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制造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
2024-04-24邹洪富杨承阁王艳艳
邹洪富 杨承阁 王艳艳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明确提出“一体两翼五重点”建设任务要求,吹响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新技术背景下,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对接汽车制造生产过程,锚定专业教学适应性调整,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是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汽车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现状困境,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方法,以工作世界为逻辑起点确立行动领域,并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转化为学习领域,开展汽车制造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提出“专职双标”培养模式对接并轨、“课证内容”学习体系融合贯通、“育训并举”教学实施有机衔接的实施策略路径,力求解决高职汽车制造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产业技术变革的现实问题。
關键词: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工作过程系统化 产教融合 课证融通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向,尤其是新技术革命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能力架构提出了新挑战与新要求。当前,高职汽车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滞后技术变革、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紧密、教学内容疏离工作世界、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人才培养供需失衡等问题日趋显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高度分工化生产逐级向综合化职业活动转变,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产业革命人才需求[2]。
职业教育属性,要求其教学过程、人才培养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匹配、动态调整。所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产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3]。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经济社会的质量。对接产业典型工作任务,确立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自上而下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汽车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遵循与逻辑起点。
1 汽车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困境表征
1.1 产教链端人才供需失衡
部分高职汽车制造专业多采用封闭式、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将企业的创新要素、生产流程转化为学习内容体系,导致人才培养滞后产业需求。同时,企业方面也存在参与人才培养改革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不强,部分汽车企业多采用协议式、订单班式的校企联合育人模式。汽车产业链端所需的技能型、工匠型人才培养仍存在短板,产教融合不深入、专产协同匹配性不强等问题仍较明显,教育供应链、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需求链未能实现有机衔接,导致技能型与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
1.2 课程体系滞后技术变革
部分高职汽车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僵化、更新缓慢,受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实践性与应用性教学活动设置较缺乏;课程体系开发缺乏与汽车企业的合作交流,未能及时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教学体系有待加强,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课程体系结构禁锢于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动态调整,对职业能力的塑成逻辑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课程体系设置陷入混沌、缺乏逻辑主线,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与循序渐进发展,这将会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缺乏应对新技术的挑战能力。
1.3 教学内容疏离工作世界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吻合度不高,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案例缺乏。部分汽车制造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过于依赖书本教材,而教材内容的更新需要一定时间周期,往往滞后于产业技术升级调整一定时间差,导致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影响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部分课程教学未突出职业教育属性,实践教学缺乏合理分配,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工作案例的引入,情景化教学设计与工作场景创设缺乏,导致学生无法了解实际工作流程,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必要性分析
2.1 职业教育基本属性要求
职业教育是为满足职业需要,为未来职业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职业性是职业教育最本质的属性,它更加强调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职业教育强调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因此,对接产业典型工作任务,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是职业教育基本属性要求。
2.2 产教融合深化推进需求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产教融合是教育和产业互补互融、共生共长、双向赋能。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4]。产教融合深化推进,要求职业院校和企业紧密联系,促进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合作。实践教学是产教融合的重要环节,要求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对接产业典型工作任务,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是产教融合深化推进需求。
2.3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诉求
新时代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本领域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各种挑战;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推动技术和工艺的进步;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服务群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工作项目任务;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保持竞争力和适应性。因此,对接产业典型工作任务,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诉求。
3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
3.1 工作过程系统化概念界定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指,基于真实工作工程,经过系统化教学处理,进行模块化课程开发与设计[5]。工作过程系统化并不是简单照搬客观存在的工作过程,要按照职业成长和认知学习的规律,对实际的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地教学处理,使其成为适合教学的工作过程[6]。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中,学习情境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是生产实践中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创设实际操作机会和营造工作场景,达到教学目的。
3.2 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原则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内容应突出能力本位原则,摒弃学科体系的知识本位原则,陈述性知识以“适用、够用”为度,重在程序性知识,便于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7]。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应遵循整体性原则,需要对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具备系统化教学处理的能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应强调具象载体原则,因职业院校学生的智力类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将抽象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具象载体,如案例、模型、实物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8]。
3.3 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方法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①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需求来确定,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②分析工作任务:对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从大量的工作任务之中筛选出典型工作;
③归纳行动领域:根据职业能力复杂程度,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形成综合能力领域,不同于致力于存储知识的学科体系,应加强源于应用知识的实际工作岗位群所需能力的归纳;
④转换学习领域: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及学习认知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后转换为课程体系与课程模块;
⑤设计学习情境:根据职业特征的要素及完整思维,将学习领域分解为主题学习单元,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
4 汽车制造专业课证融通实施策略
高职汽车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汽车生产制造产线的装调操作与生产管理、工艺制订与实施、质量检测与控制等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与汽车生产制造工作过程紧密衔接。随着汽车智能制造转型发展,对从业人员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开展课证融通研究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高职汽车制造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实施,应抓牢培养标准、课程内容、教学实施三个层级。
4.1 “专职双标”培养模式对接并轨
首先,构建双标融合的人才培养标准。明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发掘二者之间的对接点,将二者融合形成人才培养标准。对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效转化为专业教学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其次,构建对接并轨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结合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合理设置,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最后,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对接并轨的培养模式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教师、企业等各方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模式。
4.2 “课证内容”学习体系融合贯通
制定融合贯通的教学计划。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有效嵌入关联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证书内容关联补充。并根据证书的标准要求,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开发融合贯通的教学资源。针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开发相应的活页式教材、培训视频、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资源体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沉浸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操作流程,提高学习效果。
设置融合贯通的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合贯通的重要途径。合理有效的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创设工作场景、提供实践演练平台,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掌握相关职业技能。
4.3 “育训并举”教学实施有机衔接
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职业培训需求,将职业培训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效对接,并根据职业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对教学实施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育训交替教学,有效融入职业培训内容和要求。在关联课程的实践环节,开展职业技能证书培训与考核,并邀请企业或培训组织的专家参与授课和实践指导,强化职业技能与职业规范培训。
在学习成果评价时,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考核纳入评价范畴,并将职业培训考核标准融入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与行为规范等进行全面评价,确保学生有效掌握所面向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5 结语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向,产教关系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践行专业育人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实施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实践,是提升育人质量、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契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与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通过“专职双标”培养模式对接并轨、“课证内容”学习体系融合贯通、“育训并舉”教学实施有机衔接等策略路径,深入开展教学体系改革,力求解决高职汽车制造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产业技术变革的困境问题。
基金项目:2022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项目号:XSP22YBC279,《提质培优背景下“学历教育+职业培训” 并举的耦合育人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文富.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J]. 职教论坛,2023,39(01):8-9.
[2]曾天山. 以大职业教育观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J]. 职教论坛,2023,39(01): 5-8.
[3]祝士明,王帆,梁裕. 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径探究[J]. 职教论坛,2021,37(06):57-63.
[4]李新生. 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发展的逻辑、困境与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23,44(04):38-46.
[5]陈林涛,朱衡绅,蓝莹,等.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开发研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23(24):58-64.
[6]崔传真.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研究[J]. 内燃机与配件,2022(02): 244-246.
[7]黄译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开发与实践[D]. 贵州师范大学,2023.
[8]胡捷.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数控综合训练》课程为例[J]. 时代汽车,2022(1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