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雾化吸入治疗中的价值
2024-04-24张丽华
张丽华
(巨野县人民医院儿一科,山东 菏泽 274900)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以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病发时会出现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易反复发作,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1]。控制哮喘是一个长期过程,其对药物治疗和管理的要求较高,但儿童自我管理意识和行为能力较弱,需要在其监护者的参与和协助下完成。哮喘控制治疗应尽早开始,并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需要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如雾化吸入平喘、抗炎治疗,而患儿因年龄较小,对于雾化吸入的依从性较差,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予以综合护理干预[2]。本研究纳入2022 年7 月至2023 年6 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12 例,旨在观察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予以雾化吸入治疗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22 年7 月至2023 年6 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12 例,全部研究病例均予以雾化吸入,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基础护理组(n=56)、综合护理组(n=56)。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3];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无其他呼吸系统病变;第一次在本院予以治疗的患儿。排除标准:心肺功能异常者、入院前服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审批号:2022KYLL065。患儿中男性72例,女性40例 ,年龄6~14岁,平均年龄(8.2±0.6)岁;综合护理组男性36 例,女性20 例,年龄6 ~14 岁,平均年龄(8.3±0.7)岁;基础护理组男性36 例,女性20 例,年龄6 ~14 岁,平均年龄(8.5±0.3)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基础护理组:予以患儿基础护理,遵医嘱完成雾化给药,告知患儿及家长治疗相关的注意事项及雾化器使用方法,监测病情变化。综合护理组:予以患儿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1)为患儿调节适宜的治疗环境,包括治疗室的湿度、温度,保证50%~60%的湿度,22℃~26℃的室温,同时在规定时间内换气通风,在治疗室内为患儿粘贴卡通图片。(2)控制雾化吸入气雾量,设置初始氧流量为4 ~5 L/min,当患儿完全适应后调节至6 ~8 L/min 的氧流量,控制吸入时间在20 分钟内,护理人员需要全程协助、监测。(3)安抚患儿,大部分患儿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会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在治疗过程中对雾化器或药物味道的适应性较差,极易出现哭闹、抵触等行为,护理人员需要耐心、温柔地安抚患儿,使其配合治疗,同时转移患儿的注意力。(4)指导体位,患儿年龄较小时,需要指导和帮助患儿保持端坐的治疗体位,在治疗过程中,对背部轻轻拍打,指导其自主咳嗽以促进痰液的排出。(5)健康宣教,治疗前需要对雾化操作进行演示,发放宣传手册,播放雾化吸入治疗视频,提高其对雾化吸入的认知。(6)延续护理,完成雾化吸入后告知医师对临床效果予以评估同时酌情制定治疗方案,向监护人介绍哮喘急性发作规范治疗的管理方案,让监护人通过网络获取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及时反馈哮喘监控控制情况,峰流速值和用药情况。
1.3 仪器
意大利COSMED 肺功能检测仪。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在雾化吸入前、雾化吸入15 分钟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与最大肺活量比值;(2)两组患儿临床体征改善时间;(3)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依从性,依从性评估标准:依从性较佳(评分超过85 分)、尚可(评分70 ~85 分)、不依从(低于70 分),满分为100 分,总依从率为依从性较佳与尚可的占比总和[4]。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传输至SPSS 21.0 软件系统分析处理,用卡方检验评估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t检验评估计量资料,以±s 表示,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前、雾化吸入15 分钟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与雾化吸入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均有升高,且与基础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组治疗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与最大肺活量比值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前、雾化吸入15 分钟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前、雾化吸入15 分钟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s)
组别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最大肺活量比值最大肺活量(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综合护理组(n=56)46.5±1.670.3±2.71.3±0.42.5±0.71.5±0.32.7±0.8基础护理组(n=56)46.4±1.557.8±2.01.4±0.31.9±0.51.4±0.41.7±0.5 t 值0.3427.841.505.221.507.93 P 值0.73<0.010.14<0.010.14<0.01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体征改善时间对比
治疗后,与基础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组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改善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体征改善时间(d,±s)
表2 两组临床体征改善时间(d,±s)
组别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综合护理组(n=56)3.5±0.83.3±0.52.2±0.53.7±0.4基础护理组(n=56)5.1±1.54.8±0.83.4±0.94.8±0.9 t 值7.0411.908.728.36 P 值<0.01<0.01<0.01<0.01
2.3 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对比
与基础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组治疗期间的依从性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依从性[n(%)]
3 讨论
患者出现喘息、胸闷、气促和咳嗽等症状,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出现肺功能恶化的状况称之为哮喘急性发作,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给予患者缓解药物进行治疗。哮喘发作多见于治疗依从性差、控制不佳的患者,但也可见于控制良好的患者[5]。哮喘急性发作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救治,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会危及生命[6]。因此,临床工作人员需要做到早诊断和识别哮喘急性发作,并进行救治,缓解哮喘症状。生活中各种理化刺激物、上呼吸道感染或接触变应原等是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但是也可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生,发作时肺功能恶化,以呼气流量降低为特征。因此以哮喘发作时呼气峰值流速或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发作前的变化做对比,可以量化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7-8]。胸闷、气促等症状的加重能第一时间提示急性哮喘的发生,其发作的程度轻重和病情发展的速度均不同,有的在数小时内就发生,有的要数天才出现,也有可能在数分钟内就危及患者的生命[9]。
本研究分析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与雾化吸入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均有升高,且与基础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组治疗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与最大肺活量比值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组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改善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组治疗期间的依从性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戴丰蔓[10]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雾化吸入是指在雾化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将药液转化为雾状,在呼吸道直接发生作用,对临床体征进行有效改善[11]。患儿由于存在缺乏相关的医疗知识、害怕医务人员和陌生环境、身体不适、年龄较小等因素,因此对雾化吸入疗法的依从性较差,可影响治疗效果[12]。对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安抚患儿,为患儿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及时排痰、适宜的体位指导,增强患儿的舒适度和依从性;通过宣传手册、视频、现场演示等健康宣教行为,提高监护人的相关医疗知识[13];通过网络监护人反馈的相关数据,对患儿的病情予以实时监测[14],及时发现危重情况,对监护人的顾虑和咨询及时回复,降低再次发生急性发作的可能,缩短病程,改善肺功能状态并提高患儿的依从性[15]。
综上所述,针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采取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肺功能状态,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