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探究

2024-04-22丘雪雯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初中历史双减

摘 要: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历史作业,对传统的作业形式进行改进与优化。历史作业可分为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等模板,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文章从“双减”的要求出发,结合初中历史课程内容,提出了几点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双减”;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06-0056-03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获取学生反馈信息、了解学情的途径,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但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总量偏大,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偏重。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发布了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保障学生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在“双减”

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更好地发挥作业的价值,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一、“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原则

(一)重点性原则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应当遵循重点性原则,即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将重点放在核心知识点和关键技能上。历史教材中包含许多零散的知识点,如果要求学生全部理解和牢记,会对学生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紧扣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对教材中的知识点作出区分,明确哪些内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哪些内容只需初步了解。围绕课程重点来设计作业,既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确保学生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课时,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出现的时期,了解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工艺成就。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复习本课内容,梳理重点知识和青铜器的工艺成就,但如果还让学生深入了解金文、小篆等字体的文体风格、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便会占用学生较多的课外时间,对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也没有好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应追求面面俱到,

而是要抓住重点知识[1]。

(二)趣味性原则

对于初中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重要驱动力。如果作业设计得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可能会失去完成作业的动力,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历史作业设计中,增加趣味性元素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喜爱的元素融入作业中去,为历史作业增添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一些有关历史故事的文章或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和思考,或者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在模拟的场景中体会历史人物的内心情感,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或思维导图的方式整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历史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多思多想,设计新颖有趣的作业,带给学生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以此来保持学生完成历史作业的积极性。

(三)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根据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设计多重层次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不尽相同,所以在对他们的历史素养培养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初中历史教师大多会给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学优生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作业,学困生则会感到压力沉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作业的完成质量可能仍不够理想。长此以往,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遵循层次性原则。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三种层次的作业。首先是基础类作业,比如背诵、默写、做习题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但量不宜过多,体现课程的重点知识即可,同时要避免出现重复性内容。其次是提升类作业,針对能力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设计一些阅读类、分析类题目,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最后是拓展类作业,

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课外拓展延伸的任务,

比如搜集课外史料、探究历史问题等,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2]。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作业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书籍等方式,自主学习历史知识,实现课内外学习资源的整合。要注意的是,开放性作业应当以历史教材内容为核心,不能偏离课本内容,同时也要控制好难度,以免为学生带来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一)发布预习任务,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的预习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的效果,学生如果对要学的内容一无所知,在课堂上可能会感到格外吃力,难以跟上整体的教学进度。因此,学生要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初步了解本课的历史事件、人物等,使课堂学习变得更加轻松高效。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普遍不够理想。由于教师难以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发布预习任务的方式,布置一些前置性作业,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此来提高学生预习的质量,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课时,教师可从网络上搜索影视剧《康熙王朝》的视频片段,并以链接的方式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观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主题,并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和影视剧片段思考问题:“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好处和坏处?”“清朝是怎样强化君主集权的?”“闭关锁国包括哪些内容?带来了什么影响?”这样既能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又不会给学生造成太重的负担。除了历史影视剧外,教师还可以搜集关于历史的动画、小说、诗词作品等,将其融入预习作业中,

既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又能够为预习提供资源上的支持[3]。

(二)开展趣味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

学生完成作业的意愿与作业的趣味性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如果对历史作业不感兴趣,就很容易产生疲惫感、厌倦感。学生如果对历史作业充满好奇,那么历史作业非但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反而能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身心体验。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不能一味地布置练习题、试卷作业,要多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又不会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或心理压力[4]。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涉及知识点较为繁多、零散,历史教材仅给出了一些简要的说明,学生仅靠阅读教材内容,难以形成对宋元文化的深入了解。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每3~5人结成一个小组,通过查阅书籍、互联网搜索等方式,寻找更多关于本课主题的历史资料。教师可指导小组根据成员的能力水平和兴趣喜好,把课后作业细化成多个子任务,如有的学生负责搜集宋词,有的学生负责搜集元曲,有的学生研究宋元时期的商贸活动,有的学生研究当时的夜市文化等。这类活动具有更强的合作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后活动中。同时,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降低每位学生的任务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

(三)布置弹性作业,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应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尊重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性。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大多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压力过重,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双减”推行后,广大教师积极响应,课后作业量显著减少,但对学优生来说可能缺乏挑战性,达不到巩固和提升的效果。因此,教师不应该一味地减少作业量,

而是要把作业的难度和总量控制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弹性化作业。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教师可布置如下作业:

(1)达标检测

①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

②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的部落联盟。

③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

④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2)思考分析

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曾写道:“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

①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

②材料中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③你能举出一个彩陶文物的代表吗?

(3)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一个远古时期的半坡居民,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请你结合史实,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写一篇日记,记录一天的生活。

其中,达标检测部分的作业主要考查本课的基础知识点,难度较低,需要全体学生完成。思考分析部分对于学生的历史观念、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在自己有时间、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完成。拓展延伸部分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独立思考能力、概括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能力而设计的。

(四)作业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融合,这既包括课堂教学生活化,也包括课外作业设计的生活化。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打造开放性的历史教学模式,让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促进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的提升。教师可通过设计研究、调查等类型的作业,实现历史课堂与社会的接轨,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与历史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5]。

例如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讲述了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包括剪发辫、改服饰、改称呼等,以及电报、电影、相片进入中国的史实。本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布置相关的拓展作业,如让学生在询问家长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梳理近年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将调查结果分条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分享。这种方式可以拉近历史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刻感受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政治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并将课本内容与自身生活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落实“双减”,改变过去的作业设计模式,控制好作业的难度和总量,适当减少书面类作业,借助预习作业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轻松高效。要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有弹性的作业,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选择空间,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历史发展的轨迹,增强学生完成历史作业的动力,在减负的同时实现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马红梅.“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管

理[J].新教育,2022(29):6-8.

朱永刚.秉持“双减”理念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思考[J].新课程,2022(34):22-23.

石玉榮.“双减”要求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研

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8):48-50.

付军,齐子枫.“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作业精准设计实施策略[J].辽宁教育,2022(13):35-38.

白雪.浅谈“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分层作业设

计[J].内蒙古教育,2022(4):30-34.

作者简介:丘雪雯(1977.5-),女,福建龙岩人,

任教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三中学,一级教师,曾于2020-2021学年荣获上杭三中“优秀教师”称号。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初中历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