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

2024-04-25陈丽珍熊雨陈敬林金幼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

陈丽珍 熊雨 陈敬林 金幼虹

近年来,我国应用型人才层出不穷,传统的口腔医学本科教育重视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但在培养科研及创新能力方面较为欠缺。口腔医学生所面临的实际临床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领域,这就要求口腔本科生必须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推陈出新的科研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适应现代发展的需求。由于各大高校的扩招政策及口腔医学光明的就业前景,很多高中毕业生愿意报考此专业,但在本科阶段,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本科生数量有限[1]。为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指出的“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刻不容缓。此计划既是新时期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2]。笔者将从合理构建该体系的必要性及意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3 个角度进行陈述。

1 构建科研体系的必要性及意义

早在1969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就提出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开辟了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训练的先河。现阶段,国外大部分研究型大学均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研体系和模式。而我国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在20 世纪90 年代才开始发展,1996 年清华大学最早开始实行“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紧随其后。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本科生科研训练现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研究会议的焦点主题。国内对医学方面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临床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探索,而针对口腔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系统性研究稀少。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口腔本科生的科研训练计划,构建一套完善的口腔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至关重要。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构建这一体系能够推动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进而显著提升科研训练质量,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对于指导老师来说,体系的建立不仅深化了他们对本科生科研训练重要性的认识,还能助力他们识别并培养杰出的科研助手,共同在科研道路上攻坚克难,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为课题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学生而言,这一体系的建立将深化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科研创新的能力,激发他们的专业兴趣,最终提升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 现阶段科研训练存在问题

2.1 软硬件条件层面

从硬件条件层面审视,资金问题尤为突出。一般而言,医学院校通常作为高校内的一个较小学院存在,且临床医学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口腔医学作为医学领域的分支之一,所能获得的科研启动基金相对有限[3]。经费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各级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这导致资源分配捉襟见肘,学生实际可用的经费非常有限。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学生需要自筹资金进行科研学习,这无疑削弱了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再观察实验室设备状况,许多学校存在实验仪器分布不均的问题,一些实验所需的特定仪器可能并不在校区内,这导致学生需要使用时需要跨校区借调并申请,整个申请流程烦琐复杂。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学校的口腔医学专用实验室连基本的蛋白电泳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关键检测都无法进行,这意味着学生和研究人员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寻求外部检测机构的帮助来完成这些实验。

从软件层面来看,首先,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目前基本都是专业的研究人员及硕博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留给口腔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的时间及有效资源较少。其次,口腔实验室的开放时间相对有限,与能够“通宵达旦”运行的临床实验室相比,口腔实验室仅在工作日白天开放,显得较为不足,无法满足科研训练的全面需求。口腔本科生大多白天有繁重的课业,只能在晚上挤时间进行科研训练,而这却与实验室的开放时间相冲突,故而科研积极性大受打压。再者,部分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复杂,而口腔本科生缺少专业人员指导,自己无法进行独立操作,当恰逢有人使用可进行观摩学习时,也常常因为消息不灵通而错失学习机会。另外,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上,专职管理口腔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的人员严重不足,管理人员大多是其他岗位上的管理者,专业性较为欠缺,难以对本科生进行专业指导,这也会使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2.2 教学方式层面

院校要想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开设相应的课程让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有调查表明,只有33.39%的口腔本科生表示在接受调查之前参与过科研创新训练项目或课程,而未参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所在学校并未开设相关课程[4]。同时,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5]。现阶段的科研训练课程,理论部分由教师统一讲解,实操部分由老师演示后,学生亦步亦趋地完成实验内容,如此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使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培养科研创新性人才的效果。目前各大高校关于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缺乏统一的领导,学科偏向性较强,对于一些小专业如口腔医学,针对性的科研训练计划及项目寥寥无几,不仅缺乏明晰的指标及评判标准,也缺乏对有不同需求的学生的分层引导。

2.3 指导教师层面

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同时部分指导老师出现了指导能力不足,参与度不够,功利性强等情况。在科研指导上,要想科研训练做得成功,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及优秀的科研思维的指导教师不可或缺。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指导老师若自身科研水平不够,又何谈教书育人,带领学生行科研路?从教师参与度及功利性方面分析,首先,校方对于指导老师的奖励会参考其科研训练学时,但对于学时的计算并未给出明确的标准,可能出现错记漏记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导师带队科研的积极性。其次,指导老师自身临床及科研压力大,指导时间并不充裕。最后,学校也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在评选优秀指导老师时,更多的是看重其带领学生做出的研究成果,而缺乏对科研训练的过程性评价。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师在选拔课题组成员时,倾向于理论基础好,有一定科研思维的同学;而学业基础较薄弱,但科研兴趣浓厚的同学则较难获得科研训练机会。如此会挫伤不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这也不利于科研训练的顺利开展。

2.4 口腔本科生层面

大部分口腔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都存在动机不纯的问题[6]。有调查显示,有53.48%(100 名)的学生为了增加保研或考研的成功率而参加科研训练[4]。科研训练能帮助本科生增加与研究生导师接触的机会,发表论文,提高升学成功率。这种有目的地参与科研训练违背了开展此项活动的初衷,可能会导致学生轻视对科研技能的学习、创新思维的培养,而把更多心思放在了如何讨导师欢心及发表论文上,这与教育部门倡导的科研训练理念背道而驰。再加上口腔医学本科阶段五年制的学时长,学习任务繁重,学校离实验室路途较远等,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时间不足,无法高效掌握课程内容[7]。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的一个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仅31.1%(50/161)的学生(本科生,硕博生)在本科期间参加过科研项目[1]。由此可见,对于本科生来说,参与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的机会较少[4]。加上科研项目缺乏宣传,学生很容易错过报名时间。此外,科研训练项目的内容及质量的不确定也会使得学生犹豫不决。

3 构建科研训练体系的探索

3.1 尽早开启科研启蒙,培养学生系统思维

为了构建健全的科研训练体系,高校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培养步骤:首先,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意识;其次,掌握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最后,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及发表研究成果来巩固和深化所学[8]。大部分口腔本科生在大学入学之前,并未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思维,而许多院校并未将信息检索等对科研能力具有直接帮助作用的课程放在医学教育课程的最前面,待此类课程开课时,口腔本科生的学习精力已被专业课程所占据。敏锐的科研思维及端正的科研态度是让学生在科研道路走得更远更长的重要法宝,所以院校应该尽早地对本科生进行科学素质和科学方法的启蒙,并介绍科学知识体系和科研的基本流程,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此外,要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科研知识,以文献为师,培养系统思维,最终形成自己的科研思路。

3.2 构建完善的科研训练平台,增加科研训练便利性

为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总目标,应以学生实践、创新及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主要载体,整合学生的各类科研实践活动,构建较为完善的科研训练项目与活动平台[9]。首先,高校应构建“国家-省级-学校-社会”的四级经费体系,多元化科研经费来源[10]。在引进社会资金方面,可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学-研-产”的模式,争取企业的资金支持,也可以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自主宣传科研项目,以吸纳社会资金。其次,对于暂缺仪器,可与附近高校及企业积极合作,实行多校区联动式仪器使用;对于贵重仪器的使用,先于线上讲解,再统一安排观摩学习。针对不同实验室的时间和实验内容,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授课,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并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实践细节和经验总结;鼓励口腔本科生根据工作流程跟随导师或研究生参加实验室的科研例会,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预防,通过学习和讨论,熟悉实验进程,与前辈及同仁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发散科研思维。然后,需进一步加大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尽可能满足学生训练要求,对实验中心教师进行培训,尽可能为学生的科研训练提供规范的操作示范及热情周到的服务[11]。再者,需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口腔本科生科研训练,加大招收专职管理人员的力度,规范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实验-成果展示的完整流程,组建由优秀学生干部组成的督察小组,协助管理人员开展科研训练管理工作,以保证科研训练的效果和质量,增强科研训练的便利性及专业性。最后,鼓励学生对实验室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实验中心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管理人员能更好地完善监管机制。

3.3 开展并细化科研训练课程,趣味与实料并行

高校要想培养新时代科研新人,必须开展并细化相应科研课程,系统教授学生基本的科研方法。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可将口腔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使其成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机延伸;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可安排医学统计学、循证医学等基础科研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工具,将具体的授课内容浓缩为科研选题、文献查阅、项目申请、项目实施、数据处理及绘图、科研成果总结及展示等多个不同模块[5];在实验课程的安排上,可增加糖尿病性小鼠口腔溃疡模型等口腔专项实验模型设计课程;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应逐步从传统的“传统授课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模式向“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的新型模式过渡[13-14],从而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科研思维;在课程时间的确定上,可以利用周末及寒暑假,让学生有集中的时间进行科研培训。同时,可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的特点,并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水平,设置分级专项培训课程,打造有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科研训练项目,并设置一系列口腔专业引导课程,建立有口腔特色的专业科研训练课程群[15],使课堂内容与科研训练活动有效衔接、相辅相成。

3.4 加强指导老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科研新人

指导老师是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领路人,科研训练的质量会直接受指导老师的影响[16]。首先,学校应多宣传带队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的益处以吸引优秀的教师,同时开展本硕博联动计划[17],让研究生这一优质人力资源为口腔本科生科研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其次,对于指导教师队伍也要进行培训,鼓励其多参加口腔国际交流会议,了解口腔发展的最新研究动向,提高自身水平。同时,高校应做好端正教师态度的工作,让指导老师深刻领会到科研训练的重要性。然后,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科研项目以及导师,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学术特长和研究方向,提供多种多样的科研项目以供学生选择,并挑选适宜的导师进行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尽量做到“有教无类”,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针对学生的不同状况因材施教。教师可依托榜样示范法来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18],在各类高级别的科研项目中选取优秀的本科生中作为先进典型,让别的学生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再者,学院应及时对科研训练工作量进行统计,明确教师工作量的换算规则,根据不同的科研训练项目,授课形式等设置不同的工作量转换标准,确保指导教师的正当权益,尽量避免指导老师由于工作量计算不合理而指导积极性下降。最后,针对目前的“唯结果论”,学院及指导老师均应明确,口腔本科生的科研训练不同于研究生的培养,本科生科研训练更注重的是其在训练过程中科研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开拓。在对指导老师的考核评价中,应从“结果导向式评价”向“过程形成性评价”转变,可在结题材料中增加指导周记、组会影像记录等证明性材料[10],以增加过程性评价权重。

3.5 端正口腔本科生参与动机,多途径提高科研积极性

高校可以对口腔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进行多形式的科普宣传,在科学研究网站进行通知及宣传的基础上,利用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面积宣传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开启,组织各种有关口腔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培训班及讲座,将实施SRTP 的目的和意义向学生作清晰的阐述,使其在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19],强调此次训练的目的更多在于训练科研创新思维,扩展临床诊疗思路,并非以研究成果为唯一功利性目的。升学成功率等只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一种外部激励手段,并非核心内容,学生应明晰SRTP 的最终目的,端正自己的参与动机。在常规课堂中,鼓励教师在授课时渗透科研思维,扩大科研训练的影响;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将科研训练及临床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20],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在科研训练结束后,积极开展科研成果分享与交流,营造出乐学善思、崇尚科学的科研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为下一期的科研训练提供正向反馈。此外,科研积极性的提高可以充分利用“朋辈效应”,鼓励研究生与本科生相互交流,成立科研小组,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在欢声笑语中共同进步。再者,可以以团队为单位,组织本科生参与经典文献阅读会,论文报告分享会等,从而点燃科研兴趣,开拓科研视野,提高科研积极性。口腔医学院要创造更多让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的机会,如组织“互联网+”比赛[21]、“挑战杯”“阅片大赛”等,鼓励以“创新创业”“科研思维的培养”为宗旨的科研社团的开办等,通过多元化的科研训练形式,提高口腔本科生的主观能动性及科研积极性,培养其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从而使专注科学研究的精气神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因此,为了中国口腔事业的蓬勃发展,应从口腔医学专业本科阶段抓起,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刻不容缓。科研训练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和课程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在构建科研训练体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对此,需要加大师资力量培养与引进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并建立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应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出有行动紧跟现代医学发展步伐,有实力创造社会和医学行业认可的价值的新型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