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算力赋能数字辽宁建设的对策研究

2024-04-24郭秀慧

辽宁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东数西算算力

郭秀慧

〔内容提要〕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启动,算力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底座。当前,辽宁省算力存在算力基础设施使用率低、算力服务软实力发展滞后、算力供给通用化与地域产业需求定制化错位、算力公共服务和交易平台效能低及科技创新不足制约算力赋能能力等问题,亟须优化算力体系布局、构建“算力+模型”产业生态、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强化组织保障,加速释放算力赋能数字辽宁建设。

〔关键词〕算力;数字辽宁;东数西算

注:本文系2023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算力赋能辽宁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L23BJL001)的阶段性成果。

一、算力赋能数字辽宁建设的意义

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涉及数据、算法、算力(广义)三个方面;其中,算力(广义)又称综合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狭义算力)、网络运载力(运力)、数据存储力(存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综合算力是算力、存力、运力三力高效协同、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能力。算力支撑数据信息处理,是衡量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存力支撑数据存储和管理,是迅速访问信息,推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石。运力支撑数据要素高效流动,是优化我国算力供需关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三者融合发展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引领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随着国家“东数西算”的重点战略布局启动,算力产业已成为数字产业化的核心构成和产业数字化的赋能关键。综合算力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政务、金融、交通、电信、医疗等重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离不开综合算力的支持:算力的提升使企业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特别适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极大推动生产生活走向智能化;存力的提升帮助企业更好地收集、保护和管理数据资源,提供数据支持;运力的提升加快企业沟通和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具备快速数据处理、高效数据传输和可靠数据存储等综合算力能力的基础设施,能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化要素的价值,为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都对算力发展给予了政策和制度支持。据中国信通院测算,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算力像水和电一样正在成为数字时代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动力,成为各国角逐的焦点,也成为我国各地区竞相发展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共辽宁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用下一代通信网络、大模型、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全力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不仅是加快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内在要求,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建设“智造”强省、让“制造”“智慧”起来,需要充分挖掘辽宁省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充分开发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挖掘”和“开发”这些“优势”的能力就是“算力”,它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新引擎,是驱动数实融合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战略资源和核心驱动力。

二、算力赋能数字辽宁建设的成效

辽宁以智造强省为主攻方向,不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数智”化水平。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截至2023年9月,辽宁省已建成开通5G基站突破10万个,居东北三省首位。接入企业超过9000家,居全国第7位,实现了全省全覆盖。辽宁省的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同时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是我国唯一获批两个平台的省份,两个中心总规劃算力已达到600P以上、高速算力达到10P,全省算力规模已达到2500P。

(二)工业算网体系加速构建

辽宁省拥有国内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营口)和1个“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截至2023年8月,全国共有9家),以构建工业互联网数字生产关系加快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截至2023年9月,辽宁省上线运营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36个,数量位居全国第3位,实现全省14个城市及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全覆盖。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达87个,服务工业企业近5万户,连接工业设备近60万台(套)。沈阳中德产业园、大连金普新区等15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正在建设。

在工业算网网络安全方面,辽宁省入选国家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地区。省内企业在工业算网网络安全方面开展了不同的探索,特变电工沈变集团、沈阳鼓风等33家企业作为试点,在工业数据安全分级分类管理、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备案等方面开展探索。朝阳红山化工、抚顺石化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试点示范项目。沈大网联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网联车云身份认证”等项目获评工信部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示范。

(三)算力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

辽宁省的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算力赋能作用加强。截至2022年底,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9.7%和7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数量增多,已达到152个、应用场景达到1235个,并遴选出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30家。新松机器人制造数字化管控互联互通工厂等45个项目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智能制造等领域试点示范。

(四)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平台载体不断完善

辽宁省先后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全省网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系列政策措施,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辽宁省拥有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算力创新平台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在平台建设方面,工业互联网算力赋能不断增强。算力赋能跨领域跨行业的产业融合加快,重点培育了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87个,服务工业企业近5万户,连接工业设备近60万台(套)。沈阳“安新云控”等15个平台获评国家级专业型、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鞍钢“羽嘉”、航天新长征大道“长征云”成功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东北地区零的突破。

(五)科技创新对算力的支撑力增强

辽宁省每10万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比例全国第7,坐落着1600余家科研机构、114所普通高等院校,64位两院院士工作生活于此,金属材料、航空发动机、工业自动化等25个学科在全国乃至世界举足轻重。截至2023年9月底,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辽宁钢铁行业分中心等创新载体相继落地建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产业协会等创新机构接连投入运营。同时,辽宁与移动、联通、电信、华为等头部企业深化战略合作。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发的工业无线、边缘计算、语义标识等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克了工业无线网络抗干扰、低能耗和可靠传输等核心技术,面向离散制造业高速控制应用的工业无线网络标准获国家标准创新一等奖,支撑我国工业无线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丹东东方测控已为近千家企业提供服务,是国家采选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标单位、国家数字矿山863科技攻关项目领军企业。

三、算力赋能数字辽宁建设的挑战

算力赋能数智辽宁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只有及时应对,才能实现智造强省建设目标。

(一)算力基础设施使用率低

辽宁省的算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信通院公布的《中国综合算力评价白皮书(2023年)》对我国各省数据中心上架率的统计显示,辽宁省的上架率居倒数第3位,约为35%,而黑龙江居首位,约为73%。数据中心上架率低反映了辽宁算力产业生态建设尚不完善,建设定位不明确,缺乏系统规划和整体布局,需要平衡算力基础设施投资与算力资源利用的关系。工业大数据是辽宁省特色,然而工业数据确权和分类分级管理难度大,关键数据敏感性强,再加上各类设备的接口和数据采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数据金矿“开采难”,“加工地”数据中心得不到充分利用。《中国综合算力评价白皮书(2023年)》显示,2022年,辽宁省的在用算力(已经使用的浮点运算能力)规模排第26位。

(二)算力服务软实力发展滞后

一方面,算力服务及实际应用滞后于物理设施供给。数据中心建设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服务器、网络设备和磁盘阵列的安放等物理设施建设阶段,重视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设备开发使用及服务能力等软实力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效率低,数据信息碎片化、关联弱及精度低等原因制约着数据中心的使用效率及算力服务能力的充分释放。辽宁省内数据共享不充分,算力跨区域流动不畅,各算力枢纽间缺乏高速链接,算力服务平台缺乏高效畅通,这导致省内算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交易成本高、算力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

(三)算力供给通用化与地域产业需求定制化错位

算力所能提供的软硬件技术底座与辽宁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对接与融合不足。一方面,辽宁部分企业数字化意识不足,产业数字化处于初探阶段,对算力需求的认识不深入,需求不清晰。另一方面,辽宁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工业工艺、软件、科学算法、经济学、管理与服务等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深度融合,对算力上下游产业生态及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都有极高要求,辽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不深、算力定制化能力不足、算力供需匹配度低制约着算力赋能能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辽宁省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数字经济规模增速都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

(四)算力公共服务和交易平台效能仍需提升

省内算力枢纽之间缺乏高速链接、算力数据不透明及数据安全等因素制约着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和交易平台的高效畅通,算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交易成本高、算力跨地区流通不畅等问题制约着算力赋能效率的提升。再加上辽宁以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产业结构,获取合适算法和深挖数据的成本高昂,信息不透明、算法定制化要求高等都对高效算力交易和服务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科技创新不足制約着算力赋能能力

研发投入低,科技创新支撑不足。2022年,辽宁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约为2.28%,低于全国2.55%的平均水平。全省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59件,低于全国9.4件的平均水平。辽宁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在全国31个省(区、市)排名中位居第15位,且技术输出远高于技术输入额,技术本地转化率仍有待提升。

四、算力赋能数字辽宁建设的对策

辽宁省作为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算力赋能注智;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对算力需求巨大的机构及规模庞大的工业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新质生产力形成需要超大规模算力体系。结合算力赋能数智辽宁建设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优化算力体系布局,提升算力设施利用效率

1.加快融入全国算力体系

强化辽宁省与国家8个算力中心及10个算力产业集群的对接融合,沈阳、大连数据中心全面参与国家算力网络资源调度,承接相应规模的“运算任务”和“计算负荷”,承接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性业务,承接其传输节点和算力节点功能,对标国家标准,提升省内算力水平,融入国家算力体系布局。挖掘沈阳、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这两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潜在算力协同优势,与其他7家创新平台签署合作协议,在算力算法等方面加强共享协作。以沈阳市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为基点,加快融入全国数据传输网络和全国数据中心网络检测体系,推动数据中心与网络供给的高效对接和协同发展,积极建立互联网企业、云服务商及电信运营商等多方流量互通互联云平台,提供高效便捷的辽宁营商“云”环境。加快沈阳—大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与社会各类算力供给方、算力服务商充分对接、融合共享,以建立沈阳—大连创新平台算力联盟为抓手,提升赋能辽宁数智转型的能力,力争面向全国、服务辽宁、辐射东北亚,挖掘数据金矿,释放辽宁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红利。

2.着力提升算力设施利用效率

对辽宁省内数据中心建设加强系统规划和整体布局,强化新建算力中心项目论证,明确数据中心建设定位和服务功能,提高数据中心与应用场景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匹配度,监测上架率等关键指标,根据指标不断完善算力产业生态布局,提升数据中心使用效率。以沈阳市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为枢纽加快辽宁流量集聚与就地交换,建立沈阳与大连这两个增长极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网络,优化通信网络结构,扩展网络通信带宽,减少沈大之间数据绕转时延,为沈大及辽宁省内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提供更加迅捷高效的互联网服务。加快提升辽宁与其他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所在地及其区域的网络交互效率,增强本地算力需求旺季与淡季的错峰调流能力,加强各骨干节点区域的算力互补与协同联动;扩大算力服务区域,提升辽宁面向东北亚地区算力服务能力,进而提高辽宁算力设施的利用效率等。

(二)构建“算力+模型”产业生态,加速释放算力赋能数智辽宁潜能

1.夯实数据基础

积极推进辽宁数据交易所建设,完善数据资源分级分类制度,研究制定数据共享标准及规范等,建设数据共享、数据融合应用等数据平台;探索区块链、安全计算、隐私计算、数据沙箱等技术试验,构建数据可信流通环境;以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挖掘产业结构、经济运行、社会服务、交通出行、生态环境等领域数据,探索“数据靶场”试验,优化数据使用和协同机制。

2.构建“算力+模型”产业生态

以辽宁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沈阳、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加快大模型孵化培养,加速构建“算力+模型”产业生态;以用促建,强化算力网络服务重点产业应用,尤其要充分发挥“星火·链网”超级节点等工业算网体系优势,探索辽宁装备制造业数据深挖技术和算法模型,加快推进“算力+模型”与产业尤其是辽宁的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大模型孵化培养和商业化落地使用,推进“算力+模型”生态由技术向商业成果转化。

3.以融合创新加快算力赋能

加快推进多元算力服务与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创新,为辽宁多元化的算力应用奠定技术基础;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算力软硬件基础设施与集成了技术、工艺、算法、管理等跨学科数字化知识的定制化服务能力的深度融合,提升算力定制化供给能力;为辽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驻辽院所、高等院校、科技领军企业等科研院所、企业及创新平台提供具有共性的普惠算力,积极探索算力调度模式,通过设立算力网络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算力创新应用联合体等模式释放算力创新潜能;将辽宁打造成国家算力体系的容灾备份节点,提升算力体系的安全稳定性,构建贯穿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等的协同安全保障体系。

(三)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形成以算力支撑的新质生产力

1.发挥辽宁产业特长,推动核心技术突破

整合辽宁在软件开发、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等领域的产业资源,充分发挥在材料、制造工艺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研发与制造优势,以“揭榜挂帅”为抓手开展关键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重点优势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算力架构、算力操作系统、算力存储与传输等相关技术创新的支持,以辽宁丰富的数据资源优势和应用场景优势为支点加入算力生态圈技术攻关体系,加快核心算法的研发突破,推动算力网络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创新;发挥“软件定义芯片”的创新路径优势,以“业业不同”的工业场景应用定义软件,再以满足工业定制化需求的软件定义芯片,以软件“智能化”提升算力供给能力和效率。

2.构建“算力+工业”融合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塑造“软件与算法生态”为切入点,以“存算一体”为技术主攻方向,逐步构建辽宁“算力+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融合辽宁的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精细化工等产业优势和软件开发等算力算法优势于一体,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等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加快部署工业边缘数据中心,推动算力赋能人机协作、故障分析、检测诊断、智能维修等技术迭代,瞄准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满足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营销售后等方面的算网存用需求,加速形成以算力支撑的新质生产力。

(四)强化组织保障,形成组织合力

1.加快组建辽宁数据局

随着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揭牌,辽宁省需要加快成立省级机构,贯彻落实国家数据局相关政策,强化辽宁省数据要素供给制度,构建数据流通体系。

2.强化基础设施供给

按照适度超前布局的原则,继续加强辽宁省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辽宁省数据中心绿色化、集约化管理,提升算力中心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算力碳效水平,打造具有辽宁特色、规模适度的算力服务体系。

3.加大算力研发投入

加大基础软件、硬件及应用软件等算力產业体系研发投入;支持组建由“研发机构—企业—产业园区”等多主体联合的创新联合体等创新组织;强化“算力+行业应用”赋能发展体系,提高算力建设应用与实体经济及辽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和成本;搭建集应用、数据、算力于一体的高效联结的算力对接平台。

4.加快算力复合型人才培养

发挥辽宁省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及在职教育作用,加强对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力度;对于物理建模、数值算法、并行软件实现、硬件支撑等人才,要通过加强跨学科联合培养或设立新的专业学科等方式满足算力对人才的新需求;加快对数据中心运维与技术服务等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提高算力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沈阳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东数西算算力
多方求解智能时代算力挑战
基于网络5.0的重叠网形态算力网络
这个第二不一般
卫星通信在算力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实施
“东数西算”优化全国数据中心布局
基于SiteAI算力终端的交通态势感知系统
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战略支点确定 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