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2024-04-22陈紫莹
陈紫莹
乐安县人民医院内科,抚州 344300
在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肺部常见疾病,具有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特征,致残率和病死率非常高,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且进展缓慢,治疗周期也会比较长,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较大压力,同时,由于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治疗认知有限,治疗信心有限,导致患者在住院和家庭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下降,从而对治疗效果和疾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2]。所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还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强化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和积极性[3]。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对护理人员实施与患者进行沟通十分重视,在沟通中将护理意见和问题进行交换和反馈,促进护理流程和护理内容的不断完善,使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护理质量和综合护理水平的提升,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探究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此次研究,以便给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 年7 月至2023 年7 月乐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2 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通过胸部X 线片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且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②能够正常语言交流;③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有充分认识,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②长期卧床者,或是意识障碍者、有精神疾病者;③合并肺癌、肺结核等其他严重的肺部疾病者。
1.2 方法
(1)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措施为常规方法:①入院指导:患者进入医院先为其创建电子档案,内容除了包含患者的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还需记录病史、用药禁忌证等,对患者病情全面掌握后,设计初始护理方案。②健康宣教: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所需的检查项目,说明每项检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各项检查指标反映的身体情况;同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详细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护理意义和治疗方案等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4]。③心理护理:患者在疾病的长期困扰下,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消极情绪。护理中要根据患者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通过鼓励、安慰、答疑解惑等方式,打消患者的顾虑,减轻消极情绪,提高治疗信心;此外,还需家属配合,共同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关爱。④用药指导:治疗中所用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及不良反应为患者讲解清楚,并告知患者一定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保证用药的规范性[5];针对治疗依从性低的患者,要将用药详情告知家属,让其协助医护人员进行监督用药。⑤运动指导:在充分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其制订合理的运动方案,告知患者坚持锻炼有助于促进其机体抵抗力的提升,加强肺功能训练,包括:深呼吸、腹式呼吸、快走、慢跑、瑜伽、太极等,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6]。
(2)试验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将患者的实际病情告知患者,同时患者也要将护理中身体的反应反馈给护理人员,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①为了加强医护沟通,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办理手续时开始陪伴和引导,住院流程顺畅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焦躁情绪,护理人员的贴心帮助还可以提高患者对其信任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后续护理工作的积极开展[7]。②护理人员在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后,为患者解释说明护理方案实施的意义,确保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同时定期对护理质量做评估,评估的结果取得患者确认。③将护理质量问卷调查表发放到每一位患者的手中,患者进行填写,对调查表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问题,调整护理方案。④鼓励患者将内心想法积极的表达出来,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护理内容,也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前后所有患者使用肺通气功能测量仪进行肺功能指标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②使用科室自制量表评估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指标包括:运动悠闲、按时作息、合理饮食、定时复查、用药情况,评分方法为百分制,分值不足60 分表示不依从,61~89 分为部分依从,90 分及以上为完全依从。③使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对各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做测评,内容涉及四个维度,分别是自护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问题数量为43 个,每题0~4 分,总分值与自护能力之间呈正比。④使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做测评,内容涉及四个维度,分别是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100 分为最高分值,生活质量好评分高。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描述方法分别为和例(%),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年龄39~84 岁,平均(61.36±4.29)岁,其中女19 例、男37 例,病程1~9 年,平均(4.26±0.51)年;对照组年龄38~82 岁,平均(61.07±4.43)岁,其中女21 例、男35 例,病程1~8 年,平均(4.02±0.47)年。各组患者的上述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符合研究要求。
2.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情况 护理前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FVC、FEV1、FEV1/FVC 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比较护理前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情况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试验组护理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 [例(%)]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 试验组患者自护能力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估结果(分)
2.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长期受限造成的气道炎症反应,常见临床症状为气道受阻、肺与胸廓的顺应性下降,从而限制了患者呼吸和运动功能[8]。患者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引发心脏功能衰竭,还会逐渐降低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9]。然而,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不明显,选择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10]。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是医疗行业现代化下产生的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患者的身体反应和心理感受出发,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11],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双向沟通和反馈,不断调整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护理环境得到改善[12]。为保证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得到有效实施,第一,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积极寻求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反馈,让患者充分感受到被重视,护理人员会围绕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开展护理工作[13];第二,获得患者反馈后,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护理方案进行完善,在后续护理工作中得到落实,从而确保真正发挥双向质量反馈的价值和作用[14];还会改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配合度,从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5]。
本研究显示,在肺功能方面,行双向质量反馈护理的试验组患者比行常规化护理的对照组FVC、FEV1、FEV1/FVC 水平更高;在护理依从性方面,试验组患者总依从率比对照组高。另外,试验组患者在自护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整体效果更加明显,对患者肺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还能让患者有更好的配合度,并增强自护能力,最终促使生活质量提升。经过分析,是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可以让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双相反馈信息,积极寻找、及时反馈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制订解决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而且可以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知识,掌握自护方法,稳定情绪,从而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降低急性进展风险,为稳定病情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临床中运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可以让患者有更强的自护能力,在护理和治疗中也能保持良好的依从性,从而提升肺功能恢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