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浸式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深度滋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024-04-23罗家富
罗家富
【摘要】为深度滋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在开展沉浸式英语课外阅读方面,结合课题组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在探寻沉浸式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质、降低阅读难度、实现深度阅读等方面梳理了策略并提供了实例,以便为一线教师有效开展沉浸式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沉浸式;高中英语;课外阅读
如何滋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一直困扰着许多高中英语教师,而如何通过深度、主动的学习既能让更多的学生成功考取理想院校和专业,又能深度滋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更是不少高中英语教师正积极破解的难题,而沉浸式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途徑之一。
一、当前高中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培养困境
随着高中英语课程“学科素养”的提出,标志着课程从早期强调知识与技能的阶段,到侧重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阶段,逐步跨越到滋养学科素养的阶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英语学科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高中英语学科素养是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因高考升学压力大、学生的学科基础不强、教师的理念需更新和学生的主体性不强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少教师觉得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很难。
因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更关注教学进度的快慢,学生高考词汇达标率的多少,学科均分的高低以及学科优秀率。笔者在与一线教师就阅读文本的深度解读困惑进行座谈时,不少教师承认在阅读教学中更侧重词汇教学、语言教学,更喜欢灌输式教学,不舍得多花时间在文本解读上,长此以往学科素养无法真正落地,学科育人功能被削弱。此外,在基于大观念的大单元教学困惑进行座谈时,许多教师更喜欢单篇设计与单篇教学,他们从认知和经验上固执地认为大单元教学设计“过于耗时”且实效“不明显”。以上这些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也直接导致了当前高中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培养困境。
二、沉浸式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质
要真正开展好课外阅读,我们需厘清课外阅读的界定与内涵。当前比较受推崇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方式为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学生每天在固定时间进行固定时长(高中生一般为10~15分钟)的自主阅读,可以根据喜好选择阅读材料,因材料的难度不高所以流畅度得以保障,因不需进行检测,阅读习惯得以养成,兴趣得以拓宽,人文素养得以滋养。
从学科素养的角度看,因课外阅读材料通常语言地道、主题鲜明、构思巧妙,学生边沉浸于所喜欢的阅读材料中,边滋养自己的学科素养,实现语言工具性与语言人文性的有机融合。通过课外阅读,在语言能力方面,学生通过读、看、想等方式理解信息,持续提高语言能力。在文化意识方面,学生的文化视野得以拓宽,对文化的理解得以加深,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得以增强,文化自信感得以增强。在思维品质方面,学生培养了思维的逻辑性与批判性,学习了文本语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了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之美的欣赏。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实现了从初期的阅读策略和技能的机械使用到随后多元英语学习策略的娴熟应用。
笔者通过与部分师生的交谈,发现持续默读并没有成为大部分海口市高中生常态化学习的组成部分,原因主要有:1.课时过于紧张;2.日常阅读时间不能保证;3.默读的材料无法保证,不少教师觉得资金的筹集、材料的选择太难;4.教师对持续默读的有效性不是很坚信,因对其质量无法监管,教师担心其有效性。出于这些所谓的“条件不允许”和对“新”英语学习方式的“不信任”,持续默读没有成为海口市高中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
2022年5月开始,笔者指导课题组教师进行持续默读教学探索,坚持开展了一年多的课题实践后,实验班级的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明显比实验前有明显增强,实验班的写作部分均分和班级总均分比年级非实验班级均高不少。
为开展好沉浸式的课外阅读,教师需做好以下六点:1.教师需深度理解沉浸式课外阅读,并成为课外阅读的践行者;2.教师需制定好课外阅读的细则,并持续完善细则;3.通过班级购买、多方捐赠和图书馆借阅(含电子书刊)等方式,不断充实班级书架,保证话题多样性和难易度;4.开展好沉浸式课外阅读,制定好个人阅读小目标,主动阅读;5.保证“班级同读一本书”的数量,实现同伴间的交流有共同话题且更有深度,学习共同体的驱动力和成就感得以发挥;6.为学生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搭设多维平台,通过值日生读书分享、读书沙龙会、读者小剧场、经典场景演绎、制作阅读分享视频、家长会展示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发挥榜样的作用。
三、沉浸式课外阅读实例
1.降低阅读难度的沉浸式课外阅读实例
对于不爱读书、有阅读困难的学生,教师需搭设平台,降低阅读的难度,让他们逐渐爱上阅读,成为受益者。而对于喜欢、享受阅读的学生,教师所搭建的平台则能促进他们读得更流畅,学科素养得以深度滋养。
笔者以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麦琪的礼物》为例,探索如何降低阅读难度。该小说讲述了吉姆和德拉夫妇在圣诞节来临之际卖掉了各自最心爱的东西,给对方购买礼物,馈赠最好的圣诞礼物—彼此的爱与真心的故事。故事人物不多,语言丰富优美,情节吸引人,且不少学生已阅读过中文版,适合高一年级学生开展沉浸式英语课外阅读。以下是降低阅读难度的几种方式。
(1)生词的集中识别。词汇量不够是阅读困难、速度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可以把生词汇总,标上读音、词性、词义,可以给重点词汇附上句子,作为读前资料分发给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帮扶合作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读、能拼、能识别新词汇。在对生词有一定的把握后,学生能读得流畅,能逐渐激发扩大词汇量的内驱力。
(2)音频和视频的合理使用。因阅读能力不强和默读习惯还没养成,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让视频和音频成为阅读的辅助方式。学生可以边听音频边阅读,可以先看视频再阅读。视频因画面感强,音频因朗读绘声绘色,且均有字幕辅助,理解的难度会降低不少。在有了视频、音频的铺垫后,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分阶段阅读等方式对文本信息有更好的理解。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渠道得以拓宽,阅读效率得以提高,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3)思维导图的完成或制作。思维导图是一种结构化、可视化的教学工具,能协助或促使信息的梳理和情节脉络的建构,降低了阅读难度。为完成思维导图,学生需获取文本细节信息,需与文本和作者对话,需探究主题的意义和作者写作目的,需加深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导图制作能力:①教师提前制作思维导图并让学生通过填关键词、选择关键词等方式完成思维导图;②教师教授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主要类型和方法,如流程图、树状图等;③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思维导图;④学生自主制作并展示思维导图;⑤学习和借鉴同伴的思维导图;⑥师生课堂上共同绘制或完善思维导图。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水平和培养目标选择多样化的方式,不要简单粗暴地认为控制性的思維导图会制约学生的思维,也不要认为开放性的思维导图制作方法一定会促进创新思维和深度思维的培养。
2.指向深度阅读的沉浸式课外阅读实例
随着持续默读的次数和阅读材料的日积月累,班级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会逐渐提高,教师应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
下面笔者以欧·亨利的另一代表作《最后一片叶子》为例,探索如何让深度阅读发生。该短篇小说讲述了两个青年画家苏和琼西同邻居老画家贝尔曼之间的故事。琼西不幸患上了肺炎,且精神状态不好。她将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寒风中残留的藤叶上,认为最后一片藤叶落下之时就是她生命结束之时。担忧的苏把琼西的想法告诉给了贝尔曼。从此最后一片藤叶从未掉落。见此,琼西又重拾生的信念,而老画家贝尔曼因在墙上画好最后一片藤叶染上急性肺炎后因病去世。关于生命希望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而淡淡的友情却无比暖心。
(1)开展阅读圈活动。阅读圈(Reading Circle)又称文学圈(Literature Circles),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一体的阅读活动。通过同读一个文本,学生从特定的角色人物对文本进行解读(切入点虽小但可以有一定深度),通过阅读圈不同角色的分享交流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对文本有更深入的解读和把握,小切入点和多角度的结合能更好地实现深度阅读。
六个角色的主要任务为;①阅读组长需准备三个以上备讨论的问题,启动和组织好小组讨论;②词汇大师需选择五个以上对文本理解特别重要的词汇,能解释这些词汇的意义和说明其重要的原因;③篇章解读者需选择三段重要的段落,通过朗读,赏析该文段之美;④文化收集者需标识两到三处文本中有关文化异同之处,通过朗读,解析其中涉及的文化元素和视角;⑤生活联系者需标识两到三处文本故事中与现实世界中的联系,通过朗读,解释其具体联系点,并能征求其他组员的理解;⑥总结者需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能在小组汇报结束时做小结。
阅读圈活动的一般流程为:①6名成员组成阅读圈小组,确定具体的角色;②独自进行文本阅读,并完成任务单上的角色任务;③按角色组合成新的同一角色小组,分享交流成果,其他组员进行完善,争取达成一定的共识,并做好记录;④各角色回到阅读圈小组进行分享,其他组员追问、交流,从六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⑤个别小组班级展示,在各角色汇报后,教师可以追问,也可以邀请其他小组的同一角色进行补充。
(2)开展读者剧场活动。“读者剧场”(Readers Theater)是一种丰富阅读并给阅读课带来乐趣的课堂形式。在读者剧场中学生能根据人物特点抑扬顿挫地说,能有感情、恰到好处地演,说和演结合,文本解读和个人演绎相结合,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加深文本解读深度。为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可以同一角色和旁白有多个学生扮演,可以交换角色,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导演、道具和观众均同样重要)。
以下是笔者对“苏发觉并劝说琼西放下执念”文段部分改编的对话(仅列部分):
Narrator:As Sue was drawing,Johnsy said something in a low and faint voice.Sue went quickly to the bedside.Johnsys eyes were open wide.She was looking out the window and counting backward.
Johnsy:“Twelve,…eleven,…ten,…nine,…eight,…seven.”
Sue looked out.There was a wall covered with an old vine growing half way up it.
Sue: “What is it, dear?”
Johnsy:“Six…”
Johnsy:“They are falling faster now.During the past three days almost a hundred have fallen. And now there are only six.There goes another. Only five are left now.”
Sue:“Five what, dear? Tell me,Johnsy.”
……
通过对话+表演的方式,学生能切身理解苏对好友的担心,以及琼西那不可理喻的执念—把落叶与自己的生存希望联系在一起。
(3)开展指向文本深度解读的话题讨论。阅读是一种信息输入、加工、建构的过程,而话题讨论是一种信息处理、建构、输出的过程,能拓宽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能让学生基于阅读让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产生连接,让参与讨论者有思考、有表述、有评判,让阅读产生智慧,发挥阅读的“品别人的生活,悟自己的人生”的启明作用。以下是在学生读完《最后一片落叶》后四个讨论话题:
①What is the clue of the story?
②What does the title “the last leaf” symbolize?
③List two examples of personification(拟人).
④Can you share one similar example of “the last leaf” that you know.
通过讨论,学生能从写作技能上关注写作线索,从写作立意上关注文章标题,从写作手法上关注修辞手法,从现实生活中察觉“执念”的“荒唐”,以读促写,让阅读启迪人生。
总之,沉浸式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能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性,能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能发挥同伴的分享和示范作用。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在降低阅读难度的同时追求深度阅读,让学生有语言能力的提升,有文化意识的增强,有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以深度滋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吴一穹.十年十问: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海南省教育科学一般课题“基于高中英语短篇小说课外阅读的读后续写开发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Y2021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