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首都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思考与路径探索

2024-04-22何情张熙雨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高质量发展

何情 张熙雨

摘 要: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担负着龙头作用,首都高校高质量发展又具有其特殊的时代要求。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是高校组织工作的必然要求,首都高校组织部门要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任务,深化对高质量组织工作与高质量发展内涵逻辑的思考和实践路径的探索,更好地服务首都高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首都高校;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内涵逻辑;路径探索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1]。202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两次重要会议,对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为高校组织工作明确了重要遵循和前进方向。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首都教育是全国教育的“龙头”,首都高校云集,优势突出,是“龙头中的龙头”。首都高校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决定了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首都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其独特的逻辑内涵和实践路径。

组织工作服务高校发展的内涵逻辑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要将党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2]。组织工作作为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黨的组织路线,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强化思想武装,为高质量发展凝心铸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加强党员干部师生思想理论武装作为头等大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为服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高质量发展把牢方向。

2.严密组织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学院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夯实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3.坚持党管干部,为高质量发展选贤任能。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坚持政治标准,激励担当作为,着力提升干部集政治能力、业务能力、行政能力和斗争精神于一体的管理能力水平,为学校事业发展选优育强“关键少数”。

4.坚持党管人才,为高质量发展集智聚力。着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尤其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结合高校办学实际,坚持精准引育、高端集聚、人尽其才、分类卓越,为高质量发展聚好用好“第一资源”。

首都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要求

首都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和现实路径要求,面向建设教育强国的使命责任,面向首都党建的首善标准,面向首都高校“龙头”地位,面向“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首都高校应该扎根京华大地,在服务北京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谋划学校发展机遇与发展方向,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下实现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1.在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中发挥高校功能。首都高校要将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与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的功能地位深度融合。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建设的重要阵地;二是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成为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三是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成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窗口;四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

2.在提升对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贡献度中赢得发展支持。发挥首都高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贯通融合,实现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提高教育供给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培养符合首都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二是聚焦基础研究和“卡脖子”核心技术问题,实现更多原创性成果和“从0到1”的突破,助力北京成为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三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发挥高校对急需紧缺人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战略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以首善情怀聚四方之才;四是落实“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在讲政治上做表率、做首善,并注重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和首都区位优势,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和首都发展的具体问题上提供智力支撑。

3.在协同融合的发展实践中明确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根据《2022北京市情数据手册》,北京有研究生培养机构145所,普通高等学校92所,成人高等学校18所,高等教育门类齐全、资源丰富。首都高校应立足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坚持“差异化+协同融合”发展。从隶属关系上看,北京有中管高校、部属高校、市属高校等不同类型;从办学层次上看,有“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等多种分布;从学科特色上看,有涉及理、工、文、法、管、医、语言、艺术等行业背景深厚的建校布局。首都高校不同的办学规模、行业背景、学科优势、区位特点等决定了首都高校差异化发展是其必然选择;同时,高校云集的特点也为新时期首都高校优势互补、学科交叉、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北京邮电大学与中央财经大学的“信息化+金融”联合人才培养,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协和医学院的“协和医班”等探索都已初显成效。跨校、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是首都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4.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拓展发展空间。土地资源是制约首都高校发展的最稀缺的资源之一,高端人才引进、平台重器建设、育人环境提升均需要土地和空间资源的支撑。以学院路各高校为例,20世纪50年代规划的校区面积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需求,北京市区“寸土寸金”的现实情况又限制了高校办学空间的拓展。近年来,昌平大学城、良乡大学城的建设为首都高校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校城融合的发展范式,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雄安新区的建设更是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高校办学空间拓展带来了共赢发展的契机。首都高校应将自身事业发展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结合学校特色和办学需求,加强区域规划和功能优化,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拓展新发展空间、获取新办学资源。

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首都高校高质量发展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充分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等作为首都高校组织部门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建立集“理论学习、业务交流、工作部署、听取意见”为一体的“学习日”制度,着力破解党员理论学习与工作时间上的“工学矛盾”、理论学习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组织生活“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实现“学习日”与组织生活双促进、双提升,将“学习日”建设成为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的有效载体和坚强阵地[3]。

2.着力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选准用好干部,打造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完善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双肩挑”干部的发现和跟踪培养机制,进一步激励担当作为。2023年,学校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 “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调研,优化政治素质考察方式方法和测评指标,增强政治素质考察和学校事业发展的结合度。坚持事业为上,紧密结合中心工作,着眼事业发展后继有人,选拔多名国家级人才担任学院院长,推动一批优秀学术人才走上管理岗位。

3.加快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科技与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优势,首都高校人才密度大、层次高、门类全,与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集聚度高、协同性强、合作面广,助力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与高校人才强校战略高度契合,应在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引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营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学校坚持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激发学院办学活力,试点下放办学自主权;坚持“破五唯”,推进教师分系列评价与发展;坚持系统思维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优化学科布局,建设科教协同平台,围绕学科和平台引育人才。

4.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校—院—系”三级组织体系建设,规范学院议事决策机制,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把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的政治关。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二级党组织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配齐建强专兼职组织员队伍。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和保障首都重大政治任务中,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大战大考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3,561名师生参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关键抉择”方阵任务、880名师生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文艺演出、428名师生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各级党组织在做好疫情防控、守护校园安全等重大考验面前切实发挥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作用。

5.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北京高校青年学生和党员数量巨大,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坚持以上率下突出重点,着力做好对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坚持严把质量规范程序,将优秀青年学生吸纳入党。坚持抓好日常教育管理,着力打造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4]。学校着力吸纳优秀一线教师和优秀学生入党,师生党员比例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在学校工作的两院院士87%是党员,长江学者72%是党员,广大党员在教学、科研一线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 建設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坚持高质量组织工作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高校组织工作与各项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一体推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将政治站位与职责定位有机融合,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组织部门和过硬组工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EB/OL].(2023-07-20)[2023-09-27]. https://www.ccps.gov.cn/xtt/202305/t20230529_158146.shtml.

[2]赵长禄.高校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1(1): 106-113.

[3]赵罡,钟玲,张义. 以 “学习日”制度强化师生思想政治引领[J].北京教育(高教),2021(6):63-64.

[4]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EB/OL].(2019-05-21)[2023-09-27].https://www.12371.cn/2019/05/21/ARTI1558449177626771.shtml.

(作者单位:何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组织部;张熙雨,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综合管理部)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内涵、障碍和路径探索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概论”课贯彻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