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

2024-04-22张璐

求知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劳动教育写作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語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为主题,遵循实践导向、注重体验和整合课程等原则,分析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探讨如何将劳动教育有机地融入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劳动教育;渗透策略

作者简介:张璐(1996—),女,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劳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如何巧妙地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能得到实践锻炼,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原则

(一)实践导向原则

实践导向原则强调要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劳动实践活动,如参与校园环境整治活动、绘制墙报等,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同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实践导向原则也强调将学生的实践经验作为语文写作的素材。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劳动实践经验展开写作,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写作当中。此外,实践导向原则还强调通过创设情境、模拟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小组合作或角色扮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总之,遵循实践导向原则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二)注重体验原则

注重体验原则是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对此,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方式感受劳动现场,并借此了解劳动知识和技能。同时,在语文写作中,学生可以借助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感悟和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劳动经历,让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在劳动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感想。通过情感表达,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注重体验原则,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三)整合课程原则

整合课程原则强调将劳动教育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整合课程原则要求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语文阅读环节,教师可以选取与劳动相关的优秀文学作品或实用性较强的劳动技能类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在语文写作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与劳动相关的主题写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对劳动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朗诵比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劳动的了解,促进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交融。另一方面,整合课程原则还要求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跨学科教学中。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结合历史、地理、艺术等多个学科知识,讲授劳动的背景、技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劳动的意义。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他们对劳动的认识,提升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劳动教育和语文教学相融合的背景下,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课堂学习获取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来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从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1]。在语文写作方面,组织学生撰写劳动体验类作文或实践报告等,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同时,渗透劳动教育内容的语文教学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劳动教育中,学生则可以通过参与种植、打扫、制作等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将劳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情感共鸣,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与劳动相关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劳动者的艰辛,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这些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崇敬和感激之情,增强他们的情感认同。同时,在语文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关于劳动体验的作文或表达对劳动者的感激之情的作品。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和反思,并通过文字把这些情感传达给他人。此外,渗透劳动教育的语文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参与劳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者的付出,这能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2],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学生可以撰写一篇记录自己参与校园环境整治的作文,描述自己参与劳动的心得体会等。又如,他们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对劳动者的尊重、感激和支持,从而为作文注入更多的情感和内涵。

(三)有利于丰富写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通过阅读与劳动者相关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劳动场景,同时将其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还可以亲身体验不同的劳动,为写作准备更多的素材。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其中一种有效策略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一策略的目的是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促使他们对劳动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挑选教材中一些与劳动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展示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深入思考。在选择课外文学作品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以确保所选作品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应为小学生选择语言生动、情节吸引人的文学作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另外,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是选择文学作品的重要参考。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和知识点,选择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和分析[3]。在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品中的劳动主题、人物形象以及价值观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与劳动相关的作文,或者设计一幅插画、上台演讲等。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创作和表达进一步加深对劳动的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

(二)组织劳动体验活动

组织劳动体验活动是使学生体验劳动过程,增强其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在选择劳动体验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等因素,选择一些简单而安全的劳动任务。例如,植物种植、环境清扫、手工制作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与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契合。在开展劳动体验活动前,教师需要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劳动的内容和技巧、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等。同时,教师还需要向学生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激发他们参与劳动体验活动的热情。在开展劳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安排指导教师或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导。他们可以向学生演示和解释劳动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同时,教师需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并提供必要的保护设施和装备。在劳动体验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各自的感受,以及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对劳动的理解和感悟[4]。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参与劳动体验活动的心得体会,或者阅读一些劳动主题的文学作品,以此促进学生对劳动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精神,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三)开展劳动主题写作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劳动主题写作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了确保写作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选择与劳动相关的主题,如“劳动的意义”“我的劳动经历”“劳动的快乐”等。在写作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劳动场景,如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区劳动等,并引导他们思考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资源,如与劳动相关的图片、故事和文章等。这些素材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劳动的内涵和特点,为他们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写作准备阶段,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列写作提纲等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确定作文的主题和结构,并激发他们对劳动的感悟和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彼此对劳动的理解和感受,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写作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作,描述参与劳动的过程和感受;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和创作,写一篇关于理想中的劳动的作文。通过运用丰富的写作手法,如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理解和感受。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作品,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帮助他们从其他同学的作文中获得新的思路和灵感。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来传递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四)采用生动案例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案例教学法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在选择案例时,教师需要选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发学生思考的案例。以《祖父的园子》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通过现场观察、实物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看到劳动的实际情境和成果。通过真实的案例情境,教师可以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思考[5]。在引导学生感受案例内容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例如,提出問题或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祖父在园子里劳作的场景以及各项劳动活动,如栽花、拔草等,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通过分析案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辨别和评价案例的能力。接下来,教师需要将案例内容融入实际的劳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这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模拟演练等方式实现。学生将案例中的优秀经验和技能应用到劳动实践中,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检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包括问答、作业、测验等。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态度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劳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劳动水平和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采取一系列策略,如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组织劳动体验活动、开展劳动主题写作活动和采用生动案例进行教学等,能够有效地将劳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操作技能,还可以深化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参考文献]

张娟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挖掘劳动教育内涵[J].读写算,2023(10):31-33.

朱杉,赵彦宏.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从阅读和写作教学出发[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4):49-51.

张娟娟.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2021(43):5.

赵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22(20):101-103.

赵俊太.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7):32-34.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劳动教育写作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