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架构下的“就业育人”实践探索

2024-04-22刘晓杰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就业

刘晓杰

摘 要:北京科技大学基于“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核心要求,开展就业育人的工作实践,通过构建机制、形成联盟、制定策略、强调特色、帮扶兜底、打磨课程、创新实践、优化服务,总结出一套极具北科特色的就业“三全育人”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三全育人;就业;就业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中之重。2020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号)明确指出,就业工作要“强化就业育人实效”,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就业思政”工作体系。新时代给予大学生就业工作新的使命和要求,如何将“三全育人”和“就业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如何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工作领域的重要课题。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高校,开始了“三全育人”改革的全面落地推进,经过五年的实践,学校“就业育人”效果明显,就业工作在历经各种极端困难时,仍保持大局稳定,就业质量稳中有升,毕业生从事于钢铁行业等重点行业的比例逐年增加。

基于“三全育人”工作架构下的“就业育人”工作的核心

1.“三全育人”工作的核心要求。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切实构建育人体系,推动高校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三全育人”工作要求各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以“三全育人”为工作架构的“就业育人”工作体系。近些年,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就业育人”的工作要求和成效被不断强调和突出,就业工作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阶段性的行政工作,而是承载了越来越多的育人要求,具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改革必然。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如何聚焦立德树人和“就业育人”的根本任务和工作定位,是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工作领域的重要课题。在当前形势下,高校要准确把握“就业育人”的新要求,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将就业作为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方式,用“三全育人”理念重新构建“就业育人”体系,即探索全员参与、全过程培育、全方位推进的“就业育人”实践。

针对就业的“三全育人”,应该明确“三全”涵义和范围。“就业育人”的“全员”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指育人受众,包括不同学历和各个年级的在校生;广义的“全员”指包含育人主体和育人受众群体在内的全部人员,即“就业育人”主体不但包含全体在校教职工,同时包含用人单位人力、校友以及关注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友好人士和社会关系。全程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从入学到培养、择业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则包含育人的多渠道、多平台以及整合统筹社会资源用于育人。

北京科技大学就业“三全育人”的探索实践

北京科技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在全国高校中较早提出将实践劳动作为重要育人环节、较早开展“全员德育”工作、较早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形成了“三全育人”的优良传统和深厚基础。2017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就业育人”工作开始实现“三全育人”框架下的全面探索和实践。

1.打造“就业育人”的“头雁效应”。夯实“一把手”工程,构建“就业育人”顶级机制。学校领导带头关注就业、提高政治站位,构建机制,以身作则带动全员形成共识。学校设有校领导班子专题学习机制,每学期定期开展就业形势学习及研讨,确定本学期的工作难点,讨论解决问题的关键举措;建立会议汇报机制,形成以常委会和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专题会议为主导、就业工作周报汇报为支撑、就业工作推进会为辅助、招生就业工作会为复盘的领导研究分析总结机制,充分研判就业形势,统筹落实全程关注。实施“一把手”走访促就业行动。学校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在一线动员部署、指导帮扶、对话用人单位,班子成员践行“一线规则”,向内赴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调研督促,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向外开展“访企拓岗”走访工作。2022年开始,北京科技大学就制定了校院班子成员每年走访至少10家用人单位的任务目标,积极落实教育部访企拓岗任务要求;2023年,将每年的走访用人单位指标纳入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让走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2.构建“就业育人”的“全员联盟”。团结一切人员,形成“就业育人”的统一阵线。成立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分工负责、校院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协调和领导全校各学院的“就业育人”工作。明确专业教师、班主任、研究生导师、本科生导师、就业指导教师、职业生涯咨询师、毕业班辅导员等的就业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在开展就业形势教育、细化就业指导、对接用人单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就业工作的全员联盟,促进毕业生更好就业。加强“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协同,形成“部门联动,学院齐动”的良好局面。学校招生就业处每年撰写《招生就业工作白皮书》,详细分析招生就业分学院、分专业数据,反馈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讨论学科发展的市场导向,制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文件,形成强关联,让学院和教师在就业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

3.制定“就业育人”的“靶向策略”。坚持精准施策,聚焦学生各阶段需求,落实全员责任,开展点线面全方位育人。以北京市名师工作室——“筑梦工作室”的工作开展为“点”,一对一解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问题,更具针对性地提出指导和育人方案;以小组课、训练营、生涯规划大赛等为“线”,以北京科技大学“宏志助航”培训基地为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专题专类的指导和培训,将学生和市场资源、企业需求有效链接,更有焦点地匹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以线下线上生涯课程为“面”,精心打磨教育部全国就业创业金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同时,精心打造微信公众号“非常职得”“职聊小讲堂”求职指导专栏和抖音“求职干货铺”应聘技巧指导小视频,普及生涯规划常识,传授就业求职技巧。

4.强化“就业育人”的“钢铁特色”。钢铁行业是学校的建校之根,因此育人过程中强化钢铁特色既是对学校文化的传承,也是学校特色化发展和教育的必然要求。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回信中明确希望学校“培养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这也为学校的育人特色明确了未来的重点。近些年,学校在专业课程和就业课程中增加钢铁行业的案例,邀请钢铁行业的专家人力共同授课。一方面,在实习实训中优先安排钢铁企业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在“一对一”就业推荐中突出钢铁企业,在学校招聘会的各个环节中优先服务钢铁企业,不断强化“就业育人”的钢铁导向。2020年-2023年,学校已经实现钢铁行业就业人数连续4年攀升;2023年,钢铁行业超越互联网行业成为学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

5.实施“就业育人”的“兜底工程”。全面掌握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求职困难等毕业生情况,落实分类帮扶举措,量体裁衣全方位兜底。建立电子台账,收集各类困难学生的具体需求和求职方向,分类别提供指导和帮扶;坚持为每名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一系列简历修改、一系列深度咨询、一系列岗位推荐”的“三个一”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经济困难毕业生的经济资助,按时充足发放各级求职创业补贴,为重点区域就业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京外面试交通和住宿的费用支撑,让学生放心求职、无后顾之忧。

6.打磨“就业育人”的“课程窗口”。课程是“就业育人”的主窗口,学校致力建设“四重”课,强化融入思政教育、理想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打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金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系统培养学生的行业认知、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和择业技巧;与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合作开创“大国钢铁”专题课程,培养民族自信,结合市场变化,解读行业发展;强化学校“一堂课”的节点效应,实现价值引领,校院领导参与毕业生就业动员会、毕业典礼等共上一堂课,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激励毕业生到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滚动开展就业形势政策课,通过线上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分析就业形势,宣传就业政策,帮助毕业生清醒客观认识当前压力挑战,合理调整就业预期。

7.培育“就业育人”的“实践基地”。激活就业市场,创新发掘“就业育人”的大资源。发挥校、院两级优势,主动对接用人单位,畅通信息渠道,寻找共同育人的优质企业和优质资源,拓展“就业育人”实践的“前端”。做好人才培育校企结合的创新方案,深挖就业实践基地资源的“后端”,密切联系合作企业、校友企业,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创新实践活动方案,以“企明星”计划和“企业开放日”为短期实践、以教学实践和就业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改革为长期实践,共同推进、提升“就业育人”的成效。常态化开展“就业育人”合作申报,畅通实践基地建设的“终端”,以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的要求为基准,规范化和制度化推进就业实践基地建设和日常工作开展。2022年,教育部开放“就业育人”项目申报以来,学校两年共达成“就业育人”合作100余项,共同参与就业实践基地建设;2023年,学校与北京思特奇公司的“就业育人”项目获得教育部优秀案例的称号。

8.提供“就业育人”的“一流服务”。持续细化就业服务,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一流的“体验感”。加强调研,明确工作重点。学校通过每年定期开展“择业期望调研”“毕业生跟踪质量调研”“用人单位满意度调研”“毕业生满意度调研”等系列調研,了解育人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尽快优化和解决。加快服务,迅速解决急难愁盼。通过建设就业中心网站、毕业生的电子台账,实时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就业需求和困难,就业中心联合心理中心、资助中心等形成快速反馈的“服务圈”。加快反馈,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定期为学校和学院提供就业相关的市场反馈,将市场的育人诉求快速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同时,2023年出台文件将就业和招生联动,以市场实际需求,明确育人底线,调节育人结构。

参考文献:

[1]武贵龙.聚焦点线面  构筑“三全育人”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19(Z1):1.

[2]王利军,韦俞妃,王天亮.用“三全育人”理念构建高校就业育人体系[J].当代广西,2023(18):26.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就业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