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中应用HFMEA模式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
2024-04-22章晓芹庄冰冰陈伟鹏
章晓芹,庄冰冰,陈伟鹏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抢救室,厦门 3610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一种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患者发病后可表现为肢体偏瘫、感觉障碍等症状,救治不及时很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会导致死亡的出现[1]。目前,临床急诊救治环节针对该疾病的治疗越早开通闭塞的血管,促进血流恢复,对其预后的康复越有利。特别是大部分AIS 患者若能在时间窗内尽早完成静脉溶栓,其救治效果才会更加理想[2]。但在临床中常常会出现救治不合理、分工不明确及时间窗认知不足等因素导致救治延误,因此结合AIS 病情特点及时制订有效的急诊救治流程十分必要。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护士团队识别并预防在AIS 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意外事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本文探讨AIS 患者急诊救治中应用HFMEA 模式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2 年8—12 月急救流程实施前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静脉溶栓的AIS 患者73 例为对照组,2023 年1—7 月急救流程实施后接受静脉溶栓的AIS 患者72 例为研究组。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关于AIS的诊断标准[3];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脑出血史或接受过颅脑手术者;合并有脑肿瘤、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等;伴有精神疾病史或脑部感染者;临床资料缺失者。本研究经审核符合医学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积极协助患者办理急诊入院手续,并协助患者完善溶栓前的相关检查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研究组则采取基于HFMEA 模式下的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①组建护理团队:由急诊科室主任为代表,并邀请神经内科专家、检验学科及护理学等多学科代表组成的医疗团队,且每个专家均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护理经验。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其培训内容主要包含HFMEA 的基本概念、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识别、团队协作与沟通等。②失效模式分析: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会,分析AIS 救治过程中出现的失效模式,并对急救过程中出现的高危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使用HFMEA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各高危缓解的失效模式、原因及影响,最后制订相应的优化对策。③初步判断病情:在接到患者急救电话后,分诊护理人员可能会因为疾病评估不当、时间窗意识不强等因素,延误患者的就诊时间,其优化对策则需要对分诊人员进行培训和资质的考核,并针对AIS 患者的溶栓治疗制订紧急预案。④家属缴费并预约CT:由于患者家属对陌生环境不熟悉,其往返缴费、预约CT 途中容易延误救治时间,对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后,针对AIS 患者需要设置溶栓绿色通道,并为患者及家属设立信息优化平台,通过平台进行相关检查的预约和缴费。⑤家属送血标本:AIS 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后,其结果等待时间过长也是常见的失效模式,其失效原因与未设置AIS绿色通道或无优先性有关,这样会延误临床医师及时对病情的诊断和评估,其优化方案则需要由护理人员贴上优先标签并立即进行检验。⑥护工护送患者检查:其失效模式主要在于护理人员在护送患者行CT检查期间,其等待时间较长,失效原因主要是因为急诊未设置AIS 患者专用床位,且CT 室离急诊距离较远,中途往返会延误时间,最明显的失效影响则是会延误医师对病情作出及时诊断,优化对策则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时间窗的意识,并专门为AIS 患者设置绿色转运通道,进而缩短救治时间。⑦医患沟通:与患者进行长时间的病情交流和溶栓方案的沟通也是主要的失效模式,其失效原因是因为医师未及时对患者进行病情沟通,且患者对其认知度较低。这样也容易延误最佳溶栓治疗时间,其优化对策则需要对加强其时间窗的意识,并及时开展相应的溶栓救治工作。⑧家属缴费:失效模式主要是家属在取溶栓药物期间其时间过长,其原因与绿色通道设置不合理、患者家属需缴费后才能取药有关,这容易错过溶栓时间窗,优化措施则需要在诊室门口张贴溶栓相关宣传内容,并引导患者家属尽早作出决定,以获取更多救治时间。⑨抢救时护理人员配药:失效模式主要是抢救人员在对AIS 患者进行抢救室,未提前做好溶栓药物的配置工作,其失效原因与抢救室未设置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溶栓药物的配置,且急诊抢救室病情危重、工作繁琐,会影响患者病情的治疗,优化对策则需要在抢救室设立护士转岗,以为溶栓治疗节约时间。⑩医师联系导管室:患者无法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其原因与导管室在操作时,需要神经介入科医师才能进行分析和操作,这也延长了溶栓等待时间,优化对策则是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并及时联系导管室医师做好溶栓准备。⑪家属交费办理住院:家属办理入院手续过于繁琐,其失效因素是未设置绿色通道,完善入院手续后方能接受相关溶栓治疗,这也是影响溶栓时间窗被延误的原因,优化对策则是立即对AIS 患者采取对应的溶栓救治工作,在病情稳定后为其办理住院手续。
1.3 观察指标 ①急救时间比较: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开始到实施治疗的相关指标,主要包含入院至CT 检查时间、CT 检查至溶栓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4]。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其急救前、急救2 周后的NIHSS 评分,分值范围0~42 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重[5]。③临床结局:急救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采用TIMI 血流分级评估;症状性脑出血定义为CT 显示脑出血,且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通过电话随访形式统计两组患者溶栓急救90 d 的死亡率。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0.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并行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并行t 检验,P <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时间 研究组各项急救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 急救2 周后,两组NIHSS 评分均较急救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分)
2.3 临床结局 研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症状性脑出血和90 d 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比较 [例(%)]
3 讨论
AIS 作为临床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以及细致的护理,患者发病后常常会因大脑突发缺血或缺氧而导致脑组织损伤或坏死,进而对其神经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于AIS 患者而言,其缺血时间每增加15 min,就意味着出血和病死率随之增加,虽然目前针对AIS 的急救措施可通过静脉溶栓的方式来改善其预后,但是在AIS 的初期,静脉溶栓的效果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需要严格将时间窗控制在4.5 h 以内,进而确保溶栓效果达到最佳预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每个医院受到抢救资源、人力物质、抢救流程及医疗器械等因素影响,其急诊救治流程也有所差异,导致部分AIS 患者错过最佳时间窗,并对其神经功能预后恢复造成影响[6]。根据相关研究报道提示,AIS 患者在发病后缺血时间越长其病情会越严重,且超过时间窗会加速血栓的形成,这也意味着积极实施高效的救治模式是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7]。
HFMEA 作为应用于各种危急性疾病的一种预防性工具,应用于AIS 护理中,可帮助医疗人员系统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因素,如医疗错误、设备故障、护理流程缺陷等,并积极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进而降低其风险事件发生,同时急救过程中医疗人员经过对疾病做好提前识别和预防后,可有效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这种模式主要强调的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更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需求,以确保护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8-9]。在经过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通过实施给予HFMEA 下的综合护理后,各项急救时间明显缩短,也为后续救治工作争取更多宝贵时间,且这种模式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也通过改进护理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及团队协作等措施,大大减低了救治期间的误诊率和操作失误等医疗错误,团队之间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并强调其护理质量的持续性,也使得就诊救治更加迅速和高效,也有效降低了疾病对大脑神经的损伤程度,并为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打下基础。在本研究中临床结局也可以看出,研究组的血管再通率要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HFMEA 模型下的综合护理是一项严谨且高效的干预模式,在应用于急诊救治中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并为患者争取更多黄金救治时间,进而提高临床成功救治率,而且该模式依据多学科专家进行研讨,并统一对其时间窗、AIS 及急救措施等一些列专业知识进行培训,确保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充分认知到时间窗对AIS 溶栓救治的重要性,并设置平台预约,开启绿色通道,通过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合理调配急救资源和设备等工作,使其各学科之间井然有序的协调好每个急救环节,这不仅提高救治效率,也对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有一定积极作用,这也表明了HFMEA 下的综合护理,通过优化急诊各个抢救流程,尽可能地保证患者在时间窗内实施溶栓救治,并尽早疏通栓塞的血管,改善缺血、缺氧状态,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10]。
综上所述,HFMEA 模式下的综合护理可以为AIS 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并帮助其缩短急诊救治时间,避免神经功能受到损伤,并提高再通率,有助于预后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