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巨擘

2024-04-21

美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周游列国庄周庄子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文化上主张开办私人讲学。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贤者有七十余人。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君子固穷

周游列国时,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两地之间,便派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在陈地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衰”。子路对此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时便会胡作非为。)孔子以此告诫弟子,在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品行和道德。

周游列国

在这漫长坎坷的游说路上,虽然诸侯国无一采纳其言,孔子仍然矢志不渝、坚持不懈。无论是在匡城身陷重围,还是在陈地断粮七日,孔子依然弦歌授徒,乐观积极,笑对万物。他永远是那样目光炯炯,相信目标就在前方。在颠簸的路途中,孔子不断地追寻,他是在寻找过去的影子,寻找昔日昌盛的文明。面对这一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孔子践行着自己的使命。这种挽狂澜于既倒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行为,渗透着一种令人钦敬的悲剧精神。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这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因此他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

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他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学琴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了,但还没有掌握方法。”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曲者。”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肃穆,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意志深远。孔子说:“我知道那人是谁了,他皮肤黝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创作这首乐曲呢?”

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我的老师也说这首曲子是《文王操》啊。”

素材解析

孔子生活的时代,战争频繁,礼崩乐坏,社会矛盾尖锐,诚信受到挑战。在这样一个时代,有的人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有的人佯狂避世,明哲保身;孔子却以罕见的担当精神,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大力宣扬“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政原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际关系处理原则。尽管他的思想中有空想的成分,但他不懈追求大同世界的一生,对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速用示范

顾炎武曾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际上,担当精神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挺身而出,担当责任,扶大厦之将倾。早在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之时,孔子没有和其他人那样选择明哲保身,而是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求恢复“周礼”,再度构建起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让纷乱的天下归于秩序。如今,我们正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為新时代的青年人必须秉持担当精神,积极承担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适用话题

担当 诚信 坚守 教与学

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人称“逍遥之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濮水垂钓

庄子垂钓于濮水,楚威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大王希望用国内政事来劳烦您!”庄子持竿不顾,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了,大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殿堂上。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留下骸骨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庄子说:“走吧!我将要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

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记载,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庄周一会儿梦醒了,见自己仍是躺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在《幽梦影》中有这样一句妙语,可谓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到监河侯那里借粮食。监河侯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然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听后,不太高兴地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它:‘鲋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它回答说:‘我原本住在东海,今天不幸落在这车沟里,快要干死了。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鲋鱼非常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让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鱼干的店铺去找我呢!”显然监河侯的慷慨许诺,和庄周答应引西江之水给涸辙之鲋的一样,都对求助者毫无用处,不切实际,等于空口说白话,所以是虚伪的。庄子通过这个生动的故事,讽刺那些见死不救的假仁假义的伪善者。

素材解析

庄子是一位超脱于世的思想家。身处战国的乱世,他看透了士大夫的伪善,看遍了俗世的污浊,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他遗世独立,超凡脱俗,崇尚逍遥自由,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垂钓于濮水。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崇尚“物我两忘”、与万物融为一体的逍遥境界。“庄周梦蝶”这一典故正是表明了庄子渴望达到返璞归真、逍遥自在的境界。

速用示范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只有淡泊名利,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明晰方向,从而走得更远。身处乱世,庄子却依旧保持清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为了坚守本心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正因为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垂钓于濮水,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也正因为他明确自己的目标,他才能走得更远,取得非凡的成就。我们应该向庄子学习,保持内心的宁静,明晰方向,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适用话题

逍遥 安贫乐道 明确目标

(本刊编辑部摘自《初中生作文素材解析与运用》,湖南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周游列国庄周庄子
周游列国
周游列国
围观庄周
周游列国
庄周梦碟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史樟《庄周梦》与元初政治
《庄子说》(十五)
大思想家庄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