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

2024-04-24王锐

客联 2024年1期
关键词: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

摘 要:“大历史观”是唯物主义哲学在新时期进行的一种创新化應用及发展,能够展现出历史思维、体味时代变迁,对各项历史事件之中的人物与事件展开深入解读,可以获得更为完善与立体的思想观点。从大历史观视域下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与开发进行观看与解读,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在和逻辑,是对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人才社会发展道路的深入探索。

关键词:大历史观;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充分展现出在党的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呈现出的创新特点,能够更新实践内容,具有更强的创造性。在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整体具有独特内涵与意义,对现代化理论可以进行有效丰富,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行开拓,展现出具有历史性的贡献,与历史进行充分结合,面对当下和未来,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实施多维度分析和审视,这些都要在大历史观视域下展开,以成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

(一)改变中国现代化局面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人民意识已然觉醒,民族独立自主是发展的前提,从而更好的践行工业化思想。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也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并解放人民,才可以有效开展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但是受到传统思想、帝国主义枷锁的影响,导致现代化发展道路会面临很多阻碍,其中需要将农业国家转变成工业国家,这属于有效改变中国现代化局面的第一项任务。毛泽东认为工业有发展力,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可以改变中国当下的社会发展现状[1]。应坚定走新民主主义道路,冲破传统社会发展的束缚,真正实现民族独立。这时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社会建立的认识已经初具模型,但是基于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实施现代化建设的构想很难被实现。但是共产党突破重重困难,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同时重视工业化建设工作,这一阶段的整体发展比较迅速,对商业、农业以及手工业等多方面实施深入改革,以改造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作为基本前提,将打造出更为完善的工业化发展局面。在1964年,周恩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思想,使得农业、工业、国防以及科学技术多个方面都具有现代化特点,将社会发展的单一化目标逐渐转变为综合性目标,为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做了良好的推进。

(二)由中国现代化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向改革开放新阶段大步迈进。因为社会整体发展已经总结了很多工作经验,实施现代化建设工作有了一定抓手,吸取不同国家现代化建设工作的精华部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获得进一步发展。邓小平强调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这属于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也是将中国式和现代化之间第一次进行结合,能够对中国共产党践行四个现代化进行充分认识[2]。邓小平认为要想促进社会发展,就需要做好建设工作,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寻找适合我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应该充分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现状,找出最为适宜的发展方向,深耕发展思想,找出新中国实施现代化建设工作出现比较急躁的情况,邓小平也认为自己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工作目标是属于夸下海口,需要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表示应该将工作目标放低一些,这样更符合实际。在1979年底,国家也再一次明确中国社会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那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愿景——建设小康之家。就此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作思想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继承和发展

(一)实现独立自主,建设内生现代化道路

长达几百年时间,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主导权一直都在西方国家手中。在西方文明不断发展和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此时临危受命,将党的高度理论与实践自觉作为工作中心,坚决摆脱社会发展遇到的困境,从而可以创造出一条全新的内生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和从前之间存在的明显区别为,已经将被动转变为主动,建立起自主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通过对历史痛点进行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明确独立自主的主要内涵,从善如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大国,强化现代化发展道路,系统性回答现代化领导之下中国社会的领导核心以及根本立场,能够解释现代化发展道路方向确认的原因,赋予现代化中国式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也通过独立自主的工作思想在建设社会道路中实践,表示现代化发展并没有唯一标准答案,需要依照国情和社会发展现状,符合自身情况寻找正确方向做出突破,实事求是努力探索,终将会看到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胜利曙光[3]。

(二)实现民族复兴,建设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有深厚的根基,并不是将具有现代性的基本原则展开简单应用与移植,而是将现代化、社会主义以及民族复兴展开科学有机结合与统一。中国共产党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坚实做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现代化发展道路与社会发展之间同向而行,从而有效实现各个国家都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共处,方能长治久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入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需充分结合大历史观,在大历史观视域下,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思想融合到“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工作中,坚持将“站起来”发展到“富起来”,重视生产发展,帮助人民群众建设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社会道路,要更为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经济。当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已经得到继承与发展,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真正促进物的现代化发展与人的现代化发展之间实现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赵龙.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逻辑论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7(01):7-11+26.

[2]高健,高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鲜明特征与独特优势[J].商业经济,2024,(03):135-137+182.

[3]余一凡,吕倩怡.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J].北京社会科学,2023,(05):13-21.

作者简介:王锐(1989-),女,汉族,重庆市大渡口区人,硕士学位,毕业于广东财经大学,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俄罗斯职业体育发展再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的发展道路
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几点思考
浅析民航飞行员发展道路及存在的问题
崇左市糖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对广西产业创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