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低年级数学多样化教学分析
2024-04-23吕迪
作者简介:吕迪(1997~),女,回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花神庙分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下低年级数学多样化教学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数学学科特征,以学生学情为出发点,拓展教学方式,通过趣味教学、生活化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式,有效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同时也是当前新教育模式下低年级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导向。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落实低年级多样化数学教学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样化教学;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8-0071-05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低年级数学多样化教学是基于学生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的现状提出的,低年级学生本身数学基础相对较差,但是其思维比较灵活,因此依靠单一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不符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影响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积极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搭建符合学生学习的多元化学习与活动平台,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目标。
一、 多样预习,奠定学习基础
多样化预习活动的组织是学生展开高效课堂学习的基础。例如,在以往分与合活动设计中,教师认为内容过于简单,往往忽略了预习环节的设计,但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讲,分与合内容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让学生按照顺序一个不落地将分与合的结论呈现出来,其实是具有非常大的难度的,因此,数学教学中的预习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生活化预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低年级预习活动的关键,在预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展开分与合的预习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自由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课堂。比如,亲子游戏,借助数学绘本故事等将分与合的内容渗透故事中,在亲子阅读环节帮助学生领悟分与合的内涵。“小明有2个苹果,还有2个布偶小朋友,今天晓明要将2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并且要保证每个小朋友都能吃到苹果,你知道怎么分吗?”通过“过家家”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分与合活动的积极性。通过生活化的预习,既避免了书面预习给一年级学生带来的不适感,同时也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懂得数学知识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
其次,预习活动可以采取纠错的方式,一年级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分与合预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纠错的方式。一方面,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可以故意出现错误,看看学生能否发现家长出现的错误。比如,4可以分成3和2等,通过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有效提升预习的综合效果。另一方面,在纠错式预习中,教师还可以采用预习卡的方式,将学生已经掌握的分与合知识与接下来需要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通过“故意出错”的方式,看看学生能否借助现有知识体系纠正其中出现的错误。
如此,通过多样化预习的方式,将分与合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以及日常学习衔接起来,不仅能唤醒学生现阶段掌握的知识经验,而且能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分与合的知识体系,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 多样教学,提升综合能力
(一)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趣味教学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基础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举措;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低年级数学教学往往缺乏趣味性,教师习惯于开门见山地引出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忽略了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现状,课堂教学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状态。因此,新教育形势下,趣味课堂活动的组织,要立足核心素养要求,通过趣味情境的创设,打造符合学生学习的趣味化课程活动平台,培养学生数学活动兴趣,为后续数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奠定基础。
以《分与合》为例,分与合是小学低段数与代数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学习数概念的核心与基础。将10以内数的分与合单独组成一个单元,并将分与合的思想渗透数学活动中,一方面,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是认识客观数学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是将分与合的数学思想融入10以内数的组成学习活动中也能够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分与合的实质内容。以此为基础,通过趣味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兴趣,而且能将数学思想渗透于无形,帮助学生掌握数与代数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同时也能初步领悟数学思想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以2~5的分与合为例,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从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入手,同时考虑学生的学情,可以将趣味儿歌等与数字分与合融合起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会唱拍手歌吗?那么接下来,同桌为一组,先来看看哪个小组拍手歌游戏玩得最棒。(几分钟时间,学生同桌为一组,进行拍手歌游戏,学生边拍边唱)
紧接着,教师提问:做这个游戏时,你们的双手是怎样运动的呢?(预设:分开、合在一起)对啦,兩只小手分分合合,才能完成整个游戏;在数学王国里也会有很多与分、合相关的知识,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通过趣味儿歌游戏的融入,教师将当节课所学的数学主题知识通过学生熟悉的拍手歌游戏呈现出来,将数字的分与合以游戏化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借助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此外,趣味教学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脑筋急转弯等形式呈现出来,借助趣味导入活动的组织,将游戏精神融入数学学习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充分体现数学的魅力;另一方面,通过趣味导入活动的组织,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在游戏中学数学的目标,进一步促进小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探究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教学方式之一,借助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充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当家作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式课堂发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在小组合作、同伴互动的情境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分与合单元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讲,他们没有过多的数学知识积累,因此分与合的自主探究活动稍显困难。基于此,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合作、探究平台,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受分与合的奥秘。
1. 动画引导,铺垫探究活动
同样以4的分与合为例,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设计了动画演示环节,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铺垫探究活动条件。
教师:有一天,猴妈妈从超市买回4个桃子,让小猴把它们分成两份,装在两个盘子里,这可难坏了小猴,因为他还没上学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猴吗?(大屏幕播放)
以故事情境为引导,可以为学生搭建轻松趣味的课堂活动平台,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4的分与合展开系统的分析与探究。
教师;同学们,请拿出4根小棒分一分吧,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分好组呢?
学生借助小棒等教具在小组内部展开交流与分析,然后在全班范围内分享自己的分法。
小组一:4可以分成2和2。
小组二:4可以分成1和3。
小组三:4可以分成3和1。
……
教师:同学们,非常棒,都找出了4的分与合的策略,但是谁能有更好的办法保证不漏掉每一种分法呢?
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将4的分与合的易错点提出来,给学生以探究的思路,帮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数学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开始,比如,4可以分层1和3、2和2、3和1等,如此将有序思想初步渗透数字的分与合中,为后续大数的分与合自主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故事情境的引导,教师将分与合中常见的问题和易错点,提炼出来,为后续的迁移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 迁移探究,掌握数学思想
在4的分与合中,学生对有序思想有了初步了解,那么接下来的分与合学习中,教师便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更多的数字分与合的学习方法,为后续计算奠定基础。
在4的分与合基础上,后续5的分与合学习可以完全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比如小棒、片花、玻璃珠子等实物。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探讨了4的分与合,那么接下来你们能自己分析一下如何进行5的分与合吗?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能合成5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手中的5根小棒,开始探究数字的分与合活动。但是在探究过程中,部分学生依然会出现丢数、多数的现象,那么此时教师可以先不指出错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组一:我们将5根小棒分成了两份,一份是3根,一份是2根,所以5可以分成3和2,3和2合成5。
小组二:我们也将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是2根,一份是3根,所以5可以分成2和3,2和3合成5。
教师:非常棒,但是老师觉得上面的两种分法是完全一样的啊,你们觉得呢?
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及时总结数字分与合的方法,比如,看到一种分法就可以想到另一种分法,只要反过来,交换一下两个数的位置就行了。
教师:那么接下来,谁来说一说5的分与合一共有几种,分别是什么呢?
由于一年级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积累量有限,数学学习技能掌握有限,因此,在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融入课堂,参与学生探究活动。一方面,能给学生更多的引导,确保低年级学生能够高效完成整堂课的活动任务;另一方面,探究式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能够更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主人翁的身份融入数学课堂探究活动中,提高课堂学习综合效果。
(三)生活化课堂,感受生活化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将学生生活与数学活动有机融合起来,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展开系统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首先,生活化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借助身边感兴趣的话题投入学科与实践活动中。比如,在9的分与合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搭建符合学生学习的多样化课程平台,鼓励学生在生活化数学课堂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教师从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事物入手,鼓励学生将先前学习过的分与合知识,运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生活化数学课堂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用途。
教師: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家里面分过东西吗?老师手里面有9个桃子,老师想把它分成两份,分给本堂课表现最好的同学?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用生活中常见的分物品游戏,在潜意识里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从而感受课堂上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用处)
在后续探讨与分析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合作探究机会,让学生将整个单元所学的分与合知识进行拓展分析、迁移应用。
小组一:我们是从1开始分,可以将桃子分为1和8,然后2和7……8和1。(显然,这一组掌握了按顺序分的技巧,因此分解起来相对顺利,没有出现丢答案的现象)
小组二:从1开始,9可以分为1和8,然后反过来就是8和1,那么接下来是3和6、6和3……(这一组同学的速度明显较快,因为掌握了交换位置一组变量组的“秘诀”)
经历了2~8数字分与合的师生互动、生生探究学习,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在分与合的过程中运用有序等数学思想,相较于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而言,学生为主体的生活化情境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入手,将数学与生活衔接起来,通过分一分的游戏方式,一方面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分与合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也检验了学生能否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 多元延伸,实践中感受数学
推理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推理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数学规律以及现阶段学生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新的知识推理,从而培养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数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然而,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并没有关注学生推理意识的培养,部分教师习惯于将教材中的知识换一种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幻灯片等形式,并没有充分挖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潜力,因此,影响了学生推理意识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最终学习效果。
(一)多元课堂延伸,举一反三
数字的分与合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应试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缺少必要的延伸动作,教师总是习惯于只讲解教材内容,并没有将学生实践能力、举一反三的类推能力等作为关键任务。因此,在以往数学阶段性考试以及随堂测试中经常会出现“换个问法”“换了数字”学生就难以解决问题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学生对分与合原理以及数字分与合的熟练应用能力欠缺。
基于上述问题,核心素养指引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延伸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在延伸活动中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以及综合应用。比如,在分与合的单元总结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课堂延伸练习活动,鼓励低年级学生挑战自我,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
活动一:读一读
以往分与合的学习中经常会出现给出数字分与合学生能够熟练填出对应的数字,但是一旦与应用题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在具体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这一问题入手,通过读一读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处理分与合应用题的过程中,逐渐提升阅读能力,并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找到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例如,桌子上有5个苹果,分别分给小明和小红两个小朋友,如果小明的苹果数量比小红多,那么你有几种分法呢?此问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5的分与合方法,但是教师还提出了一个限制性要求,就是小明的苹果数量比小红多,那么5的所有分与合的方法中显然有不符合要求的分法,但是学生一旦不认真阅读题目内容,就会忽略其中的关键要素,导致问题结果出现错误。因此,将分与合的知识点考查以应用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通过阅读过程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最后,再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以及课堂知识、技能等进行结果的表述。
活动二:画一画
画一画环节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雏形”,也是渗透数学思想的关键步骤,10以内数字的分与合学习,不仅是学生日后进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而且也是奠定学生整个数学生涯学习质量的基础。画一画环节的设计,是课堂延伸的重点内容,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画一画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示意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照示例图片的内容进行后续内容的填写,一方面能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更进一步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此环节活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己画画面,也可以是看图写数字等类型延伸活动,目的是将学生1~10数字的分与合知识系统地呈现在此环节活动中。有能力的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结合整个单元课堂所学知识、练习内容等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与分析,比如,以鱼骨图的方式对数字的分与合所有情况进行梳理整理与分析,在整理、分析过程中有效落實夯实学生此堂课学习的综合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画一画的基础上添加说一说环节,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如此,通过系统地延伸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而且能够拓展认知领域,鼓励学生敢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内衔接课外,拓展思维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双减”政策实施,低年级不允许布置课后作业,但是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掌握所有内容,而分与合又是学生日后展开计算等活动的基础,因此,如何进行课内外衔接活动,提升学生分与合学习质量,成为当前最为关键的延伸活动方向之一。同时通过延伸活动的设计,也能够起到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标。
例如,在“双减”社团活动设计中,社团活动是多样化数学课堂的延伸环节,也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关键举措。同时通过拓展性活动的组织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当分与合整章节内容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数字的分与合,但是课堂上练习的都是一个数字拆分成2个数字,那么你会将一个数字拆解成3、4乃至更多个数字吗?
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随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新问题”的探究。比如,同学们,在课堂上我们都学习了数字分与合的哪些内容呢?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呢?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下吗?
“精灵王国来了3个新朋友,老师为他们准备了一堆苹果,1,2,3……一共8个苹果,你知道怎样将8个苹果分给三个小朋友吗?”原本分与合都是分成两个数字,那么当教师提出要将一个数分成3部分时,学生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于是学生之间也开展了一场讨论活动,尝试将一个数字分层3个部分,看看与课本上学习的数字分与合内容有什么异同之处,能不能用同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呢?如果不能,你又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说一说你的想法吧。于是学生在疑问中开展数字分与合的探究,尝试将一个数字分层若干部分的方法,结合课堂上所学的颠倒法、有序排列法等,部分学生在小伙伴合作探究过程中找到了数字分与合的综合规律即坚持有序思想,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进行顺序排列,从而减少数字分与合的出错概率,提高学生数学延伸活动的综合质量。
在延伸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讨论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同时适当增加探究活动的难度,有效拓展学生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知识迁移、应用、实践能力。
四、 结论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分与合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多样化预习活动的设计入手,通过生活化预习、纠错预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对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核心素养指导下,分与合的教学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创设趣味情境、探究情境、生活情境以及多元化延伸实践情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理解、迁移、应用知识的空间与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此外,通过系统多样化的数学实践活动,也能有效完善多样化数学学科教学体系,最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荣珍.“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J].江西教育,2023(35):61-63.
[2]袁予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策略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3(17):36-38.
[3]傅春妹.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设计[J].新教育,2023(S2):141-143.
[4]张星斓.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从娃娃抓起: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试题与研究,2023(13):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