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2024-04-20庄珊雅

小学科学 2024年11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环境

庄珊雅

〔摘    要〕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以前在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科学课程,已经慢慢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成了一个在小学阶段受到广泛关注的教学科目。在学生的人生启蒙时期开展科学课程教学,可以教会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事物。在具体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生活的角度,引导其探究与学习生活中的科学,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程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1    088-090

小学生正处于对天地万物进行探索的时期,他们对任何新奇的东西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应抓住学生学习认知能力的黄金阶段,为其提供用科学眼光看待事物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针对他们的年龄特征,采取更生活化的教育方式,逐步缩短科学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能够看到更多妙趣横生、充满创造力的日常生活画面。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知科学的浓厚兴趣,在创设的生活化教学环境中,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注意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把生活中的资源充分地挖掘出来,使用生活化的素材开展实验,让学生将科学知识深深地根植于生活之中,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提供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科学本来就是一门充满神秘感的学科,仅凭课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并不能让学生对科学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就是要争取让学生多走出教室,更接近自然,更接近真实生活,更多地从不同的角度学习科学知识。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习科学的快乐。对学生来说,通过与自然的接触,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多数的科学都是从生活中产生的,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从而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在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时,也可以将问题带回课堂,教师、同学共同探讨,一起提高教、学效率。科学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内容,还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由于小学生较易于对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引入生活中最常用的科学材料,缩小日常生活和科学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花》时,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拍摄鲜花图片,自己准备课堂所需材料,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还应对提前认真准备好材料的学生予以表扬,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拍到的花朵,并对花朵的色彩、造型和形状有相应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彼此交流。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了解自己亲自拍摄的花的构造,还可以在交流中認识到更多种花的构造,从而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究作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长期专注于学习,并维持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以探究为核心,创造生活化的科学课堂环境,把有趣的科学内容纳入其中,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积极性,确保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掌握被测材料的性质,再通过对比找出不同材料在性质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引入有趣的“乌鸦喝水”故事,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基于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对问题进行解答。因此,教师要以不断延伸探究为目标,在结束课程内容的教学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们在课余生活中,善于发现与其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素材,进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

三、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和对科学现象的探究,不应该只限制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科学探究。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而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学生也会乐于在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思考如何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要想改变传统科学课堂上单调乏味的教学状态,教师需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并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注重突出生活性特征,以让学生更加关注科学学科,加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时,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食品包装袋有了基本的认识, 可是对包装袋上所写的信息却一般没有关注,而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希望让学生对食品包装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将此作为学生探究食品健康的切入点,以便于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和父母一起逛超市时,注意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知晓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害,由此提升教学效率。

四、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成功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充满生机的课堂非常重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理论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讲解,在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合理地利用这些科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知识。

例如,在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过山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给他们安排一个坐“过山车”的练习,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过山车”经验结合起来。这样,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就会提高,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如果有条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从而提高其动手能力。

五、让科学回归生活

小学科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体会到科学带来的快乐。接近自然的生活化课堂,既可以让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热爱之情,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科学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接触,这也正是教师始终追求的教学目标。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当人处于一种特定的环境中时,其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记忆会比在正常环境中要长久得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与生活应用相结合,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后练习的时间,与家长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学生把自己每天所学到的知识以及科学现象与家长分享,让家长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监督,做好课后复习工作,这是提高科学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简单的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能否正确地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中衍生出来的。

例如,在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磁铁和我们的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与父母分享所学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一起讨论“磁铁在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从而将科学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既可以巩固知识,也可以深化对“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认识,更积极地寻找生活中的科学,为后续生活化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六、从生活中汲取知识

经过一系列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对一些奇特的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生活中的一些奇特现象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情境出发,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现象搬到课堂上来。科学的教学过程应当是生动活泼的,要用生活化的課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并激发其求知欲,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瓶水》时,教师可以找到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液体,如牛奶、纯净水等,将这些液体用同样的瓶子装好,并排列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找出它们在颜色和味道上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了解“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将知识与生活进行转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师应将教学资源生活化,增强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与每一名学生紧密相连,让学生对科学的本质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堂进行模拟实践,也可以利用课前预习、课后实践等方式,将生活与科学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为其今后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教学中创造生活情境,充分运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科学与生活更接近,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通过讲解科学知识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展开实践,能够有效地提高科学教学效果。要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就应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感受,让科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

参考文献

[1]白凯伟.关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2):22.

[2]冯晓丽.小学科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5.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