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分析

2024-04-24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6期
关键词:失血性创伤性休克

李 俊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贵州 凯里 550003)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常见的病理症状。该症状的出现主要是指由于遭受暴力创伤,使患者体内有效循环血量大幅度降低,并且出现微循环灌注不足的一种情况。此情况可导致患者机体出现大量出血的症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口渴、手足湿冷以及心动过速等,随着患者出血量的越来越多,容易致使其出现口唇发绀以及昏迷等症状。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的病因与病理都相对复杂,其中最常见的创伤类型包括:交通事故伤、建筑高空坠落伤、机械损伤以及其他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产业以及建筑行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现状同时也导致我国创伤性患者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而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其中占据了极大比例。由于创伤性出血性休克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威胁,所以临床急诊应该给予其高度重视,并且及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手段,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不仅仅是严重创伤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更是导致患者出现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及时高效地抢救和处理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成为临床急诊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旨在为有效降低患者临床风险、降低致残率以及增强患者抢救成功率发挥积极作用[1]。在针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治疗时,医务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准确的初步判断,对于严重患者在进行初诊时,切忌不可以只重视开放伤,而忽视了对患者急诊治疗极有价值的创伤体征。医务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呼吸情况、外出血情况以及伤肢的姿态等,为第一时间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而提供有利参考依据。本文针对本院2020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6 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以期为后续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甄选本院2020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6 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将76 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8 例患者当中,包括了21 例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范围在19 至68 岁,平均年龄(40.12±3.62)岁。38 例患者当中包括:12 例交通事故伤患者、9 例建筑高空坠落伤患者、7 例重物砸伤患者、4 例挤压伤患者、5例刀伤患者以及1 例其他伤患者。观察组38 例患者当中,包括了19 例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范围在18 至65 岁,平均年龄(39.84±3.64)岁。38 例患者当中包括:13 例交通事故伤患者、10 例建筑高空坠落伤患者、6 例重物砸伤患者、3 例挤压伤患者、4 例刀伤患者以及2 例其他伤患者。两组患者以及其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入院以后,在两组患者实施具体急诊治疗方案之前,医务人员第一时间应该针对患者的具体损伤情况展开系统且全面的评估,并且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面色、神志、脉搏、心率以及血压等综合生命体征的实际变化情况。此外,医务人员还需要确保患者体内循环的稳定,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针对患者实施止血以及抗休克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吸氧。值得注意的是,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吸氧浓度应该维持在40%左右,并且确保氧流量在6~9 L/min之间。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急诊治疗举措,医务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快速输注大量的晶体液(其中包括生理盐水等)以及胶体液。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输注浓缩红细胞以及少量的血浆等。待患者的初步复苏治疗举措结束后,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行止血以及损伤控制性的外科手术治疗举措,待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再针对性地实施确定性手术操作。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急诊治疗举措。如果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已经出现心脏骤停情况,那么医务人员需要第一时间给予患者心肺复苏,及时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且实施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有效帮助患者将其收缩压把控在90 mmHg 左右。给予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液体主要为血浆。如果经液体复苏治疗患者的血压未升高或者是血压持续下降,那么医务人员应该通过微量泵注给予患者5 至20 ug/(kg*min)的多巴胺。值得注意的是,冷冻血浆与浓缩红细胞24 小时的输注比例应该保持在1:1,冷冻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输注剂量均为10 IU,并且还应该将血小板、冷沉淀以及人凝血酶原的复合物同时补充给患者。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重症患者必须进行持续复苏,并且联合继续输注血浆。除此之外,医务人员还应该运用各种复温举措,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热平衡。首先需要将患者的湿冷衣物快速去除,然后将患者全身擦拭干净,再将患者抬放至复温毯上。复温毯在临床上也被称为温控仪,将目标温度调设为37℃,随后医务人员再给予患者盖上棉被,将手术室的温度维持在30℃,随后利用内置温度探头对患者直肠体温进行监测。待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初步复苏治疗举措实施后,医务人员再针对患者展开止血以及控制感染等相关的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并将手术时间把控在90 min 左右,待患者手术结束后将其送至ICU。患者在ICU 重症室内也需要保持复苏与生命器官支持,待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再针对性地对其实施确定性手术[2]。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和治疗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急诊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效果及治疗满意度

经急诊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6.84%)高于对照组患者(65.79%),其死亡率(13.16%)低于对照组患者(23.68%),其治疗满意度(89.47%)高于对照组患者(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n(%)]

2.2 两组患者急诊治疗后的各项指标

经急诊治疗,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h,±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h,±s)

组别例数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观察组3824.52±8.1228.96±4.6513.42±1.68对照组3833.19±7.3239.84±6.6118.84±2.54 t 值11.46412.40610.496 P 值0.0210.0000.009

3 讨论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具有显著的起病急、病情重、伤情复杂的特点,并且由于受到休克这一并发症的诸多影响,极易导致患者的各项器官出现紊乱情况,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所以,临床急诊必须给予患者科学且高效的急诊治疗举措。据临床研究发现,失血性休克会使患者机体的有效循环急剧减少,引起全身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导致多器官功能受到损害。而由严重创伤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导致患者出现的临床死亡率在创伤死亡当中具有极大的占比。另外,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表现出低温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给临床急救工作带来巨大难度,极易导致急诊治疗失败。

患者在出现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症状时,身体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往往会耗费大量的能量,短时间之内患者的病情就会出现快速的变化,疾病的整体风险较高,患者的死亡概率整体较高。尤其是对于很多患者来说,都是由于多发伤而导致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针对此类患者的救治难度整体更高。因此,在实际针对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之中,合理以及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急诊治疗措施则十分有必要,为了对患者进行有效以及及时的抢救,尽可能地控制患者疾病的风险,使得患者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能真正得到有效的降低,促进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提升,则需要对于急诊治疗的方法进行有效的优化。要求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救治的时候,在常规急诊治疗方法的前提之下,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能从系统化的、综合的角度出发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考量,使得救治的方案能更契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而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

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器械的推陈出新,保温器械在临床急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使低体温防治工作的效果显著提升,而在急诊治疗过程中想要有效纠正患者的酸中毒情况,就需要进一步改善循环与氧供,促使患者的机体获得复苏与加温。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存在的凝血功能障碍症状,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导致的,在急诊治疗过程中成为了患者机体复苏的巨大阻碍。以往,临床上针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治疗,主要是借助传统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主要是借助于扩溶液,通过快速且大量地对患者输注晶体液,从而达到补充丢失的组织间液,减缓失血的目的,但是,晶体液会对患者的血小板功能造成一定干扰,并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纤维蛋白的交联,最终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情况愈加严重。近几年,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临床急诊对于系统急诊治疗举措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展开了深入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急诊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将系统急诊治疗举措与传统液体复苏治疗举措相对比,系统急诊治疗方案更加重视对于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机制异常情况的调节与恢复,从而有效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系统急诊治疗高度重视及时给予患者输血以及输液,并且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过程中,及时给予患者多巴胺的输注,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多巴胺的输注主要是微量泵入的模式,刺激多巴胺受体发挥其功能作用,进一步促使患者心肌收缩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还可以显著扩张患者肾脏以及胃肠等相关器官的血管,从而有效避免患者由于低血压导致的内脏损伤,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患者死亡率[3]。在多巴胺输注结束以后,医务人员还应该积极给予患者扩容以及促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并且针对性地实施抗感染以及支持性治疗,从而起到有效维持患者血压、尿量以及纠正代谢异常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机体内部的紊乱环境获得有效纠正,为进一步地调节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奠定有利基础。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针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系统急诊治疗举措的观察组,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实施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急诊治疗举措的对照组,而且不论是治疗满意度还是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以证明,系统急诊治疗举措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够进一步增强临床抢救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代谢异常情况与凝血功能,能够尽快帮助患者恢复体温。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在急诊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中广泛运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失血性创伤性休克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失血性贫血
谨防过敏性休克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