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

2024-04-25文永生

文理导航 2024年1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标

文永生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我国的初中历史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过去,历史教育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新课标则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大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本文首先对大概念教学的定义与特征进行了阐述,接着分析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的意义和策略,以期推动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

历史大概念教学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脉络和规律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大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历史理解能力。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从历史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对大概念教学的先进性形成正确认知,并做好相关研究。

一、大概念教学的概述

大概念教学,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所谓大概念,是指那些具有广泛适用性、能够整合和概括知识的宏观认识结构。大概念教学主张将学科知识划分为一系列的大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通过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结构,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大概念教学具有以下特征。(1)系统性。大概念教学强调整体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点组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层次性。大概念教学主张分层次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概念和知识点走向更高层次的大概念。(3)整合性。大概念教学强调知识整合,鼓励教师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4)应用性。大概念教学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历史学习水平

在传统的知识点式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死记硬背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年代,这种学习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而大概念教学则是将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提炼出关键的大概念,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冲突”等,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通过探究大概念教学,学生能够发现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历史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从而提升历史学习水平。

(二)发展历史学科思维

在大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历史发展的规律。这种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大概念教学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全球视野。通过大概念教学,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去分析现实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大概念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自主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炼观点,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大概念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能够学会倾听、沟通和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历史大概念

历史大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是历史发展的主线和脉络。明确历史大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历史大概念的明确需要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挖掘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其次,历史大概念的明确还需要对历史阶段进行概括和总结。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历史阶段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历史发展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历史阶段的衔接和演变,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最后,在明确历史大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以我国古代史为例,教学过程中可以明确以下历史大概念:(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从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封建社会的郡县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再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等。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学生可以明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主线,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2)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与衰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与衰落。例如,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隋唐时期的运河经济、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等,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教师在讲解唐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唐诗的成就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使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构建大概念教学体系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策略中,构建大概念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该对历史学科有深入的了解,对历史事件、人物、地点等有系统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大概念教学体系。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大概念教学策略。例如,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比较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异同点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以“二战”这个历史大概念为例,教师可以先介绍“二战”的背景、起因、过程和历史影响等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比较“二战”中的重大战役、分析“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二战”这一历史事件。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二战”的电影、纪录片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二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历史概念

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历史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历史概念:一是收集相关资料。教师需要收集与历史概念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等,以便于制作思维导图。二是制作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制作一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中央应该绘制历史概念的图形,例如“封建制度”的图形。然后,在思维导图的周围,可以绘制与历史概念相关的各种事件、人物、文献等,并使用箭头将它们与历史概念的图形连接起来,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呈现“封建制度”这个历史概念时,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央绘制一个封建领主的图形,周围绘制封建社会的各种事件、人物、文献等,如“封建割据”“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庄园经济”等,并使用箭头将它们与封建领主的图形连接起来;三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投影到屏幕上,然后逐个讲解每个事件、人物、文献等与历史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

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大概念教学

为了更好地实现大概念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具体实施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事件和现象。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 PPT、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发生过程、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等。例如,在讲解“唐朝的繁荣”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唐朝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二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合作学习。网络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讲解“二战的起因和影响”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国家在“二战”中的角色和影响,并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其历史素养和现实关怀意识。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人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授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时,可以选取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如民族独立、民主改革、科技发展等,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主题在历史中的演变过程,从而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其次,教师可以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热点事件引入历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一些与改革开放相关的现象,如经济特区的设立、外来投资等,然后通过历史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现实关怀活动,如参观历史遗址、革命纪念地等,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例如,在教授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让学生在现场氛围中感受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责任,从而培养其现实关怀意识。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是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希望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能对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为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诗澜.新课标下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3(11):4-6.

[2]李海霞.基于初中历史学科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2023(18):102-104.

[3]丁丁.运用大概念整合初中历史单元教学[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3(5):68-71.

[4]姜志娟.大概念視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4):19-20.

[5]吴浩.新课标下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9):84-86.

[6]朱丽丽,潘春花.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路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20):73-76.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