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管理视角下编辑实践性知识的增长策略

2024-04-20刘飞

出版与印刷 2024年1期
关键词:实践性知识知识管理模型

摘要: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分析探讨编辑实践性知识的增长策略,以推动编辑专业化成长。文章结合出版工作实践,指出编辑实践性知识是编辑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具有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特征。提出编辑实践性知识管理策略,即在个体—组织的互动中,基于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在化的知识转化模式,构建创始场、对话场、整合场、练习场,推动个体隐性实践性知识与外显组织知识之间相互转化,实现实践性知识供需之间的精准匹配,提升出版单位管理效能。

关键词:实践性知识;知识管理;编辑;SECI 模型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4.00.001

作者单位: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知识是人类永恒的探究对象。“什么是知识”这一问题激发了世界上许多伟大思想家的兴趣,休谟、康德、黑格尔、孔德、皮尔逊等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阐述。但是在认识论中,“知识到底是什么”仍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至今依然争论不止。在技术理性大行其道的情况下,知识即广泛确证的信念这一论断被普遍认可。正因如此,在具体实践中产生的大量非广泛确证的知识和经验被排除在知识的殿堂之外,其中就包含基于个体生活经验、价值信念以及具体实践工作情境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活动所涉及的乃是一些个别的和独特的情景,即这些情景永远不确切重复,因而对它们也不可能完全加以确定。”[1]因此,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出版领域的出版工作,不仅需要基于科学和实证研究而产生的各种出版理论知识,更需要基于特定的、具体的、对象化的出版工作情境的实践性知识。这些实践性知识展现了编辑对出版工作的个性化解释,表现出不同的编辑风格、编辑智慧、编辑技巧等,是编辑从事出版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研究编辑实践性知识,不仅是编辑出版学知识研究的重要补充和拓展,还能加快编辑专业成长,提升出版单位管理效能。

一、编辑实践性知识及其特征

从古至今,随着时间累积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不可估量,而且这一过程还在不断持续。但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作为个体想要习得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作为社会人,除了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公共知识外,因精细化的社会分工要求还需掌握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即专业知识。按照现代社会分工,编辑是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具有职业资格门槛和职业发展通道,需要掌握出版工作的专门知识,其主体框架为“本体性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条件性知识(编辑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个体隐性知识)”。[2]实践性知识与具体实践工作密不可分,基于实践领域的复杂性本质,旨在理解实践行动者的主观经验体系,并揭示实践行动者与其所处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出版领域,实践性知识是编辑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是编辑全部的个体经验,主要包括内容知识、过程知识、信仰与价值观、隐性知识等,其与理论知识存在特殊联系,又不同于单纯的理论知识,会影响编辑个体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辐射编辑的日常工作行为”[3],具有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特征。

1.编辑实践性知识的个体属性

编辑实践性知识存在于编辑实践中,是编辑个体基于自身秉持的编辑理念,在出版工作中不断反思、重构的结果。因此,编辑实践性知识与编辑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自我认知等密切相关,具有非常明显的个体属性,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剖析。

一是建构性。实践性知识产生于实践。在具体专业实践场域遭遇问题情境后,编辑通过自我反思、借鉴他人经验等手段不断修正、调整已有的经验,从而建构出新的实践经验,即为新的实践性知识。二是缄默性。实践性知识源自编辑对自身经验的反思和总结,内隐于日常出版实践活动中,难以通过科学、系统、规范的文字表达出来,往往与个体的直觉、灵感密切相关。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认为,这些难以言明和不易衡量模仿的知识为缄默知识,根植于个体内在的信仰、观点和心智,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三是具象性。实践性知识对应具体的专业实践情境,是理论知识的对象化。在工作实践中,编辑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编辑技能,即不仅在理论上了解编辑出版流程,还要在编辑出版中具体实践。

2.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社会属性

人具有社会性,因此实践性知识不仅是个体不断实践与反思的结果,还是个体与所处社会场景“互动磨合”的结果。“一般来讲,宏观的社会时代背景、中观的出版行业发展状况、微观的编辑部文化环境等都会参与并推动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生成”[4]93,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实践性知识的社会建构。作为个体,其社会化要经历预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两个阶段。预期社会化为个体职前社会化,常与实习结合在一起。继续社会化伴随入职后的具体专业角色实践。出版单位通过培训、学习、考核等方式帮助新入职的编辑习得出版工作应该遵循的规范要求,同时也会将其秉持的各种价值观念、惯习常规、未来期望传递给新成员。这实际上也是出版工作社会化的过程,内化后的职业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专业技能将成为编辑实践性知识的一部分。可见,纯粹依靠个体,离开具体的出版活动和场景,实践性知识也就失去相应意义或价值。二是实践性知识的群体借鉴。专业群体始终是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生成来源。加拿大教育学家范梅楠(Max van Manen)认为生活世界有四个基本结构:“生存的空間、实体、时间、人际关系。生存的相关性即为生存中的他人……从更为广泛的存在意义上讲,人类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经验中寻求生活的目的、意义、生存的缘由。”[5]工作中的同事关系是生存相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群体的帮助和影响密切相关,编辑群体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让新成员从心理上感受到被接纳,同时也被给予专业支持。编辑群体累积的工作经验能够为新成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供借鉴,助力其专业成长。三是实践性知识的外显分享。实践性知识虽然具有缄默性,但并非不可外显、传递。研究表明,实践性知识可以通过反思笔记、案例研究、故事分享等形式符号化、外显化。同时个体的实践性知识也可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进入组织的知识体系,增加出版单位的知识储备,从而被其他编辑提取、使用。

二、知识管理的内涵及模式

实践性知识兼具个体性和社会性。在实际工作中,个体性特征更为明显,更强调个体实践反思,但这容易让个体陷入“封闭模式”——抵制和消解外部新知识,陷入已有知识的循环往复当中。因此,需要进一步突出实践性知识的社会性,通过知识管理推动个体隐性实践性知识与外显组织知识之间相互转化。

知识管理的概念主要由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强调组织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有效的整理、储存、运用和分享,从而最大效用地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6]。日本管理学大师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等据此提出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显化(externalization)、组合化(combina- tion)、内在化(internalization)的知识转换模式,即著名的 SECI 模型,[7]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社会化即个体融入组织获得隐性知识的过程。外显化即概念化的形成,表现为个体将隐性知识表述为显性概念的过程。组合化即个体显性知识的系统化,同时也是组织知识吸纳个体知识得以丰富发展的过程。内在化则表现为个体将外显系统化的知识内化为个体内隐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当中。

经过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在化,个体不断通过反思、交流、对话,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每一轮的转化过程都是一次知识创新的过程。通过螺旋往复的知识转化,个体和组织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发展。在转化过程中,组织应注重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对话和关联,建构知识共享和利用的各种“场域”,加快知识的生成、交流、转化和创新。

三、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管理过程与策略

编辑实践性知识管理即在个体—组织的互动中,通过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在化,将个体的隐性实践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组织知识,以促进编辑个体之间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助力编辑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出版单位的管理效能。[4]94在这一过程中,编辑实践性知识既可在个体层面得到发展,也可在群体层面实现传递,还可不断丰富出版单位的实践性知识库,从而为出版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编辑实践性知识管理的过程不是单线式发展的,而是螺旋往复、动态变化、不断上升的,最终推动编辑实践知识发生质变。(见图1)

1.社会化:构建创始场助力实践性知识的共鸣化

社会化是编辑个体步入职场,融入出版单位,与同事在工作中交流学习编辑经验、技巧,进而观察、模仿、自我反思,在工作场景中获得隐性知识的过程。这一阶段需要构建创始场,编辑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同事的有用经验从而获得共鸣性知识,并运用到日常出版工作中。

创始场是分享感觉、情绪、经验的场所,需要展现出关怀、信任的价值取向,为个体观察、模仿、学习奠定基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首先,实行师徒制。师徒制是许多行业用来传递知识、培养新员工的策略。通过一对一的师徒结对帮扶,新编辑可获得专业技能指导,习得老编辑拥有的问题解决策略。同时老编辑的带领也可让新编辑快速融入编辑团队,在长期密集互动中实现实践性知识的传递、转移。其次,强化教育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有助于新编辑快速掌握出版法律法规和出版规范要求,认同编辑职业价值,加速个体职业发展进程。出版单位应督促新编辑尽快通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在系统掌握出版专业理论和实务知识的同时完成职业身份的转变。再次,出版单位还应鼓励编辑参加出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创造机会和条件让编辑接受行业专项培训,学习优秀出版工作经验,拓展编辑习得实践性知识的渠道。最后,开展内部轮岗。出版单位内部分工不同,编辑、校对、印制、发行等环节的工作重点不一样,开展轮岗有利于编辑了解出版工作全流程,熟悉不同部门岗位的特点,从而提升编辑的全局出版观念和综合经验。

2.外显化:构建对话场推动实践性知识的明示化

虽然实践性知识大部分无法准确言表,但却是可以意会的。可意会即意味着可提取、交流、传承。外显化是编辑将内隐的心得、经验、价值等以案例、图式、模型等表征出来,以实现个体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这一阶段需要构建对话场。出版单位应鼓励编辑在充分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开展反思总结,将隐性知识明示化,变成具体的、概念性的知识以便于更多的组织成员使用和共享。

隐性知识的外显需要编辑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行业对话。首先,进行个体自我反思。反思是提升编辑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其本身包含对已有经验的“扬弃”。值得注意的是,编辑基于自我对话的反思,不要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还应上升到理念层面,可通过撰写反思日记、心得体会等形式系统梳理、提炼已有的思想和经验。其次,组织开展内部交流。出版单位应建立形式多样的内部知识交流通道,定期组织编辑总结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开展“岗位练兵”“争先创优”等学习活动,以及选题研讨会、专题策划会、读书分享会、编校技能竞赛等交流活动,鼓励编辑相互取长补短,提升其知识交流频率。最后,搭建外部交流平台。创造条件和机会让编辑走出去拓宽眼界,参加行业研讨会、年度报告会、专题培训,开展经验交流、专题调研等活动,吸收前沿性的出版、传媒理念,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专业思考和心得体会,学习借鉴同行优秀的经验和做法,从而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以改进提升出版工作。

3.组合化:构建整合场加强实践性知识的系统化

组合化是将组织内个体零散的、琐碎的、明示化的实践性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提炼并结构化,从而形成新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一阶段需要构建整合场,对显性知识进行重组。在这一过程中,编辑通过重组获得系统性的实践性知识,出版单位通过重组更新完善组织知识库。

重组是经验的整合和累积,出版单位要基于知识管理的定位,加強实践性知识的汇集和整理,不断完善更新经验体系提升实践性知识的整体效益。首先,建立知识资源库。出版单位应依据规范化、便利化,以及有利于学习、传播、共享的原则加强出版资料的汇编和存储,建设包含出版物资源、多媒体数字资源等在内的信息资源库,从而汇聚编辑出版中产生的过程性资源,以便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检索和应用,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其次,编制工作手册。针对编辑、校对、印制、营销各个环节,编制工作流程、工作指南、经验手册、注意事项等,按照共性、个性分类总结出版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难点、易错点、风险点等,分别列出问题解决方法和技巧,将组织内部产生和累积的实践性知识系统化、体系化。最后,鼓励编辑撰写实务论文。出版单位可邀请专家开展出版专业论文撰写指导,鼓励编辑结合出版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撰写编辑实务研究论文,并开展论文评比活动。

4.内在化:构建练习场加快实践性知识的个性化

内在化是编辑个体吸收、同化组织显性知识变为自身隐性实践性知识,从而塑造并形成个体编辑风格的过程。因实践性知识产生于个体实践,故内在化离不开练习场的构建,即编辑要在实践中对习得的实践性知识不断试错、印证、创新,直至总结出适合自身的可操作性知识,累积具有个体风格的编辑智慧。

编辑风格是编辑内化外部显性知识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并在实践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是编辑行为成熟的标志。因此,编辑在出版实践中应不断同化、顺应外部组织知识,有意识地塑造自身编辑风格。首先,提炼职业理念。编辑职业思想最终将凝结为成熟的编辑风格。作为编辑个体,应对出版活动、出版工作进行理性而深入的思考,形成关于编辑出版的个性化理解,凝练和培育自身的职业价值观。其次,形成知识结构。知识内化并非外部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按照一定逻辑联系“集成”在头脑中。编辑可以金字塔、知识图谱、思维导图等形式将习得的各种编辑实践性知识层次化、网状化,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最后,加强实践运用。风格来源于实践,是个体经验累积下的“水到渠成”。编辑应回归专业实践的本质,深度参与挖掘选题、寻找作者、编辑稿件等出版环节,加强所学实践性知识的运用,在“做中学”“学中做”过程中不断印证优化、重组改造原有的经验体系。而出版单位则要培育宽松的组织文化环境,鼓励编辑探索出版领域的新业态、新技术,全面满足其自由生长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四、结语

现代社会,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空前提高,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等社会组织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系统的知识管理来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的普遍选择。出版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知识是其供给侧的核心要素,而实践性知识则是编辑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编辑实践性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是实现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出版单位而言,要做好实践性知识供需之间的精准匹配,聚焦实践性知识的个体增长和群体传递,着力创新管理制度、培养方式、培训模式等编辑专业成长的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推动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转化、共享、创新,更好地促进编辑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威.确定性的寻求[M].傅启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4.

[2]张恰.论学者型编辑专业成长的路径与策略[J].中国编辑,2019(5):42-45.

[3]刘飞.基于专业知识场景增长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策略[J].传播与版权,2022(7):4-7.

[4]刘飞.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管理策略[J].出版与印刷,2023(2):91-96.

[5]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宋广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36.

[6]苏新宁,邓三鸿,杨薇,等.企业知识管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6.

[7]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创造知识的企业[M].吴庆海,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13.

Strategies for the Growth of Practical Knowledge of Edi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LIU Fei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growth strategies of practic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editors. Based on the publishing work practic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practical knowledge of editors is the knowledg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iting profession with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and social attribut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practic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editors: based on the socialization, externalization, combin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model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constructing the starting field, dialogue field, integration field, and practice field to promote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individual implicit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the explicit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o as to achieve the precise matching between practical knowledge supply and demand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publishing units.

Keywords: practical knowledge; knowledge management; editor; SECI model

Author Affiliation: Sichuan Education Fusionmedia Centre

引文格式:劉飞.知识管理视角下编辑实践性知识的增长策略[J].出版与印刷,2024(1):76-81.

延伸阅读:“知识创造”的 SECI 模型

SECI 模型的最初原型是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和竹内弘高(Hirotaka Takeuchi )于1995年共同提出,揭示了创造知识的秘密在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和转化。SECI 模型包括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在化等四个重要过程。社会化是创造隐性知识的过程,外显化是将隐性知识表述为显性概念的过程,组合化是显性知识之间的组合过程,内在化则是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四种知识转化模式是一个有机整体,都是知识创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SECI 每一轮知识转化,并非静态的,而是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最终提升组织创造新知的层次。

猜你喜欢

实践性知识知识管理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实践性知识视角下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
教师实践性知识与农村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