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量感实践作业设计研究

2024-04-22葛佳伟

求知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量感双减小学数学

摘 要:“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实践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思维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双减”的数学量感实践作业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趣味性、应用型和生活化三个维度,探讨如何设计小学数学量感实践作业。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量感;实践作业

作者简介:葛佳伟(1997—),男,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

数学量感是指学生对事物的数量和计量关系的敏感程度,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量感,使其有效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教师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应用型和生活化的数学量感实践作业,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提升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一、设计趣味性数学量感实践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引入数学游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量感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趣味性数学量感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例如,数独是一种逻辑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判断能力,学生需根据数字的排列规律和逻辑关系在数独表格中填写缺失的数字。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时,教师可以在数独表格中隐藏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分析,找到其中的规律,锻炼数学思维,培养数学量感。

又如,拼图是一种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游戏,一般是将若干个有联系的拼图零片组合成完整的图案。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时,教师可以利用拼图游戏,让学生将不同容量的容器组合在一起,组成所需的升和毫升数。在拼图游戏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判断每个拼图零片的容量,并通过不断试错与调整,使拼图符合目标要求。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升和毫升之間的换算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拼图游戏的优势在于它融合了游戏性与学习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制作数学教具

在设计趣味性数学量感实践作业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制作数学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自主设计长短测量工具,选择一根棒子或绳子,在上面标上数字,用这个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自己的测量结果。通过自制测量工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长短的概念,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1]。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用数学教具培养学生对金额的量感。如设计制作“货币计数工具”,它由一块大的纸板制成,上面画有不同面额货币的图案,并附有相应的数字标识,用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可以在“货币计数工具”的图案上摆放相应数量的“货币”,并通过计算求得总金额。在实际操作这个计数工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理解不同面额之间的换算关系,还能加强对金额的量感和理解,提升计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同时,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货币计数工具”,学生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的实践方式既能凸显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又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的激情。

(三)创编数学故事

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故事相较于抽象的数学符号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在趣味性数学量感实践作业中,教师可以通过创编数学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数学概念或问题,创作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包含多少、长短、重量等各种要素,关键是要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时,有学生创作了关于重量的数学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国王要为公主挑选一颗最重的宝石,但是所有的宝石外观上看起来都一样。于是,国王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命令每个学者都拿一颗宝石,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称出宝石的重量,然后再将他们所得结果进行对比排序,找出最重的宝石。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理解了重量的概念,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比较和排序不同物品。创编数学故事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二、设计应用型数学量感实践作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深邃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它不仅是公式和定理,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是将公式和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而数学也会因此变得生动有趣。

(一)组织小组合作项目

设计小组合作项目式的应用型数学量感实践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量感,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小学数学小组合作项目的内容一般是要求学生共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测量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一栋大楼的占地面积或是市中心的车流量等。在项目中,学生需要确定测量方法、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将结果以图表和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2]。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时,可以设计以下小组合作项目。

①确定项目主题:学生自主确定主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建议。如“探索我们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②分组:学生按照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小组人数根据班级人数灵活调整。

③制订计划:每个学习小组都需要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时间表、任务分配和预期结果等。

④实施:学生按照计划执行项目,记录所有活动和数据。

⑤汇报:每个小组需要在课堂上汇报他们的成果,包括数据、图表、结论和建议等。

⑥评估: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数据准确性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小组合作项目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建立量感,提高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

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为例,在这一课中可以设计以下探究性实验[3]。

实验题目:探究时钟的运行原理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时钟的运行原理,了解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关系,培养对时间的量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工具:时钟、计时器、笔和纸

实验步骤:

①打开计时器,同时观察时钟的秒针和计时器的秒针的移动情况,记录两者的移动速度和方向。

②分别观察时针和分针的移动情况,并记录下它们的移动速度和方向。尝试分析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关系,提出探究问题,例如,时针、分针和秒针的移速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③将观察结果和自己的思考以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画出三个指针的移动轨迹,用数学公式来描述它们的关系。

④基于实验,尝试解答一些有关时钟的问题。例如,在时钟分针旋转一圈的时间里,秒针会旋转多少圈?

通过完成这个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时钟的运行原理,建立对时间的量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实验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设计生活化数学量感实践作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的年龄阶段,面对未知总是跃跃欲试。基于这一年龄特点,教师应该注重设计融合实际应用情境的数学作业,使他们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生活化数学量感实践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家里的数学秘密”量感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家中事物,找出与数学相关的元素并记录下来。具体而言,学生观察家里的家具、电器、厨具等物品,利用手机或尺子等辅助工具,记录物品的数量、形状、大小等,尝试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元素;或是记录家中物品摆放的空间关系[4]。比如,某学生家里有3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照明灯具,于是这名学生可以比较这3个房间中台灯、吊灯、灯带等灯具的数量,再基于所学数学知识提出相关数学问题,探究得出答案。通过完成生活化数学量感实践作业,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记录生活中的数据

生活化数学量感实践作业内容还可以是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数据。例如,记录一周内的购物花费、一个月内的天气情况等。学生要使用适当的计量单位整理数据;绘制图表,如条形图、饼图等,直观展示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最后,总结自己在完成这项作业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形成学习闭环,培养量感意识。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时,可以设计以下实践性作业。

主题:一周内的家庭购物花费

时间:2023年3月12日至3月18日

地点:超市、网上商店

购物类别:食品、日用品、衣物、电子产品

购物金额:总计1500元,其中食品类消费占比最高,共300元。

学生可以绘制条形图和饼图,直观展示一周内的家庭购物花费情况,同时通过分析数据,总结家庭成员的购物习惯、消费偏好等。此外,学生还可以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差异,了解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趋势。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理财意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连接科学与生活的重要桥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生活化的数学量感实践作业,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5]。例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购买文具、零食等各种物品,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一周内的购物清单,并计算每样物品的价格。在统计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分析哪些物品的价格较高,哪些较低,并解释原因。通过这个作业,学生能够理解价格的概念,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此外,时间管理是生活中重要的技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录一天内所有的活动时间,包括起床、上学、吃饭、娱乐等。通过对时间的统计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各个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并思考如何优化时间分配。通过这个作业,学生能够加强对时间的感知和珍惜时间的意识。此外,为了让学生了解距离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在户外测量某段距离。学生需要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或测距仪,记录测量结果。通过这个作业,学生能够理解距离的测量方法,并培养对空间的感知力。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趣味性、应用型和生活化的数学量感实践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量感实践作业旨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未来,教师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不同年级、不同主题的数学量感实践作业,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促进数学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参考文献]

苏永军,姚瑶.多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13):50-54.

汪佳伟.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3(17):75-78.

蒋文君.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多样化分析[J].数理化学习,2023(6):55-56.

张海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探究[J].數学教学通讯,2023(4):63-65.

赵亮.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原则[J]. 教书育人,2023(13):26-28.

猜你喜欢

量感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兼收并蓄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