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2024-04-19次旦卓嘎宗咏花次仁

西藏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藏药质量标准领域

次旦卓嘎 宗咏花 次仁

1 西藏藏医药大学,拉萨 850000;2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拉萨 850000

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国家非常重视民族医药学科的发展,建立了相当规模的藏医药机构,发挥藏医药在健康领域的独特优势,并推动多机构、多中心开展藏医药的传承、发展、创新研究,研究数据逐渐丰富,文献数量持续增加,研究基础进一步夯实[1-3]。目前,藏药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系统梳理藏药发展脉络的文献不多见。本文借助CiteSpace 软件对藏药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归纳总结近20 年来藏药领域的研究热点、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藏药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CNKI 数据库为检索对象,以“藏药”“藏医药”“藏药材”“藏成药”“藏族药”等为主题词,选取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期间发布的相关文献,经人工筛选最终纳入6024 篇文献;以Web of scienec 数据库为检索对象,以“Tibetan medicine”“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e”“traditional Zang medicine”等为主题词,经人工筛选最终纳入944篇文献。

1.2 数据处理

借助CiteSpaceV(16.1.R6)软件,将数据转化为软件可识别的格式,选择合适的参数、节点类型,对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发文量、中心性、高频关键词等参数的分析结果绘制知识图谱[4]。探讨我国学者在藏药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药理、药效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

2 结果

2.1 藏药研究基本情况

为了解藏药研究领域文献产出的变化趋势,本文统计了2003—2023年间藏药领域发文量(见图1和图2)。从图1 和图2 中可以看出,近20 年来藏药领域发文量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中文年均发文量均在100 篇以上,尤其2017—2019 年年均达到400 多篇。英文年均发文量均在20 篇以上,2020—2022 年更是达到年均100 篇。这表明近20 年来藏药研究处于稳定发展期,尤其近10 年来处于快速发展期,且学者越来越重视藏药的现代研究。

图1 2003—2023 年藏药研究领域发文量(中文)Figure 1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Tibetan medicine research from 2003 to 2023(Chinese)

图2 2003—2023 年藏药研究领域发文量(英文)Figure 2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Tibetan medicine research from 2003 to 2023(English)

通过对文献的计量分析及作者的合作网络分析,藏药研究领域的主要团队有:张艺团队、钟国跃团队、范刚团队、魏立新团队、孟宪丽团队等,其中张艺主要从事藏药的药理机制及用药规律研究;钟国跃主要基于藏药植物视角,探索藏药材基源、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控制方面的发展路径;魏立新侧重藏药重金属研究及临床安全性评价。各团队内部联系相对紧密,但团队间合作较少,见图3和图4。

图3 2003—2023 年藏药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网络图(中文)Figure 3 Diagram of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 in the field of Tibetan medicine research from 2003 to 2023(Chinese)

图4 2003—2023 年藏药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网络图(英文)Figure 4 Diagram of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 in the field of Tibetan medicine research from 2003 to 2023(English)

2.2 藏药研究的热点及前沿

2.2.1 藏药研究热点。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提炼,最能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质量标准”“药理作用”“指纹图谱”“临床应用”等关键词节点年轮厚度最厚,表明该内容为近20年间藏药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图5 和图6 可看出,藏药化学成分研究主要涉及含量测定、总黄酮、没食子酸、挥发油、微量元素等内容。药理作用研究主要聚焦在氧化应激、抗氧化、抗炎、细胞凋亡等方向。此外,还有藏药材鉴定、临床疗效、临床观察、治疗、疗效观察等内容。

图5 2003—2023 年藏药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中文)Figure 5 Diagram of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Tibetan medicine research from 2003 to 2023(Chinese)

图6 2003—2023 年藏药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英文)Figure 6 Diagram of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Tibetan medicine research from 2003 to 2023(English)

2.2.2 藏药研究发展进程。本文以“Time zone”形式呈现藏药研究在2003—2023 年20 年间的变化脉络(图7、图8)。综合分析图7 和图8 内容,结果表明21世纪初到如今,国内对于藏药领域的研究是从单一到多样的变化过程。在2003—2023年间早先是关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临床观察”“没食子酸”“青藏高原”“藏药产业”这些关键词持续到2023 年。2004—2011年该领域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每年都有新关键词出现,如“临床应用”“指纹图谱”“质量标准”“药理作用”“总黄酮”“临床疗效”“藏药植物”“identification”(鉴定)“antioxidant(抗氧化)”“apoptosis”(细胞凋亡)等关键词,并形成明显的节点,表明2004—2011年间,学者不断采用新技术从藏药的成分分析、药材鉴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全方位研究。2013—2023 年间,新关键词有“临床效果”“数据挖掘”“作用机制”“用药规律”“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Metabolism”(新陈代谢)“expression”(基因表达)、“chloroplast genome”(叶绿体基因组学)、“phylogenetic analysis”(系统进化分析)、“inflammation”(炎症)、“network pharmacology(网络药理学)”,表明该期间学者基于大数据信息学(数据挖掘、用药规律、网络药理学)技术开展了大量藏药的药理机制、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研究。从关键词线条来看,新老关键词联系紧密,表明该领域的新趋势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入。

图7 2003—2023 年藏药研究领域关键词时区图(中文)Figure 7 Time zone map of key words in the field of Tibetan medicine research from 2003 to 2023(Chinese)

图8 2003—2023 年藏药研究领域关键词时区图(英文)Figure 8 Time zone map of key words in the field of Tibetan medicine research from 2003 to 2023(English)

2.2.3 藏药研究前沿。借助CiteSpace 软件分析2003—2023 年间藏药研究突现词的关键信息(见图9和图10)。综合图9 和图10 分析,发现2003—2015 年间以“独一味”“对策”(藏医药现状及对策)、“微量元素”“红景天”“halenia elliptica”(獐芽菜)、“cordyceps sinensis”(冬虫夏草)等关键词为主,该内容是藏药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2018 年起,“临床疗效/效果”“数据挖掘”“作用机制”“用药规律”“分子对接”“肠道菌群”“rhnumatoid arthriti”(类风湿性关节炎)、“cordyceps sinensis”(网络药理学)、“activation”(活性)等新关键词凸显,并持续至今。由此可见,近年来藏药研究的科学前沿主要集中在临床疗效及效果内容的研究、以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肠道菌群等方法的药物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

图9 藏药研究领域关键词凸显图(中文)Figure 9 Diagram of highlighted key words in the field of Tibetan medicine research(Chinese)

图10 藏药研究领域关键词凸显图(英文)Figure 10 Diagram of highlighted key words in the field of Tibetan medicine research(English)

3 讨论

3.1 2003—2023年间藏药研究热点内容

3.1.1 藏药化学成分及鉴定研究。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发现“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总黄酮”“质量标准”“挥发油”“结构鉴定”等高频词,且有着较高的中介中心度,说明藏药化学成分研究是近20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其研究内容涉及大量藏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和生物活性研究。目前,学者已对百余种常用藏药材(藏成药)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明确了藏药中近千余种化合物。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学者们对常用单味药及复方药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药理机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5,6]。药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是遣药组方的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阐明藏药的药效成分,是制定藏药质量标准的基础,探索藏药防治疾病原理,提高藏药临床疗效的有效手段,是藏药走向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同时,“指纹图谱”“显微鉴定”“薄层色谱法”“DNA条形码”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以显微鉴定技术为代表的藏药品种鉴定研究在近20 年间受到广泛关注。显微鉴定是民族药品质鉴定的重要方法,为藏药的真伪优劣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八味石榴散的花粉粒、花柱碎片、石细胞、色素层细胞、纤维等药味的定性鉴别,对塔黄根、根茎横切面及粉末特征的鉴别[7,8]。此外,DNA 条形码鉴定技术,在藏药沙棘、独一味、翼首草等各品种鉴定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9-11]。目前,这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解决藏药品种繁多、来源复杂提供了有效支持,也为藏药质量监控、标准制定奠定了基础。

3.1.2 藏药质量标准研究。藏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关系到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近年来,藏药的化学成分定量分析、药效物质辨识、资源调查及品种整理等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藏药的质量标准化的发展。开展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的藏药材数量大幅度增加[12,13],据统计(CNKI数据库),2011—2015年间,开展质量标准研究的藏药材及复方制剂达到52种,而在2001—2010 年期间,仅有25 种藏药材及复方制剂开展了质量标准研究[6]。同时,藏药质量标准的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薄层色谱鉴别的品种比例就高达96%(26种),含量测定项的占63%(17种)[6]。藏药质量标准化是控制藏药产品质量、提升藏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藏药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目前藏医药发展的趋势。

3.1.3 藏药临床疗效研究。关键词的综合分析显示,“临床疗效/效果”“临床应用”“临床观察”“临床研究”等词语有着较高的出现频率和高度的中心性,说明藏药的临床研究是近年来藏药研究的热点内容。以藏药临床研究为关键词在CNKI 数据库检索,发现相关文献在2003 年至2023 年间,整体处于增长趋势。研究者开展了仁青常觉在治疗胃炎、胃癌、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藏药珍珠丸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研究[14-16]。此外,还有如意珍宝丸、红花丸、黑药丸、珊瑚丸等常用藏药的临床研究[17-20]。目前,关于藏药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内容处于快速发展期,研究过程逐步规范,样本数量少、数据差异大、疗程运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足等问题得到改善。

3.2 藏药研究前沿

关键词“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突现度大,且持续时间长。近年来不少学者展开了藏药的抗炎、抗氧化、抗缺血缺氧、扩血管、促进血液流动、保护神经元细胞等分子机制的研究。还有学者结合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从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抑制癌细胞增殖等系统性疾病的角度探讨藏药的作用机制。这些对藏药进行的多靶点药物机理研究,推动了藏药防治疾病的现代医学机理探索。2018年以来,藏药研究前沿还包括藏药“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用数据挖掘及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藏药的用药规律。藏医用药的药物配伍、药证关联、用药频次等方面具有相当繁多且复杂的内容,借助于现代的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对藏药的配伍规律分析,以明析其中暗含的规律与经验,实现对用药经验的总结与传承,使传统经验升华为科学规律,为药物的新组合、配方提供思路。

此外,“临床疗效”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学者大力开展对各种常用藏药的临床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及适应症拓展等临床系统性研究,发表了较多相关研究文献。由此预测建立藏药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完善对藏药临床研究的评价监控,可能是藏药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

4 结语

本文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藏药的研究现状,初步明确了藏药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藏药研究内容集中在基础研究与藏药规范化生产密切相关的化学成分、质量标准,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近三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疗效、药理机制与网络药理学、用药规律三方面。结合藏药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未来应加强藏药领域不同地域机构之间的合作,推进藏药质量标准化、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研究,推动藏药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藏药质量标准领域
领域·对峙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金诃藏药拿牌前后
金诃藏药获牌
100种常用藏药抗肝癌的体外活性筛选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消肿止痛膏质量标准研究
藏药独一味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