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发展路径研究
2024-04-24甘代伟朱可宁
甘代伟 朱可宁
摘 要:产业学院视域下,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的建设,以国内外一流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标杆,依托比亚迪产业学院的建设,以专业群建设为契机,积极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服务新能源汽车制造及售后技术服务企业,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高职 专业群 新能源汽车 “双师型”教师
1 引言
当前,高职院校服务培养适应产业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用更加凸显,是距离产业、就业,服务企业最近教育类型和层次。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深化高职院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促进高职院校紧密对接产业,融合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协同共建,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1]。
按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综合省内高职院校已经建立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际,聚焦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是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重要载体,是高职院校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2]。现代产业学院作为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对于“双师型”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立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的“双师型”标准,提高“双师型”培养能力,健全“双师型”培养机制和保障成为未来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行中的重要内容[3]。因此,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背景,解决好“双师型”教师发展路径和机制问题是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成为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实践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发展的局勢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高职院校是经济社会发展最紧密,服务产业发展最直接的连结,应发挥人才培养主体作用,把握“双高”建设契机,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提供优质人才资源。高职院校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承担高职教育的使命,坚持培养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了“双高”建设下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为重要任务[4]。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逐步走上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协同发展趋势。专业群是高职院校服务产业链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一种新型办学组织,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建成高水平的专业群[5]。
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定位也愈发明确[6],本课题研究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培养机制,主要解决新能源汽车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发展专业路径不清晰,培育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为专业群健全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协同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师资队伍保障,引领校内和辐射兄弟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助推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2.1 专业群建设思路研究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仍然面临着建设标准、评价体系缺失等困境,建议以标杆院校为参考转型升级专业标准,建立面向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专业布局,通过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塑造利他共生的专业生态来推动特色专业群建设。从准确把握方向定位、逻辑关系、实施策略、基本要求方面提出专业群建设的路径与模式,从结构体系、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从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以多元化评价为策略方面提出专业群建设的保障措施。
2.2 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建设思路
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要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根本要求,遵循“协同育人、利益共享”的价值取向,打造“多元参与、共商共建”的互动格局,以及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发展道路。坚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这一初心,坚定把稳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基本遵循的应用性“科学研究”这一方向,坚持践行以需求为导向的“社会服务”这一使命,分享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实施”命运共同体的经验。
2.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围绕“职教20条”的中心思想,建立产学研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产教互动机制,协同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职业教育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阐述职业教育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行业核心技术输出企业、高校与行业应用企业群多方联动、点面结合、灵活多样的“1+1+N”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学校和企业协同发挥各方的优势,业界深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践“学校学习+企业学习”、两阶段“3+1”培养模式,形成校内外衔接、课内外结合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格局。
一方面,在《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等政策指导下,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认定范围、认定标准等方面开展了各类的改革研究,目前就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问题的研究较少,研究的重点要聚焦到专业群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上,尤其是产教融合视域下“双师型”教师的培育路径研究。本课题聚焦在产教融合典型载体产业学院的建设中,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发展路径与机制研究。
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的培育不仅仅是单纯的课程改革、资源建设、校企合作等,更深层次的研究应针对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人才培养与就业企业的相关度、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适应产业技术发展等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最后,目前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机制不健全。现行的“双师型”教师发展机制难以完全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对“双师型”教师胜任“产学研转创用”的要求,非标准化层次化的认定制度无法精准界定“双师型”教师的水平和层次, “双师型”教师评聘和实际作用发挥缺少必要的关联,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的机制不畅通。
3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内容
依托校企共建的比亚迪汽车产业学院,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专业群协同育人教学队伍。高职院校建设“互兼互聘、双向融通、专业对口、岗位对应、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群协同育人教学队伍,为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力量。高职院校通过“互兼互聘、双向融通、专业对口、岗位对应、结构合理”五个方面构建“服务+实践”教育过程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群教学队伍。依托校企共建的比亚迪汽车产业学院,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通过依托“两站、两中心、一基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四项能力”提升计划,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培训团队和数字化能力提升中心,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分级培训模式,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平台,创新设计了专业发展路径,提升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水平。
3.1 依托专业群比亚迪汽车产业学院建设,探索构建“双师型”教师多元化培养平台。当前制约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培训途径狭窄。脱产培训、培训基地培训、企业挂职锻炼是高职教师培训的重要方式,但培训途径却屡屡受限。一是培训资源短缺,培训渠道不足,无法满足教师需求。二是教师科研工作压力较大,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大部分教师难以进行脱产培训。三是培训内容与模式较为落后,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四是培训基地资源设备等软硬件设施不完善,部分培训基地教学组织不力,教学效果考核不严谨。本研究依托学校国家级制造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双高”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与国内知名企业校企共建“两站、两中心、一基地”,搭建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平台,重点研究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科研创新、学术成果转化能力,课程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探索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多元化培养的有效路径,为教师的成长奠定基础,对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通过教师“四项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建立“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模型。“四项能力”成长计划即“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计划、“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情境再现+”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互联网+”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通过“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研究课程思政模块化培训内容, 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培养渠道。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研究教师教学能力模块化培训内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情境再现+” 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研究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模块化培训内容,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横向课题研究等“互联网+”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构建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项目策划等模块化培训内容,提高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四项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发现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培养中的优势和不足,探索“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模型的构建。
3.3 通过高素质专业化培训团队和数字化能力提升中心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指导支持体系。依托现代产业学院“两站、两中心、一基地”建设,联合专业龙头企业,聘请技术能手、职教专家和行业企业高水平人员参与教师培训工作,打造一支能够适应职业教育改革需要、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化培训者团队。加强相应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的投入, 加大培训者团队培训力度,提升培训队伍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开发一批教师培训优势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资源,建立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产业导师资源库,完善现有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中心,研究“双师型”教师培训指导支持体系的构建,推动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等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
3.4 通过顶层设计,建立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发展与保障机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中将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探索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院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包括放宽对企业高技能人才学历要求等作为重点任务。因此课题在研究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双师型”发展与保障机制方面重点研究三方面的机制:一是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双师型”校企协同培养机制研究;二是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双师型”考核评价机制研究;三是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研究。
当前,高职院校服务培养适应产业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用更加凸显,是距离产业、就业,服务企业最近教育类型和层次。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深化高职院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促进高职院校紧密对接产业,融合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协同共建,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重要载体,是高职院校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未来成为一种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现代产业学院作为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務、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立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的“双师型”标准,提高“双师型”培养能力,健全“双师型”培养机制和保障成为未来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行中的重要内容。
4 结论
通过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研读,以产教融合为背景,聚焦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队伍建设的现状、队伍建设的内容等几个方面分析,为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双师型”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文系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023 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23SZX041);2023年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SJS2023ZD025)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伟志.“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34-38.
[2]覃川.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定位与内涵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3):57-63.
[3]唐祥金,成秀萍.“双高计划”引领下校企双主体共建高水平专业群探究——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6):32-36.
[4]钟琴,洪德慧,李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标准与路径研究——基于四川省相关政策与实际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3(27):34-38.
[5]林显新,苏茜,李玺,林德智.基于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探讨——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轻工科技,2021,37(10):152-154.
[6]光飞.新职业发展与高职教育智能化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