。例如,对于“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个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1个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百是1个千”……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用算式来表示这些结论:“1 × 10 = 10”“10 × 10 = 100”“10 × 100 = 1000”……

小数、分数的计数单位相乘可以借助“面积模型”来理解。例如,求下列阴影部分小长(正)方形的面积。

二是为什么计数单位乘以计数单位作积的计数单位,计数单位上的个数相乘作积的计数单位的个数。需要以下三节“关键课”来学习。

【整十数乘以整十数】

六年级同学举行艺术队列表演活动,一共有30列,每列20人,参加艺术队列表演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会列算式吗?(30 × 20)

师:到底有多少个人呢?逐个计数实在太麻烦,应该怎么数呢?(以百为单位来计数)

師:在点子图里圈一圈、数一数。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按10行10列为一块,每块有10 × 10 = 100个;30里面有3个10,一行分成3块;20里面有2个10,一列有2块;用3 × 2算出一共有6块;每块100个,所以有600个。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进行以下板书。

【小数乘以小数】

长方形玻璃的长是0.3米,宽是0.2米,求长方形玻璃的面积。

教师同样也是引导学生将长方形分割成3 × 2个边长为0.1米的小正方形,先计算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0.1 × 0.1 = 0.01(m2),再算3 × 2 = 6(块),最后算6 × 0.01 = 0.06(m2)。

【分数乘以分数】

分数乘以分数的教学方法与小数乘以小数相同。

通过对乘法运算的算理、算法的重构,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小数、分数乘法运算在思想方法上的一致性:都要先用两个因数的计数单位相乘得到积的计数单位,再用两个因数各自计数单位的个数相乘得到积的计数单位的个数,最后根据数的意义将积的计数单位个数和计数单位相乘,得到最后的积。

(三)数的除法运算的一致性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很容易得出除法运算的一致性算法:计数单位除以计数单位作商的计数单位,计数单位上的个数相除作商的计数单位个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处理。

二是计数单位的个数除不尽的情况。例如,0.07 ÷ 3,计算时会出现7 ÷ 3除不尽的情况,这就需要在认识小数之后学习“整数除以整数得小数”这一关键课。这一课可以让学生顺着有余数除法,将余数的计数单位变小接着往下除,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也可以在除不尽的时候顺势引出循环小数,完善对小数的认识。有了这些准备以后,计数单位的个数除不尽的情况就可以解决了。

从一致性的角度尝试将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和运算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数的概念和运算进行一致性地理解,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施宝春.重构“分数除法”单元  体会除法运算一致性[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3(10).

[2]翟雪皎.践行新课标  凸显一致性:以“分数乘除法”一课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3(26).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结构化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程教学问题与改进措施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史观体系的中学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