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大学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4-04-25张小萌王天枢戴辛鹏商宇张鹏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思政

张小萌 王天枢 戴辛鹏 商宇 张鹏霞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关系到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步骤。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实施解决了长久以来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融合的问题,想要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是开设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是要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度融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成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育目标[1]。将专业课程教学从单一的专业层次,拓展到人文关怀、素质培养、德行教育等多层次,避免生硬说教,从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引导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医学建设贡献力量。医学生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目前,由于医学生课程教学存在特殊性,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综合性大学是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医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医学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大挑战。

1 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困境

1.1 医学人文精神培养不够重视

医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技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还更加注重医学生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职业态度的培养。大部分医学生都能够做到认真努力的学习知识和锻炼技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潦草塞责,不仅对待学习不认真,甚至有违法乱纪的行为。许多医学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将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着重安排在医学专业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技能的学习上,弱化人文关怀精神培养教育。虽然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还不够充分,仍然以被动式教学为主,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并不高。资源整合是综合性大学医学教学最大的优势之一,部分综合性大学“综而未合”,不能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资源配置,全面推进多学科创新融和发展的校内改革,在医学课程中思政元素运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仍待解决。如何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展现多面丰富的思政元素,创新融合不同学科的内容[2],打破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桎梏,使学生成为恪守医德、医术精湛的新时代好医生仍值得深入探讨。

1.2 医学教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不恰当

在医学教学实践中,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目前主要停留在显性的表面层次,针对单个知识点融合思政元素的情况较多,而针对整个知识体系,结合专题式教学进行隐性思政教育的设计较少,仅仅简单地将课程思政理解为在专业课教学中插入思政元素,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生硬的连接,可能会使专业课教学和思政教学均难以达到理想效果[3]。

1.3 专业教师课程思政队伍能力有待深化

为了课程思政这一新兴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长期的发展和建设考虑,更应将重心放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上。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发展意义的认知不够正确,仍认为专业课程中仅需传授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思政教育完全交给思政课程教师完成,在授课过程中对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不应理所当然地认为课程思政是对学生的教育,教师也应该成为思政教育的对象[4],专业课教师由于没有进行思政教育的经历,讲授课程思政的能力欠缺,导致课堂上的课程思政教育推进困难。

1.4 课程思政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善

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保障,部分综合性大学在课程思政教学和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步调不一现象,配套落实的督导评价机构还不健全,机制运行的具体实施落实不到位,在医学教育课程中,存在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视程度不足、课程思政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思政元素融入不够充分[5]等问题,导致医学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影响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2 当前课程思政融入医学教育的策略

2.1 提高医学课程思政主动性注重人文素养

医学生不但要学好专业性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在课程思政教育之外,适当增加思政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程思政的学习。例如很多高校根据不同的院系特色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鼓励有参与热情的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科研项目,并提供专业教师指导[6]。全面营造科研与学术的校园氛围,丰富校园科学文化,有效提升团队成员的沟通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将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树立为德艺双馨的典范,如在法医学和解剖学等需要进行尸体解剖观察的课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解剖工作进行前默哀并鞠躬行礼,表达对大体老师的尊重,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悟对生命的敬畏,激发学生对生命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显著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借助校园文化要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全方位进一步渗透课程思政教育,为学生提供临床应用的实习与交流平台,在心理健康宣传、疾病预防宣传和义诊等活动中践行思政内容,从实践中感悟仁心仁术,弘扬社会正能量。

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突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综合性大学具有学科体系完整的优点,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应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注重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造“医学+X”科学研究创造平台,大力推进医、工、文、理等多学科的融合建设[7],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发挥校园活动育德功能,开展能够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的“每月一赛”活动,如美术学院与基础医学院联合举办的解剖绘图大赛,感受医学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提升医德修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课堂育人的重要补充;口腔医学院与材料工程学院开展合作项目,进行口腔材料的试验与研发[8],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为专业新的发展方向提供可能性。

2.2 创新医学课程思政发展建设

课程思政的提出颠覆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不是单纯的讲授思政课程[9],而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及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代大学生是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下成长的一代,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巧妙结合。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和形式,积极尝试全新的教学方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网络教学空间进一步得到了拓展,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打破时空局限,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利用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慕课、超星课堂等多元化教学平台和教学方式[10],充分挖掘和利用医学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有效融入医学课堂的各个环节。

教师课前利用智慧树平台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促使学生提高主动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通过查阅资料后互相探讨病例,以解决教学问题课前发布的教学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基础知识来解决部分问题,将未解决的疑问带到课堂上。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小组围绕案例里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幻灯片制作及汇报,其他小组同学可以对质疑的内容提问和讨论,教师在课堂中答疑解惑,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引导和把控全局的作用。通过各种讨论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交流能力,在专业知识的培养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的培养,达到润物无声的教书育人境界。

一些病毒的防控为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提供了生动案例。例如,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带领学生了解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方法及原理,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细胞内的免疫应答机制等问题,既能够充分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研究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专业课程中注入我国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又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现代化高素质医学人才。

2.3 加强医学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11]。为深度发掘医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课程思政与医学专业课程融合,可以充分利用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培训、高校教师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强化课程思政意识,从而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应用,能够在具体教学中将学科专业性与育人性有机融合,达到所有教师既可以传授知识,又能够立德树人的目标;学校还可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优势,让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进行一对一指导,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在各学科中适应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12];开展多元化教师竞赛活动,如课程思政说课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案例设计比赛和微课比赛等,运用竞赛激励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医学专业知识为载体多渠道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教师了解授课学科的相关最前沿研究进展,融合新旧知识点,引领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全面的知识,还可以推动医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创新和实践。

另外,医学专业课教师可在思政课教师协助下成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定期组织培训,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找准切入点,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课堂思政教学时讲究时机,学习语言艺术和语境运用等技巧,专业课教师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同时学习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努力适应新时代对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提出的新要求[13]。提升教师个人及团队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成为重中之重。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一环,在传播医学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医生职业道德方面,需要每位教师的言传身教去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

2.4 建立科学合理课程思政管理体系

医学人才培养成效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必要标准。积极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医学课程思政建设方向与进程的必要因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发教师建设思政课程的积极性。可以邀请各级各类医学教育行业专家和思想政治教育行业专家成立医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小组,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加强统筹规划设计,指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相关工作,建立全面的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包括监督、奖励及考核机制,将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情况、教学效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价、评奖评优及岗位评聘相挂钩,在教学赛事的考核标准中,加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指标,强调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14]。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意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教师可定期询问学生上课的感受和建议,教学管理层面可在学期期末学生评教指标中加入课程思政教育相关问题权重,及时的问题反馈能够帮助教师调整思政教学方向,更快速有效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3 展望

围绕医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综合性大学医学教学重大的机遇和挑战[15]。通过努力探索从理论知识中寻找思政切入点,逐渐拓宽医学课程思政的深度与广度,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医学专业课程,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目的,避免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两层皮”;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的作用,开展思政课程培训,不断推进医学课程思政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提高重视程度和政治管理,提升施展力度,加强医学课程思政的系统化。切实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树立正确价值取向,鼓励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卓越医学人才[16]。

猜你喜欢

医学生医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