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交通事故特征与管控策略研究
2024-04-24尼桑拉
尼桑拉
摘 要:西藏自治区交通环境相对复杂,道路交通事故相对高发。笔者基于所在交通警务部门统计的交通事故数据,对西藏地区交通事故地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本地交通事故伤亡率高,且单车事故多发、雨雪季和旅游高峰期事故高发、客车和外地车辆事故高发,诱发事故的因素更为多样和复杂。由此提出分时段、分车辆的交通安全宣传和引导策略,以及改善面向所有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宣传教育与警示服务建议,以期为交通警务部门及其他管理部门管控交通事故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 交通事故 特征 宣传引导 警示
西藏自治区气候、地理与自然环境相对特殊,参与道路交通的非本地群众占比较多,且此类群众对道路行驶环境不够适应,在参与道路交通过程中更容易发生事故,这类事故往往又更高的死亡率,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对此,西藏各级交通警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交通事故特征的分析,针对性地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与服务,从而更有效地管控交通事故,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 西藏加强交通事故管控的重要性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本地家庭拥有车辆平均数量持续增长,公路数量持续增加且道路铺装质量不断改善,这使得西藏驾车出行者数量增多,也吸引了更多外地游客。在道路通行车辆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西藏交通事故率有所增长,以笔者所在基层交管局辖区为例,2023年1月至6月二级以上公路月平均事故率(事故数占总通行车次的比例,含各类轻微事故)为17.3起/万辆,笔者还调查了西藏其他地区数据,基本普遍在16.5到19.1起/万辆之间,同期国内其他省份数据普遍在15起/万辆以下,如图1所示,西藏交通事故率稍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西藏地区交通事故死亡率较高,各地交通事故发生人员死亡情况的比例在42%至51%之间,而国内大多数地区交通事故平均死亡率普遍低于25%。不难发现,西藏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率略高,且事故中的死亡率远高于其他地区。
交通事故会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西藏地区更高的事故死亡率意味着参与道路交通的群众面临更高的安全风险,交通警务部门必须加强事故特征分析和管控工作,更有效地保障群众安全。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较高的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数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地游客、投资者的心理[1],对本地旅游和招商引资等工作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交通事故的诱因是相对复杂的,自然环境、道路条件、车辆状况、驾驶员状态、监管工作质量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故率,交通警务部门无法改变某些客观状况,但可通过加强巡查与监督、面向参与交通人员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来防控交通事故。因此,交通警务部门需要主动通过管控手段降低事故率和死亡率,以消除相关负面影响。但从理论层面来看。
2 西藏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
西藏交通事故整体表现复杂,各地区事故数据虽有一定差异,但整体表现有较强的共性,笔者以所在单位统计的交通事故信息为例总结本地交通事故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治区交通事故的整体特征。
2.1 交通事故的类型特征
笔者所在辖区自2017年至2022年二级以上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单方事故占比68.3%,多方事故占比31.7%,单方事故明显高于多方事故;单方事故中,单方碰撞道路护栏或其他物体、单方翻车和坠车事故发生率差异较大,其中单方碰撞事故占比最高(73.2%),其次为单方翻车事故(21.7%),单方坠车事故发生率最小(5.1);在多放事故中,追尾、正面与侧面相撞的发生率均在30%左右,比例较为均衡,剐蹭和撞击非汽车类交通工具的事故发生率低于10%。对比来看,西藏交通事故中单方交通事故占比较多,其中碰撞、翻车事故发生率整体较高,这一方面与驾驶员长时间驾驶车辆后注意力不集中有关,也与西藏地区路况复杂有一定关系。
2.2 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特征
笔者所在辖区自2017年至2022年二级以上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每年3至7月、11至12月事故发生率相对较为接近,在12.1到15.7起/万辆之间,1至2月事故率常高于20起/万辆,8至10与事故率可能接近25起/万辆;每日事故中早10时指晚8时间的事故占比83.7%,其他时段事故占比16.3%,但其他时段车辆事故率更高。从事故率的月度差异来看,每年的1至2月是西藏风雪天气较多的月份,路面状况不佳,事故率相对较,每年8-10月份雨水较多且游客数量相对较多,事故率进一步增加,说明路面状况不佳和外地游客数量增长可能导致了交通事故率上升;从每日事故的分布来看,日间事故占比高,夜间事故占比低但事故率高,由于日间和夜间事故数差异较大,不具备可比性,但能从侧面说明夜间行车条件不佳,事故率也相对更高。
2.3 发生交通事故车辆信息特征
笔者所在辖区自2017年至2022年二级以上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中,主要责任人驾驶的车辆类型分布如下:客车、农用机动车占比为0.37%,相应事故中死亡率为零,均为轻微事故,货车、小型汽车、摩托车占比为分别为29.71%、58.6%、11.69%,死亡占比与事故占比教为接近,其中小型汽车单事故死亡人数稍高;西藏自治區牌照车辆占比12.01%,外地牌照车辆占比87.99%。从数据来看,货车和小型汽车事故率总体较高,其中小型汽车事故率更高,外地牌照车辆事故率远高于本地车辆,上述数据能够从侧面说明普通驾驶员在西藏公路驾驶过程中出现意外的风险更高,外地驾驶员不属于西藏环境和路况也更容易出现事故。
2.4 诱发交通事故的自然与非自然因素特征
笔者对所在辖区自2017年至2022年二级以上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的处理书中事故地基本情况、事故责任认定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发现诱发交通事故的因素较为复杂:西藏特殊的自然因素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2],异常天气下的事故占比更高(占比39.6%),但正常天气中事故率也更高,许多事故责任人反映自己不熟悉环境和道路状况才出现了事故,例如临河临崖路段、有碎石和特殊风口或横风的路段、光照较强并影响驾驶的路段事故占比更高(占比51.73%);人的因素是诱发交通事故的另一类因素,通常与自然因素并存,部分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不佳,不注意观察来往车辆、道路和道路周边环境状况,因大意出现事故,也有少数驾驶员未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未对车辆和个人身体状况做全面检查,导致再驾驶突出因车辆问题或个人身体问题出现事故。由此可见,西藏地区特殊的环境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较高,但人的主观风险意识不足、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导致事故率进一步增加。
3 西藏警务部门加强交通事故管控的建议
交通警务部门的基本职责主要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巡警指导、对事故做事后处理,现实当中基本警力不可能做到将交通秩序管理和巡查工作覆盖到每一名交通参与者,事后处理也不具备普遍的预防功能。因此,交通警务部门应通过宣教、警示等工作来预防事故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率,但考虑到西藏警务资源有限等现实情况,建议警务部门基于事故特征开展针对性预防工作,以提高交通事故管控效能。
3.1 开展全面性的交通安全要项宣教工作
西藏地区交通事故中单方事故占比较多,这与驾驶员长时间驾驶和路况复杂有较大关系。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单方事故中部分驾驶员符合疲劳驾驶(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的情况并不普遍,这说明西藏地区特殊的交通环境使得驾驶员更容易分心、疲劳,交通警务部门不能通过简单的沿途巡查来排除风险,而要开展更加全面的交通安全要项宣传工作,以提高群众自主预防单方和多方事故的意识。交通警务部门应通过路面巡查宣传、旅游宣传单页、道路宣传标识、交通广播等途径开展交通安全要项宣传工作,重点说明自治区特殊交通状况,建议群众自主控制连续驾驶时间、行驶速度等,提前规划路线并了解各路段路况,提醒游客合理安排时间、注意车辆与个人心理和生理健康,以更良好的身心状态和专注度参与道路交通。
上述宣传教育工作应辅以充足的警示类内容和应对技能教育内容。其中警示类内容主要为单方碰撞事故、翻车和坠车事故警示内容,在宣传教育物料中展示事故情况、说明后果与危害,提高驾驶员的风险意识。应对技能教育至少应包含风险识别方法、预防与规避策略,使驾驶员了解在何种情况下易发生单方事故,使其能够通过观察道路标识、路面和周边环境识别和判断风险,并了解如何调整驾驶策略来规避相关风险。
3.2 分时段开展差异化交通安全宣传和引导工作
西藏地区特殊季节、特殊时间段的交通事故率更高,交通警务部门应加强分时段专项宣传工作,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在季节性事故高发时期开展以下两类宣传和引导工作:每年年初开展广泛的交通安全专项宣传,交警部门深入各运输企业、群众社区、旅游服务单位开展专项宣传,制定短期车速限制和路段限制方案,通过道路闸口、检查站点开展广泛地面宣传,通过互联网开展广泛在线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特殊季节行车安全风险,鼓励群众选择更合适的时间、路线出行以规避风险;每年夏末秋初开展出行安全宣教和出行引导专项行动,与导航信息服务商和各类旅游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全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避开高风险路段、车流密集路段。在各个群众聚居区、检查或服务站点设置劝导岗,在每日黄昏到次日凌晨前开展常态化车辆检查和劝导工作,向驾驶员宣传夜间行车风险,尽量挽留行车人员的停驻休息待到日间再出行。
以上宣传和劝导工作不区分受众,应尽可能地扩大宣传范围。交通警务部门在西藏地区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交管部门监督和服务渠道进行宣传之外,还应尽量寻求其他行政部门支持,在其他各类渠道投放宣传教育物料,通过大范围宣传教育,还可在主流的传统流媒体平台和新兴移动短视以科普视频、文化宣传的形式宣传道路风险,使普通群众进一步了解西藏地区环境和道路状况,间接提高群众自主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意识。
3.3 根据不同车辆开展差异化交通安全宣传和引导工作
针对西藏自治区外来车辆事故率较高的情况,交通警务部门应当在各级公路卡口和交通检查站点设置分类宣传教育通道,针对外来群众开展安全教育和路况说明工作,对不熟悉本地路况的群众提供更合理的旅行建议。
自治区公安厅可在区界设置专职检查站,或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指派专门的社会组织开展专职检查、宣教和引导工作,相关宣传和引导工作应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宣传西藏自治区环境和道路状况,告知外地群众事故高发路段和典型事故种类,为外地群众提供预防和应对行车防线的方法指导;其二,提醒外地群众在进入西藏自治区前检查车辆和个人健康状况,说明车辆和人处于高海拔、高寒缺氧地区的可能出现的各类异常状况,指导群众检查车辆与人身状况,检查车辆安全设备、应急装备配备情况,告知群众如何判断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一场状况和身体异常状况,以及如何处理响应状况;其三,为外地群众推荐出行路径,一方面可由检查站服务人员向根据经验向外地群众提供更合理的出行时间和路线安排相关建议,另一方面可以由交管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开发个性化出行指导服务APP或小程序,外地群众通过此类终端获取安全出行、安全驾驶相关的指导信息,参考相关信息制定出行计划,以规避道路交通安全风险。
3.4 全面优化道路交通警示服务
以上三类宣教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西藏地区道路行车安全风险高的事实,交通警务部门应针对诱发交通事故的根本因素制定更完善的警示体系,以此预防各类不可控的风险,或降低因此类因素诱发事故的概率。
其一,建议警务部门与各类实时信息服务机构合作,在高风险地区、路段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和警示服务。主要与能够实时获取驾驶员大致未知信息的信息服务机构合作,例如与地方广播电台、导航服务商合作,使驾驶员在进入交通事故高发区域、路段后能够获取交通安全警示信息,提醒驾驶员关注前方高风险路段的道路状况,引导其自主规避和预防风险。
其二,与货车北斗系统管理部门、一般客车常用的导航系统服务商沟通,设计车辆在西藏自治区内自然与地理环境特殊的区域、高风险路段行驶时强制推送安全警示信息。通过此类信息服务系统向驾驶员推送突发天气变化(如突发雨雪、大风、气压变化等异常天气状况)、异常路面情况(如落石、路面碎石、护栏断裂等)等信息,一方面提高驾驶员注意力,另一方面提供预防和应对高风险状况的方案,指导驾驶员自主科学调整后续出行方案。
其三,增加道路监控软硬件资源建设、道路警示标示建设相关投入,在高风险路段设置更多警示装置和导引服务点。一方面要对警示装置做增量建设,在邻接事故高发区的路段、事故高发路段中设置密度高于一般路段的警示标志[3],以逐渐增多的警示标示提醒驾驶员提高专注度,更有效地预防交通事故。另一方面做信息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实现更加智能、灵活的路面警示,通过智能化分析系统自动分析路况和车辆异常状况,例如自动识别天气状况、判断路面是否存在异物、车流量等情况,通过电子标识牌向驾驶员提醒前方路况,方便驾驶员提前了解路况,从而更好地规避交通风险,也便于警务部门主动开展针对性的路面工作。此外,还可灵活设置人工检查点,在突发异常天气、交通事故、道路受阻或出现通行风险时,交通警务部门临时安排警务人员在路段两段设立检查点,对来向车辆进行劝返或做路况说明,合理指挥交通,降低风险路段发生事故的概率。
4 结语
西藏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事故特点与国内其他地区有明显差异,交通警务部门应加强宣教和引导工作,以有效预防相关风险。从现实情况来看,交通事故的诱因相对复杂,单方面的宣教并不解决客观的环境问题和部分群众主观意识不足的问题,这还需要地方基建部门、宣传部门共同努力,全面改善地方交通条件和群众安全意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预防交通事故。
参考文献:
[1]苗毅,戴特奇,王成新,等.青藏高原县域交通优势度-自然环境承载-社会经济需求关系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33(10):165-174.
[2]央美,田華,达瓦泽仁,等.那曲市公路交通事故不良天气高影响路段及其气象因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39(02):100-106.
[3]范明辉,肖金锋,黄京金,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拉萨市交通安全评价模型研究[J].时代汽车,2021,(0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