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微针刀松解颈肩部激痛点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4-04-25倪芳英孙云廷寿升芸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4期
关键词:头颈针刀肩部

倪芳英 孙云廷 边 金 寿升芸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受凉、熬夜、过度咀嚼、口腔咬合、精神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机制未明的,表现为单侧(少数双侧)颞下颌附近酸胀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弹响绞锁等症状的颌面疼痛性疾病,常伴有头痛、耳鸣、颈肩部症状,以20~40 岁青壮年女性多见[1]。有学者发现,TMD 患者的头颈姿势异于健康人,呈头前伸、前倾状态[2-3]。异常的头颈姿势反映了颈肩部前后两侧肌肉功能不平衡,有研究发现TMD 患者颈肩部扳机点明显多于健康人[4]。国外学者从姿势肌链学说出发,认为面部咀嚼肌群与颈肩部肌肉群是一个功能性整体,长期头前伸使颈部肌张力增高,这个张力通过肌链作用于升颌肌群引起或加重TMD[5]。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多以局部治疗为主,疗效不稳定易使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本研究从头面、颈肩角度出发,在颞下颌局部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颈肩部激痛点(MTrPs)超微针刀松解治疗TMD,与单纯针刺局部治疗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1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就诊于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中医科门诊的TMD 患者10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 例。本研究经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号:伦审2020 研第015 号)。

1.2 纳入标准 (1)符合《2014 年新版国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类及诊断标准解读》[6]TMD 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痹病”的诊断标准,辨证分型为痛痹型:颞下颌关节处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昼轻夜重,痛处不红,触之不热,张口受限,舌苔白滑,脉弦紧;(3)单侧发病;(4)年龄18~65 岁,性别不限;(5)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VAS 评分≥2 分[8];(6)此次发病以来未接受过相关治疗;(7)无认知障碍,能正确理解和交流;(8)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颞下颌关节外伤者;(2)心脏病、出血性疾病、精神病史者;(3)治疗部位有皮肤感染或破溃者;(4)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患者;(5)免疫系统疾病者;(6)最终研究资料不全,中途退出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前明确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的不良习惯,如熬夜、单侧咀嚼、嗜好硬食或需要多咀嚼的食物(甘蔗、口香糖、牛肉等)、托下巴、趴睡、长期低头等;嘱咐患者居家多做局部热敷、打哈欠时舌头抵住上腭、吃东西时不张大口、双侧咀嚼食物、颈肩部拉伸锻炼等。

1.4.1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患侧下关、听宫、颊车及双侧合谷穴,具体定位参照2007 版石学敏主编《针灸学》[9]。常规消毒后采用0.25 mm×40 mm佳健牌一次性针灸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4634),以指切进针法进针并向下直刺20 mm,同时施以提插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 取针,其中听宫穴张口取穴。隔日治疗1 次,1周3 次,共治疗3 周。随访6 个月。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超微针刀松解颈肩部MTrPs,于常规针刺治疗结束后进行。具体操作:(1)按照Simons等[10]提出的方法寻找颈肩部MTrPs: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颈后部、颈前部,嘱患者活动颈肩部(头部前屈、仰头、侧屈、旋转、耸肩)时,触诊双侧枕下肌群、上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在触到紧张的肌肉或条索结节时加压,若能引起放射痛或肌肉颤动等即为MTrPs,用记号笔予以标记,每次每侧选3 个MTrPs;(2)超微针刀松解治疗:松解颈前部MTrPs 时,患者取仰卧位,松解颈后部MTrPs时,患者取俯卧位,标记处常规消毒,医者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左手拇指或食指置于标记处,右手持乐灸牌0.40 mm×25 mm 一次性超微针刀(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号2006001),刀口线与标记处肌纤维平行,避开血管,快速垂直进刀破皮后向下针刺5 mm 左右,以穿过条索结节下缘为度,将条索结节进行纵向垂直切割松解3 刀,然后再把超微针刀提到皮下,与原刀口线的左右各成45°角处再次垂直切割松解条索结节,每处3 刀,最后把超微针刀提至皮下后放倒刀身,各个方向横向扫散切割MTrPs 表面的皮下浅筋膜后退出,用干棉球按压刀口2 min 后用创可贴覆盖刀口,嘱患者超微针刀治疗处当日不湿水。隔日治疗1 次,1 周3 次,共治疗3 周。随访6个月。

1.5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评分[8]: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 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最大张口时的疼痛VAS 评分,计分0~10 分,分值越大,疼痛越重。(2)最大张口度(MMO):采用直角毫米刻度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 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最大张口时上下中切牙之间的距离。(3)颞下颌功能障碍指数(DI):采用Fricton 颞下颌紊乱指数表[1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 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4)头颈角测量:根据文献[12]的方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 个月测量两组患者耳屏和颈椎7棘突连线和水平线所形成的夹角(即头颈角),以评定患者的头前伸程度,角度越小,头前伸程度越重。(5)复发率:治疗后随访6 个月,统计复发例数,复发率=复发例数/(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00%。(6)安全性评价: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如晕针、断针、血肿、感染等,立即处理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13]制定疗效标准,治愈:颞下颌关节附近疼痛及压痛消失,张口度35~39 mm,关节活动正常且无弹响;显效:颞下颌关节附近疼痛及压痛明显减轻,张口度31~34 mm,关节弹响基本消失;有效:颞下颌关节附近疼痛、压痛、关节活动及弹响有不同程度改善,张口度25~30 mm;无效: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变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分析;以P<0.05 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TMD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完成治疗及数据收集104 例,脱落4 例(对照组2 例,治疗组2例),最终每组各52 例。对照组年龄20~63(34.31±13.06)岁;病程2~5(2.73±0.86)周;男19 例,女33例。治疗组年龄19~64(32.50±12.83)岁;病程2~5.5(2.83±0.90)周;男17 例,女35 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2、0.558,χ2=0.170;P>0.05)。

2.2 两组TMD 患者VAS、MMO、DI 及头颈角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AS、MMO、DI 及头颈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后6 个月两组患者的VAS、MMO、DI 及头颈角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后6 个月治疗组患者的VAS、MMO、DI 及头颈角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

表1 两组TMD 患者治疗前后VAS、MMO 比较(±s)

表1 两组TMD 患者治疗前后VAS、MMO 比较(±s)

注: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超微针刀松解颈肩部激痛点治疗;TMD 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VAS 为视觉模拟疼痛评分;MMO 为最大张口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P<0.01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52 52治疗前4.94±0.75 5.08±0.71 VAS(分) MMO(mm)治疗后2.25±1.69a 1.35±1.33ab治疗后6 个月2.52±1.82a 1.46±1.45ab治疗前23.29±1.85 22.96±2.11治疗后30.98±5.27a 33.79±4.24ab治疗后6 个月30.17±5.67a 33.29±5.12ab

表2 两组TMD 患者DI 及头颈角比较(±s)

表2 两组TMD 患者DI 及头颈角比较(±s)

注: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超微针刀松解颈肩部激痛点治疗;TMD 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DI 为颞下颌功能障碍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P<0.01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52 52治疗前0.53±0.04 0.54±0.04 DI(%) 头颈角(°)治疗后0.28±0.05a 0.16±0.03ab治疗后6 个月0.34±0.12a 0.19±0.10ab治疗前43.92±4.19 43.14±4.00治疗后47.87±4.61a 49.67±3.35ab治疗后6 个月47.00±5.26a 49.31±3.65ab

2.3 两组TMD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3 周的治疗后对照组无效10 例,总有效率为80.77%(42/52);治疗组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4.23%(49/5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P<0.05)。见表3。

表3 两组TMD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4 两组TMD 患者复发率比较 治疗后随访6 个月,对照组有9 例复发,复发率为21.43%(9/42),治疗组有2 例复发,复发率为4.08%(2/49),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4;P<0.05)。

2.5 两组TMD 患者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对照组1 例出现面部黄豆大小皮下瘀血,治疗组2 例出现超微针刀刀口处微红发痒,均未作特殊处理,自行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目前,TMD 在我国患病率约为3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若在早期肌源性疼痛时不予重视会引起颞下颌关节不可逆性损伤,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14]。目前临床上治疗TMD 的方法有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关节腔注射、超声波理疗、手法康复、中医针灸、外科手术、心理治疗等。TMD 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为风寒湿三气杂至使颞下颌关节局部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针灸是临床治疗TMD 的常用方法,选穴多以下关、颊车、听宫、合谷为主,其中下关、颊车、听宫属于局部取穴,可疏通局部经脉气血,通则不痛,研究[15]证实,针刺以上穴位可刺激咬肌、翼内外肌,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合谷穴为手阳明经原穴,不仅能疏风解表,还能宣通气血改善局部循环。研究[16]显示,颈椎功能紊乱程度与TMD 发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长时间的头前伸状态对TMD 的症状及治疗效果都有影响。研究[17-18]证实,单纯采用颈枕部关节复位或是枕下肌群推拿也可改善TMD 患者的局部压痛及张口度。

患肌中MTrPs 的存在是肌筋膜炎综合征发生的标志,有学者发现TMD 患者颈部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枕下肌群上的MTrPs 明显多于健康人[3],若患肌中的MTrPs 不予解除,日久会引起颈部肌肉的力学失衡,最终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超微针刀是一种兼具传统针灸针和小针刀优点的新型针具,与传统针灸针比较,超微针刀通过切割松解可快速精准消除患肌上的MTrPs。研究[19]证实,采用超微针刀与温针灸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炎时,超微针刀可通过对上斜方肌上MTrPs 的切割松解,快速使失衡的肌肉恢复力学平衡,疗效更显著;与小针刀相比,超微针刀刀锋小,切割深度浅,操作安全性高,不易损伤神经血管。本研究采用超微针刀皮下浅筋膜横向扫散,可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增加,促进炎性因子消散,减轻软组织受压,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更利于自身修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VAS 评分、MMO、D1、头颈角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或P<0.05),认为超微针刀松解颈肩部MTrPs 配合局部针刺治疗TMD 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局部针刺。正常情况下颈肩背部肌群和面部咀嚼肌群有协同活动,是平衡状态,若其中一个肌群因各种原因发生痉挛紧张,平衡就会破坏,破坏力通过姿势肌链的作用影响另一个肌群。本研究采用超微针刀松解颈肩部MTrPs,可使颈肩部紧张痉挛的肌群快速恢复正常,头前伸状态改善,使过度作用于升颌肌群的力量消失,面部咀嚼肌群的痉挛紧张也随之解除,再配合局部针刺活血通络、消炎止痛,故近远期疗效均较好。治疗期间对照组1 例出现面部黄豆大小皮下瘀血,治疗组2 例出现超微针刀刀口处微红发痒,均未作特殊处理后自行缓解,未影响后续治疗,提示该方法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超微针刀松解颈肩部MTrPs 配合局部针刺治疗TMD 临床效果确切,不仅改善TMD 患者疼痛、张口受限及颞下颌关节功能,减少TMD 的复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未设立假针刺对照,未采用颈椎功能的评价,研究样本来自一个中心,可能产生偏倚,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需进一步完善试验设计,扩大研究样本(多中心)。

猜你喜欢

头颈针刀肩部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STK15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Hep-2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关于《头颈肿瘤防治专栏》的征稿通知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