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格局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实效性探析

2024-04-20赵佳李嘉乐

关键词:大思政

赵佳 李嘉乐

摘 要:“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实效日益凸显,依据我国国情来看,学生的校内思政课内容学习从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并持续向更高的高中、职高、大学阶段推进,学习的内容和难度也呈现螺旋上升趋势。这就为从低到高一以贯之的“大思政”教学格局奠定了基础。本文从“大思政”格局入手,对当前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并提出要从低到高抓好各个学龄段的思政教育,在各学科之间贯穿“大思政”思路,做好各个学科、各个学段的思政课程递进深化,并将思政育人的工作落实到位。

关键词:大思政;大中小学段;一贯制教育;基础与格局;递进深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2-0094-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而这样的要求充分考虑到了我国人才培养的体系和实际情况。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要从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开始,而后依据不同情况进入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大学进行深造。在这样的情况下,小中大学的学习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的知识点也成了层层递进的趋势[1]。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了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当中,虽然有些内容是重复的,但是学习的深度却各有不同,学习应当采取的形式也存在一些差异,这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大中小递进深化形成了可能,真正做到一贯制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接收到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

一、各个学段学生群体的特征以及思政课的价值

(一)小学阶段

在我国,小学阶段的就读年龄段大致在7至12周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尚处于青春期前的阶段。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是身体发育还是心理发育都处于萌芽阶段,几乎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是一张白纸,需要正确的思想引导与教育,才能为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可以认为,小学阶段所建立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接受正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端,这一时期形成的是非观与好恶等,很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从身体特征来看,小学阶段的孩子抵抗力弱,身高、骨骼、肌肉、身体各项机能都处于快速成长成型期,他们需要特殊的保护与关爱。从心理上来看,这一阶段,孩子们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念,缺少自主性与自律性,需要相对多的引导与介入才能更好地成长。而小学作為其他学段的伊始,更是学习知识文化的开始,是建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基础,更是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基础阶段。种种因素,决定了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地位,也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础性与简单化。因此,在这一阶段,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基础性、简单化,便于识记和实践。

(二)中学阶段

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步入青春期,身体开始萌发第二性征并逐渐走向身体发育的成熟阶段。这时,他们的身体发生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面对这些变化时呈现的心理问题。他们开始变得敏感、脆弱、多愁善感,也开始学着思考人生、未来和自我。他们在这一时期开始学习交友、学习更多的知识文化,也开始学习接受不够完美的自己。在这一时期,文化课的学习已经不再简单化,开始向着更深、更广、更多元化发展,这体现在科目类别的增加与科目学习深度的加码。在这一时期,是学生从未成年人成长为一个成年人的重要时期,学生的三观与认识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框架。而在这样的框架当中,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学生的一生看作是一棵植物,那么这一时期,正是这棵植物的抽穗阶段。小学时期打下的基础需要在这一时期进行进一步的扎实巩固,而更高一级的阶段性学习又需要这一时期继续奠定基础。因此这一时期在整个一体化育人体系当中更像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但其功能与价值又不仅仅局限于起承转合。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波动最大的时段,是人生最容易产生方向性错误的阶段。一旦没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很可能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存在意义等方面产生偏激的认识,也可能在这一阶段结交损友或错误地认识家长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在这一时期极容易误入歧途。可以说,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思想成型的重要时期,也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够筑牢思想防线,成长为一个优秀青少年的决定性时期。

(三)大学阶段

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们拥有了发育完善的身体机能,更澎湃的体力,而课余时间也随着学习模式的改变变得有了更大的灵活度,这让大学生活总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与五彩斑斓的色彩。但是,从心理发育的角度来看,这些大学生的心理发育其实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现实的锤炼,尚存在与父母、学校的保护状态当中,因此他们的心理发育是青涩的、懵懂的,但又是对未来充满好奇与向往的。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相对多地接触到了社会实践,通过各种不同工种的社会化实践与应用,相对更具有社会经验。但对于普通大学的学生而言,目前虽然提倡多实践,但实际上仍然是以文化课学习为主,实践经验尚欠缺。总体上,这一时期的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方式大多是通过网络与口口相传,他们缺乏完善的社会判断力,在心理上又容易脆弱敏感,面临就业的压力,同时也面临对未来的担忧等等。他们的心情总是矛盾的,希望离开校园奔赴大好前程,又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自身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此外,这一时期的孩子也是最容易发生社会性案件的时期,他们更需要思政课程来引导他们树立牢固的道德底线、法律红线意识,更要用开阔的眼界看待世界的多样化,用包容的心态柔和地对待他人和周遭事物,用期待和努力来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与工作。因此,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体化育人的闭环阶段,既要对学生整体的思维意识有一个质的拔高提升,也要引导他们学会未来阶段的自我学习意识建立。学校思政工作的闭环,并不代表人生思政学习的闭环,而是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开始。

总体上来看,小学阶段打基础,中学阶段巩固基础筑牢防线[2],大学阶段提升认识学会自我学习,这是三个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的价值定位和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目标,也是学校建立一体化育人的递进化发展趋势。

二、小中大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格局的建立

在明确了小中大各个不同阶段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每个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定位之后,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一体化育人格局,这种育人格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有序开展,分层建立。

(一)做好小中大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整体思路的规划

小中大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格局的建立,应当从顶层开始展开思路规划,明确教育面向的主体是“人”,无论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习,都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展开的。同时,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其规律,违背规律就是违背自然发展的需要,对教育和人的发展而言都是有害无益的。因此,应当在尊重人的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针对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征,摸索其规律,针对性地展开教育规划。

此外,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就是教学关系当中谁占据主导位置的问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占据主导位置,因此形成了填鸭式教育,让思想政治课缺乏趣味和吸引力。而在小中大思政课程一体化育人格局的整体规划当中,应当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将学生群体作为教与学关系当中的主导者,让他们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解决自己亟待解决的思想问题,积极参与到学习思考当中,主动学习,产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热情与好奇心。无论在任何一个学段,教师都不应当成为教与学关系当中的主导者,而是应当承担起倾听、引领、答疑解惑、从旁协助的辅助角色,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3]。

另外,小中大思政教育一体化育人格局的构建,还应当遵循各个年龄阶段的成长需要,从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和心理成长特点入手,了解并掌握学生在各个阶段关心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未来的问题等等,并从这些发展需要入手,革新教育内容,确保教育与人的成长规律相符合,满足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当然,在课程的设置上,还要确保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在其中得到发展和适应,不要刻意弱化难度,也不要过度强调拔高认识,而是要做到符合成长发展的特点,符合心理发展的需要,符合实际,实事求是。

最后,还要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层次分明,要确保知识内容覆盖面的广泛性与社会适应性,但也要考虑到各个学龄段的认知能力,要拿捏好尺度和分寸。同时要广泛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能将知识的普及学习与社会的发展相脱节。在大思政格局下,各个学科之间要学会挖掘思政内容与内涵,打破学科隔阂,加速学科融合进度,并且开发更多包括劳动、体育、美术、音乐等在内的开放性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之中,加快跨学科思政格局的建立,在潜移默化当中,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扎根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做好小中大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整体思路的阶段性目标规划和内容确立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根本育人目标就是培养共产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然而这样的目标任务是具有一定高度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尚且需要一些接受的能力与理解的空间,还需要很多的社会实践来检验,否则就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口号。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教育来看,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将这样的育人目标列入其中,目标没有错,方向也是正确的,只是對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接受起来存在巨大的困难。或许可以换一个思路,用这个年龄段学生更容易实现和接受的目标来要求并培养他们,更能让他们从小处做起,成为一个可塑之才。小学阶段,可以将学道德、讲礼仪、懂法律作为核心,结合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以及古代先贤的优秀传统文化语录作为突破口,先让学生培养起一个基础的学习热情。愿意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愿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到实际的行为当中,学会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明辨是非的好孩子。能够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懂得自我探究学习,凡事懂得问一句“为什么”。每一个中国的小学生都应当是阳光、健康、积极、快乐的,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是积极、简明、实用、易懂的,要让他们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明白做一个好人是道德基本底线,为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到了中学阶段,要以引导学生从“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建立明确的身体价值观念。同时拥有健康的阳光的心态,培养他们遇到困难学会寻求帮助,并尝试探索解决,拥有独立的人格与健康的生活习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除了要满足自己的需要之外,要懂得人生活在世界上“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懂得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冲突。重要的是要在初中阶段做好法律的普及,引导学生树立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代价是惨重的。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结合社会实践,将道德约束力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以榜样的力量引导他们走向更好、更成熟、更完善的自我。大学阶段,学生应当着重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学会发掘跨学科的思政内容,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和自我安全意识。学生要学会在社会实践当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并积极主动地不断完善自我,不丧失生活的希望,更不轻易践踏生命的尊严。学校还要通过社会常见的、热点的政治、思想、安全等问题,深入剖析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在必要时寻求帮助,并主动地学习成长。在大学阶段,还要特别开设有关于职业教育和创业方面的心理疏导,要帮助学生进行抗压训练,做好他们的护航人与领航员,帮助他们缓解毕业压力,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当中。

(三)做好小中大思政课一体化育人的政治信仰树立和优秀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是肯定了学校教育要让学生知晓我们国家的过去,这强调了小中大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格局当中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小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了解祖国的疆域、版图,明确知道“只有一个中国”,从而确立国家荣辱观念,建立对祖国完整、统一的清醒认识。同时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从历史上认识古代中国的文明,领略现代中国的发展,客观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从而建立正确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以自己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通过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从小建立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并积极为传承中华文明而学习奋斗。数千年的累积和沉淀,孕育出中华文化的累累硕果,许多先贤智慧都引导人们向上向善,许多英雄故事都是当代人学习的楷模,为此中国的青少年人也应当从这些传统文化当中汲取力量,并将其古为今用,转化成更有利于现代人学习发扬的知识与内容,让他们继续发光发热。从大思政格局来看,当前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一些优秀的古文课文,并通过革命的故事和英雄事迹来引导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之后在各个学龄段都会继续深入推进,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育思维,从浅入深,十分值得进一步推广。但是在内容上,还是应当根据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心态和接受能力进一步细化推敲。应当在小学阶段多加入一些学习礼仪、讲道德、奋发读书类的传统文化内容,不要将难度拔得太高,要以从小培养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入手,将更高层次的精神熏陶放在中学阶段为宜。大思政格局下,强调各个学科之间打破原本的学科界限,发掘各学科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结合开展教育教学。

三、结语

“立德树人”是当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在大思政格局下,结合我国教育国情,应当建立小中大思政课程一体化育人格局。并在认清楚每个学龄段学生群体的特殊情况之后,从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出发,制定出符合国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各年龄段教学需要的一体化育人格局策略,注重“立德”对学生一生的重要性,践行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为国育才,为建设助力。

——————————

参考文献:

〔1〕隋牧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础[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19-21.

〔2〕万美容,陈迪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素[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20(01):17-19.

〔3〕卢黎歌,耶旭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遵循[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20(01):10-12.

(责任编辑 王大奎)

Enhanced 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oth Schools and Colleg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AO Jia, LI Jia-le

(Shanxi Financial Vocational College, Taiyuan 030009, China)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in edu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big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accordanc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students' exposure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begins from prim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dur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progressing through higher levels such as high school, vocational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The content and difficulty of these lessons also exhibit an escalating trend. This establishes a foundation for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big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at starts from basic concepts and gradually advances to more complex ideas. Building upon this framework,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ssue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ith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t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effectively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each stage of schooling,throughout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across various disciplines. Furthermore,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deep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ithin each discipline at every level of education while ensuring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Big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Encompassing both Schools and Colleges;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within the System; Foundation and Framework; Progressive Deepening

收稿日期:2023-11-06

作者簡介:赵佳(1988-),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博士,山西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金项目:2022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指导下的山西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2022YD177);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2022zsszsx211)

猜你喜欢

大思政
“大思政”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定位与策略方法研究
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多元整合研究
“大思政”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政课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