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4-04-24吴静
吴 静
(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B 超室,贵州 贵阳 550002)
肝脏疾病是发生在肝脏的所有疾病的总称,常见的疾病类型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脏占位性病变、肝癌、肝血管瘤等。不同肝脏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尽早明确确诊,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的进展,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预后。常规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是临床诊断肝脏疾病的常用方式之一,但该检查方法无法确保获得的肝脏组织均能符合病理检查要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查结果。因此,寻找一种更为高效、准确的检查方法,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微创检查方法,可以有效弥补常规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不足,帮助临床医师更精准地获取患者的肝脏组织,进而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1-3]。为此,本研究选择100 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就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1 年9 月至2022 年9 月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中抽取100 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存在肝区隐痛、胸闷乏力、腹部不适、疼痛等临床症状;(2)单发病灶;(3)无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禁忌证;(4)意识清晰,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3)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4)合并除肝癌以外的其他恶性肿瘤者。10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52 例、48 例;年龄38 ~65 岁,平均年龄为(52.63±3.74)岁;体重46 ~74 kg,平均体重为(58.74±5.21)kg。
1.2 方法
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方法:检查开始前,指导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生化、血型检查等,嘱患者术前8 h 内禁食,同时告知患者穿刺的基本步骤,指导其如何在穿刺过程中屏气。检查过程中,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西门子X300)作为检查仪器,该仪器配备了探头专用穿刺架,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采用二维声像模式观察所需穿刺肝脏切面的边界、位置、回声等情况。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患者肝脏穿刺切面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的器官、血管等情况后,明确穿刺部位,并在皮肤上做好标记,确定具体的穿刺角度和穿刺路径。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用碘伏消毒标记位置,使用5 mL的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江苏悦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054,规格5 mL:0.1 g)进行局部麻醉。在穿刺部位做一个2 mm 的穿刺孔,在彩超图像的引导下将活检枪[厂家:巴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型号:MC1816]固定在穿刺架上,随后穿刺针沿着探头引导槽刺入患者的腹壁,在刺入过程中嘱患者屏气,在显示屏上监测穿刺针沿引导线进入肝脏,开枪取得病灶组织后及时退针。穿刺结束后轻微按压5 ~10 min 的穿刺点,确认穿刺点无出血后进行消毒,随后用敷料包扎,压上小沙袋,并以多头腹带围扎。将取得的样本放入福尔马林液中,送到病理科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以临床综合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病理检查等)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诊断肝脏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脏占位性病变、不明原因的肝脏损害等)的结果,并计算诊断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综合检查结果显示,100 例肝脏疾病患者中,有25 例为病毒性肝炎,35 例为脂肪肝,25 例为肝脏占位性病变,15 例为不明原因的肝脏损害。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结果显示,100 例肝脏疾病患者中,有24 例为病毒性肝炎,34 例为脂肪肝,28 例为肝脏占位性病变,14 例为不明原因的肝脏损害。详见表1。在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脏占位性病变、不明原因肝脏损害的诊断中,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与临床综合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6.00%(24/25)、97.14%(34/35)、88.00%[1-(28-25)/25]、93.33%(14/15)。
表1 对比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与临床综合检查诊断肝脏疾病的结果(例)
3 讨论
肝脏疾病的发病原因多且复杂,常见的病因有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酗酒、饮食习惯不良、结石等。病毒性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引发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大部分患者经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后预后良好,但若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患者的肝功能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损伤,甚至出现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发的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疾病类型和病因,如急性脂肪肝患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慢性脂肪肝虽不危急,但若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会出现肝脏炎症损伤,影响肝功能。肝脏占位性病变主要是指正常肝脏B 超的均匀回声或CT 的均匀密度上,肝实质内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回声区或密度区,具有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需尽早诊断与治疗,才能进一步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不明原因的肝脏损害可能是药物、酒精等原因导致,需要通过临床诊断明确具体的病因,才能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有效提高不同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尤为重要。
手术病理检查是临床诊断肝脏疾病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方法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加之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常规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在多种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其他诊断方式相比,该诊断方法具有较多优势,如准确性较高,原因在于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可以直接获取肝脏组织样本,通过组织学检查确定肝脏病变的类型和程度,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和可靠性。同时,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还可以一次对患者的多个脏器组织进行检查,如肝脏、脾脏、胰腺等,能帮助临床医师全面地了解患者机体的病变情况。此外,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还可以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患者进行多次检查,以帮助临床医师实时跟踪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后续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但该检查方法属于“盲穿”,若在定位过程中出现偏差,会对患者的肝区造成较大损伤,增加出血风险,降低疾病诊断的准确率[4-5]。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凭借着简便易行、操作安全、微创、精准、准确率高等优点,逐渐被应用到各种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6-7]。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脏占位性病变、不明原因肝脏损害的诊断中,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与临床综合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6.00%、97.14%、88.00%、93.33%。说明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诊断肝脏疾病的准确率较高。分析原因为,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可以同时发挥彩超检查和常规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优势,使穿刺活检从“盲穿”转变为“精准穿刺”,不仅可以方便临床医师实时、动态地观察穿刺针取病灶组织的过程,避免损伤患者的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降低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直观地观察病变区域的位置、大小、形态、深度等情况,实时为临床医师提供清晰的影像学图像,从而提高病灶组织取材的精确度,提升肝脏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8]。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采用的活检枪可以有效降低穿刺过程中穿刺针的不稳定性,减少病灶组织破损情况的发生,提高病灶组织的完整性,且外套针可以有效避免病灶组织脱落,从而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9]。该检查方法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进一步明确患者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和病情分级情况,使其更精准地分析病灶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确定肝脏病变的病因、严重程度、分化程度和肿瘤组织分型等,提高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脏占位性病变等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10]。此外,虽然本研究并未针对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胆汁漏等并发症进行分析,但通过既往的临床实践可知,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可以帮助临床医师直接观察穿刺针的位置和病变情况,因此可以有效缩短整体的操作时间,同时能准确定位病变区域与穿刺路径,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血、感染、胆汁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进一步明确肝脏疾病的类型,提高肝脏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可进一步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