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课技融合”实施现状及路径研究

2024-04-21李艺帆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实施现状美术课程学前教育专业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连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取得快速发展。深化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学前儿童发展和教育专业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儿童、支持儿童发展的实践能力。国家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发展,也有很多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但很少针对某一学科进行分析,也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持。美术类课程主要培养幼儿教师的美术素养及人为素养,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实践课程,因此,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研究,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提供方向和保障,也是对幼儿教师教育质量进行把脉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学前教育相关政策,结合美术类课程的实践所需,并以Z校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进行现状调查,发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改进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课技融合”实施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4;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219—03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结果

(一)培養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热爱学前教育工作为目标,同时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可以胜任幼儿教育机构的相关工作。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技法类课程,即是技能训练,又是审美素养的培养,是贯穿学前教育专业始终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可以激发学生们的个性思维,正确的认识美、欣赏美、并具备创造美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Z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培养方面更倾向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水平,使其能够运用到之后的工作当中。

(二)教学内容与实施

课程内容主要呈现美术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课时分配和安排顺序,也是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Z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主要分为以下三门课,分别为素写课程、卡通画课程和手工制作课程,这三门课程按照顺序在不同的学期依次开展。素写课程主要是学习素描基础、认识素描、了解简单的透视规律、黑白灰明暗关系等,主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通画课程主要学习简单的简笔画,包括生活用、动植物、风景、人物等,使学生能够进行儿童美术内容的简单创编,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班级环境的创设活动,可以胜任学前阶段辅导儿童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手工课程主要学习剪纸、超轻粘土、综合材料拼贴组合等一些能在幼儿园工作常用到的技能,使学生精通手工制作的概念,熟悉手工制作的材料和方法。

(三)教学评价

美术课程的评价是多维度的,是对课程的设计、实施和效果作出总体判断,也是对教师和学生的相关评价。如课程资源和教材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教师评价等,可以作为课程评价的一部分。从课程本身的角度来看,可以评价美术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可以包括课程的内容是否丰富、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多样、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课程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可以评价美术课程的效果和收获。学生可以评价课程是否能够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和创造力,是否能够增加他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可以评价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评价课程是否能够顺利传授艺术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以及学生在课程中是否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成果。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短缺

根据调查,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内容比较专业,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注重学生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实用性和针对性相对较弱。在课程的设置上资料过于老旧,教学内容过于传,统缺乏前瞻性,跟当前学前教育机构实际工作需求相差较大,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美术技能熟练的应用到美术课程之中,与当前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教学需求有较大差距。美术课程的相关教师以兼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多为美术机构的专业老师,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及之后的工作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美术技能技巧的讲解,只提升绘画方面单一能力,不能很好地与学前教育专业相结合,缺乏与其余学科的联系与交融,很难突出应用型教学要求,难以满足幼师对美术实践能力的需求,没有发挥出美术课程的应有优势,导致学生美术实践能力缺失。

(二)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有素写、卡通画和手工制作。素写课程针对大一新生开设零基础素描几何体入门,课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介绍素描概念、素描所用工具材料、作画姿势、执笔方式、基本透视规律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几何体的画法,进行单个几何体和组合几何体的练习;第三部分为几何体作品欣赏。此课程的开设为了让学生进行绘画基础的练习,但教授内容过于专业、单一,多为传统几何体绘画,很难满足文化社会大背景下美术基础训练课程的需求。然后依次开展卡通画、手工制作课程,美术课程都围绕着教材本身,课程教学专业性强,但是学生们会觉得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个人层次与能力不同,教材和评价标准却相同,而且专业课程设置更偏向理论课程,美术课程所占学时相对较少,相对实践环节也会随之减少,部分同学会出现“重理论、轻技能”的情况,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练习,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也会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期末作业考核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主要评价方式,是期末成绩的主要部分,忽视了美术课程的特点和学前阶段教学的特殊需求,美术课程本身具有主观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的特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而学前阶段的儿童对美术的认知和表达能力以及审美发展水平也有特殊的需求,他们的绘画作品是抽象的、是赋予文字意义的图像,评价体系没有考虑到这些方面,以致于无法准确的评估学生的美术发展水平。同时评价方法相对单一,过度依赖于传统的书面测试或考试形式,忽视了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无法综合评价学生的绘画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评价体系可能缺乏与视觉艺术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融合。这导致评价标准和方法不够全面和科学,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美术能力和发展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完善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评价体系,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艺术发展和个性成长。

(四)课程教学物资不足

受经费、基础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学前教育专业缺少开展绘画活动的专业美术教室,缺少举办书画展览所需要的活动场所。传统的教室多为普通多媒体教室,有可供学生欣赏作品的大屏幕,没有投屏设备不方便教师进行集中教学示范,只能播放提前录制的绘画视频或者小范围示范,以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教室课桌为小桌子不方便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学校对于美术教学投入资金有限,导致学校无法购买大量绘画工具,美术课程实训活动一般在普通教室进行,很难开展情境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实践较少,导致教学实践不足。

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强化“课技融合”的改进策略

(一)设置满足学前教育岗位需求的美术课程体系

学前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包括绘画和手工系列课程,但一些教师教授的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不符合学前教育机构实际工作需要具备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在刚入学一年级的时候主要学习美术基础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大二熟练掌握美术绘画技能,特别是幼儿喜欢的卡通画内容,能够根据儿歌或者古诗进行简笔画创编;大三的时候可以开展手工类课程,剪纸、泥塑、编织等,便于今后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大四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基地进行实习,并组织美术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使美术教学体系更加符合学前教育岗位需求,能够分阶段地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高校应邀请当地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来校与师生交流教学经验,让教师了解当前学前教学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去幼儿园深入班级听课,了解幼儿阶段的美术课程内容及绘画水平,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二)构建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除了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外,还可以增加校外实践的环节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在课程中除了讲授相关的美术技能外还可以多角度丰富学生的美术表现途径,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很好的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传统的课堂模式比较枯燥,大多以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大胆的创作,调动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样化美术实践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供特定的情境使学生进行创作,课程设置上添加实践性环节,使学生能够轻松的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在课程中注重“课技融合”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型比赛,通过比赛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布置实践性作业,比如卡通画课程期末考试内容可以设置为,根据故事创编一幅卡通画作品,手工制作课程期末考试内容可以设置为,小组合作为幼儿园创设一面班级文化墙,使学生们可以运用多学科知识完成实践活动。

(三)倡导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着重综合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美术课程评价标准不应该是单一的,应该要体现能力为目标的价值观,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多元评价。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可以为美术评价体系提供支持和指导。教师可以运用学前教育的发展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知识,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解读和评价学生的美术表现,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创造力发展。美术课程评价不应该仅限于期末作业,参加绘画比赛、画展、活动等都可以纳入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发展。课程评价不再是单一的教师点评,增加自评、互评环节,每节课请学生展示分享自己上节课的绘画作品,并作为平时成绩考核依据,教师可以设计基于课程目标的评价标准,以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创作、表现和技能发展,提升学生的总体绘画水平。结合幼儿园的教学需求,增设根据故事创编儿童画,根据主题创作手工作品等方面的小测试,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美术教学,丰富评价途径和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改善美术类课程教学条件

为了教学效率和学生技能的提成,必须加强实训环节,因此合适的教学条件就尤为重要,学校应该合理的规划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条件,购买方便教师投屏的电子设备,提供方便学生创作的绘画场所,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使之与现代幼儿发展教育相匹配。优化教学环境与基础设备,构建相应的手工、绘画等课程教学实训场所与绘画工具。教师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多种材质上进行创作,并不仅限于画纸,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Z校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美术类教学物资不足等。这需要全面落实“课技融合”教育方针,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课程设置与技能提升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幼儿园教学需求,培养适应当下幼儿教育环境的学生,多注重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加比赛,注重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美术技能的提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多学科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養适合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工作,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6.

[3]莫秀峰,郭敏.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

[4]陈小辉.河南省平顶山地区中等专业幼儿师范学校美术课程研究[D].上海:东华师范大学,2009.

[5]崔庆华.基于项目的实践关联型幼师美术教学模式初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6]康琳.论幼教师资美术教育素质的培养华中师范大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李艺帆(1992—),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硕士,郑州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学前教育、美术学。

猜你喜欢

实施现状美术课程学前教育专业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本科生导师新型培养制度实施的现状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程序正义视角下的刑事见证人现状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