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域下语文与科学跨学科学习评价设计
——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为例
2024-04-19福建福州实验小学350000郑骏姮
福建福州实验小学(350000) 郑骏姮
语文学科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建构与运用语言,发展思维能力,进行审美创造,提升文化自信。学生对语言文字阅读理解、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在统编语文教材第一学段的课文中,有多篇与科学相关的诗文,包括动物成长、植物生活习性、天气现象、季节变化等方面的内容。下面笔者以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二十四节气歌》为例,浅析该类文本的跨学科学习评价设计。
一、评价设计要求
大概念视域下的评价设计指的不是具体的评价行为,而是在目标设定之后,思考并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方法、内容等,以保证目标的达成。评价设计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整体的认知和思考,能否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而不是单纯掌握零碎的知识、技能。学生需要在不同情境下对知识、技能进行排列组合,明白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哪些知识、哪些技能,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课文解读
《二十四节气歌》是根据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创编的歌谣。二十四节气包含天文、气象、农业等多方面的知识,自产生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作为宝贵的科技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在2016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角度来看,《二十四节气歌》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材中,气象主题的课文如表1 所示。《二十四节气歌》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篇课文。在评价设计的时候,教师要联系之前学过的课文,帮助学生从真实情境中抽象出具体的方法,再用这一方法完成新任务,通过“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
表1 第一学段气象主题课文统计表
三、设计挑战性的问题任务
(一)确定任务目标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目标:理解什么是节气,能说出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能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能借助提示复述与节气有关的信息,介绍节气。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围绕“能借助提示复述与节气有关的信息,介绍节气”展开,体现学生对节气知识的理解。为此,我们创设这样的情境:
学校将举办国学文化节。你受邀担任本次文化节的“节气宣传大使”。学校为你提供了一些资料。你还需要开动脑筋、大胆创新,完成本次宣传任务。祝你成功!
这一情境为活动提供了一个大的背景。活动评价就围绕这个情境进行设计,每一个活动也与此相关。此次评价设计,体现语文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利用校内外的资源,让语文学习跨越了学科的范畴。
(二)寻找任务原型
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不应该是为了考查知识点而创设出来的套着生活外衣的伪情境。在生活中寻找原型,即真实的应用场景,并进行适当修改,有利于检验学生是否对知识进行高效迁移,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大概念。在《二十四节气歌》的评价设计中,我们以写“留言条”(子任务一)为契机,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并学习掌握秋分这一节气知识。
子任务一 从2018 年起,秋分这一天被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2023 年9 月23 日,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拉开帷幕。学校邀请你和丁丁、宁宁在这一天到“幸福农庄”秋游,请你写一张留言条,告诉丁丁这个消息。要求他在秋分这天上午9点,到学校升旗台与你们会合,一起出发。
除了日常生活,寻找真实问题情境原型的渠道还可以是新闻、政策、文献、影视作品等。子任务一的原型就来自政策和新闻。
(三)明确任务类型
问题情境是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不同的能力来解决。教师可从“发现问题—界定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出发进行思考,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设计类任务
设计类问题通常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目标、计划来解决问题。子任务二就要求学生模仿《春季美食》这首小诗,创作新的节气小诗。
子任务二学校要展示同学们的作品,作为“节气宣传大使”的你被要求写一首节气小诗。请你读一读下面的小诗,选择一个季节中的6 个节气,照样子写一写。
春季美食
立春包春卷
雨水喝汤粥
惊蛰吃梨子
春分煮春汤
清明做艾粿
谷雨制春茶
2.探究类任务
探究类问题类似实验,通常需要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子任务三探究的是哪个节气可以体现我国南北差异大。此任务为选择题。除了选项提到的四个节气,还有其他符合的节气,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在这一任务的基础上对余下的节气进行探究,得出相关结论。
子任务三 宁宁有一个问题,请你帮她解答: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大。小满在南方代表雨水充盈,小得盈满;在北方表示小麦饱满程度刚刚好,满而不溢。以下哪个节气也能体现我国南北差异大?
A.芒种——代表又一轮农忙,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种稻,北方地区人们忙着收麦。
B.霜降——早晚较冷,中午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C.小雪——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不是专门指下雪。
D.清明——扫墓的风俗在唐宋之后开始在全国盛行。
3.决策类任务
此类问题通常要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开展跨学科学习。
4.鉴赏类任务
此类问题是根据一定准则来鉴定、欣赏某些作品。子任务四要求学生对图片和诗歌进行鉴赏,将图片、文字合理搭配,体现立夏这个节气的特点。这一任务也是一个决策类任务,学生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选出最适合的诗句。可见,问题情境不一定是割裂的,而是存在交集的。
子任务四立夏这天,丁丁拍了一张照片。(屋檐下雨水不断滴下的图片)丁丁请你给这张照片配上文字,你会选择以下哪句诗?
A.青梅未了已朱樱
B.春尽曾无十日晴
C.稍欲出城问蚕麦
D.生愁城外杜鹃声
(四)设计任务框架
真实的问题情境有三个要素:情境、人物、任务。“举办国学文化节,担任‘节气宣传大使’”的情境是《二十四节气歌》评价设计的大情境,所有的子任务都是为达成这一情境任务服务的。
(五)区分类型
遵循整合性的评价逻辑是大概念教学的特点之一。评价包括三种类型:学习性评价、学习的评价和学习式评价。三种评价类型的内涵、标准以及样例如表2示。
表2 三种评价类型的内涵、标准以及样例
教师要根据以上标准,设计有效的评价任务。三种评价类型要相互配合,让评价立体化。除了记忆识别,还要评价学生的高阶思维技能和应用能力。
(六)完善任务设计
《二十四节气歌》是有浓厚科学味的歌谣。在完善评价任务设计时,教师可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学段要求,分成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部分。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有对《二十四节气歌》学习的评价,还要结合旧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具体评价任务如下。
《二十四节气歌》学习评价任务
【阅读与鉴赏】
以下是学校提供的一部分资料,请你仔细阅读,为完成后续任务做准备。
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代表夏季的开始。立夏,也称“春尽日”,表示春天结束了。
《历书》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在公历5月6日左右,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向,太阳黄经达45 度时,便是历法上的立夏之时了。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记载:“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就是说,立夏一到,植物都长大了。
立夏以后,雨水渐渐多了起来,有些地方进入雨季。
立夏这天,有的地方有吃“立夏饭”、斗蛋、称人和尝“三新”等习俗。“立夏饭”也叫五色饭,由五种食材煮成,寓意五谷丰登,身体健康。“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
【表达与交流】
1.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说说“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
立春春分二十四节气小满春夏秋冬小雪小暑寒露 霜降大寒
2.阅读《立夏》,完成以下表格;再向你身边的小伙伴介绍立夏这个节气。
(1)完成表格。
节气名称立春气象变化立春期间,气温开始趋于上升,日照时间变长,降雨开始增多。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出现了春天的前奏特殊饮食春盘、田艾籺、春饼、春卷(春蚕)、咬春(吃萝卜)……相关诗词、谚语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南宋·张械《立春偶成》地方习俗迎春、糊春牛、打春牛、咬春、踏春……立夏
(2)完成立夏节气的介绍稿,再说给大家听。
大家好,我叫__________。今天,由我为大家介绍立夏这个节气。
我们说的________就是指立夏这个节气。
立夏大约在公历__________。这时候的天气__________。立夏一到,_____________,这就是立夏名字的由来。
立夏时,人们会吃__________,有的地方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
【梳理与探究】
上文所列的子任务二、子任务三、子任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