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价值意蕴、基本遵循及设计逻辑

2024-04-19云南昆明市呈贡区师大附属七彩云南小学650500李明霞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7期
关键词:跨学科支架学科

云南昆明市呈贡区师大附属七彩云南小学(650500) 李明霞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50109) 何 捷

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旨在解决一个真实且复杂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创造性地融合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及技能,从而产生综合性的项目成果。在这一定义里,强调基于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核心不是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而是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认识。基于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价值何在?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了促进整合性理解的形成,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价值意蕴

(一)形成育人合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明确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强调要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

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与育人目标的实现有何联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育人是首要目标。各学科筛选出具有特殊育人意义的内容,将其纳入教学领域,旨在加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整体核心素养,达成育人的目标。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学科的育人价值深植于学科的知识体系中,传统的学习方式并不能完全挖掘和深化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以支撑学生有质量地完成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这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形成能力聚合

实施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精心筛选和编排的学科知识,学生能够获得认知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尽管以学科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探究,促进了专业知识的产生和传播,但就知识的整体联系和内部逻辑而言,它影响了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复杂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

在古代,科学与哲学、文学和宗教等多个领域交织在一起,共同筑成一个统一的世界观。古希腊的哲学历史文献,大部分都涵盖了关于宇宙起源和数学的知识。我国的《易经》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和天文学知识。随着现代学科分类的精细化,人们在更深入了解世界的某些方面知识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全视角观照。

明确了学科知识在形式上的利弊,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才能有机融入语文课堂。只有超越单一学科的思维框架,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共性和联结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挖掘学科之间的逻辑联系,才能打破知识的壁垒,实现学科知识的类比和迁移,形成能力整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基本遵循

(一)基于学科学习

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的。雷普克指出:“跨学科研究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或团体会吸取学科的视角,整合他们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从而对复杂的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这种理解旨在实际应用。”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大多围绕语文学科的具体任务展开,推动并实现学科间的协同合作。教师只有掌握了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的知识、学习技巧和策略等,才能找到两个学科之间的关联点和冲突点,从而产生创新的联结点。

义务教育的科学课程涵盖了13 个核心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中心知识。只有在深入学习学科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以及稳定与变化等学科知识。

(二)基于跨学科原则

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需要在深入的学科学习和探究基础上建立联系,以促进不同学科的整合和碰撞。

要在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就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要有一个真实的跨学科学习目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为了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深化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如果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目标模糊,就可能会导致学习的表面化和碎片化。解决真实的问题、创作独特的作品、构建一种解读方式、满足特定的需求,这些都可以成为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真实目的,并能为具体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二是要明确所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的联系并不是简单地基于一个核心主题,也不是随便地混杂在一起讨论,而是通过问题、观念和研究成果来相互关联的。因此,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需明确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核心概念、相关能力,以及这些概念和能力是如何、何时被纳入项目化学习的。

在设计之前,教师应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厘清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的跨学科内容特点,这是明确两个学科内在联系的必经之路。比如,统编语文教科书注重说明性文章的编排,低年级编选童话体裁的说明文,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我是什么》等;中年级编选的说明文分散在普通单元中,如《呼风唤雨的世纪》《夜间飞行的秘密》《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高年级编排了说明文单元,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科书中这些有关科学主题的文章,包含科学学科中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态度等内容,是寻找语文与科学学科内在联系的突破口。

三是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成果转化。语文和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成果转化,既包括对学科或问题的新理解,又涵盖项目成果。为了形成成果,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梳理两个学科的知识,审视那些可能产生冲突的学科观点,还要让学生采用创新的手段将自己的理解进行整合和可视化展示。与学科项目化的学习方式不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成果更多地反映了跨学科的特性,而非学科本身。例如,将语文和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成果整理为调查报告,那报告中的跨学科共识就是基于两个学科的内容来实现的。

三、设计逻辑

基于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总体设计逻辑是“从真实而复杂的世界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中语文学科及科学学科的不同视角—整合两个学科视角形成新的理解”,目的是实现对真实世界和学科世界的深刻认知。沿着设计逻辑,可以依照三种类型的整合方式,遵循六个维度的设计原则,借助五种形式的学习支架进行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

(一)三种类型的整合方式

组合、递进和冲突是跨学科项目化整合的三种基本方式。这三种方式都是从跨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以形成能够反映跨学科理解的项目成果作为目标,但它们展现的是学科的不同整合方式(见图1)。

图1 跨学科项目化整合的三种方式

语文与科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中最难的是中间部分,即为了解决跨学科的实际问题,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应该如何结合以实现问题解决和达到共同理解的目标。这三种方式不仅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学科的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体性。为了更好地展示简化的三种方式,我们结合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进行具体描述。

方式1:组合型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组合型项目化整合方式是将跨学科的问题拆分为多个独立的学科子项目。这种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由两个独立的学科子项目组成的,它们分别对各自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进行理解,并探索解决跨学科问题中对应的学科问题;再根据全面解决跨学科问题的需要,融合两个独立学科子项目的研究成果,从而形成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成果。

下面以“一粒种子的成长手册”这一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作为案例进行说明。这一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是“如何用种子种植一盆植物,记录其成长变化过程,形成观察手册”。这个驱动性问题融合了科学与语文两大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将这两个跨学科的问题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子项目:一个是科学学科的种子种植的子项目,另一个是语文学科的编写成长手册的子项目。在科学项目化学习中,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植物生存和成长的条件,搜集植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的证据,探究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进行语文项目化学习时,学生可以通过日记、观察笔记等多种形式来记录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生将两个子项目进行结合,产生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成果。

组合型项目化整合方式的最大优点是不会对学校和教师当前的教学流程产生太多的影响。在大多情况下,只要两位教师紧密协作,将教学内容安排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并分别完成各自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就能实现跨学科教学目标。组合型项目化整合方式中的跨学科融合相对较浅,是最易于进行常规操作的一种教学方式。

方式2:递进型

在解决跨学科的实际问题时,递进型项目化整合方式是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将跨学科问题拆分为子问题1、子问题2 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解决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但主要集中在某一特定学科,而其他学科则起到辅助和支持的作用,从而产生跨学科的研究成果。

下面以上海嘉定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智造小农家”项目作为案例进行说明。这个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是“如何种出让顾客满意的蔬菜”。在这个任务的推动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制订项目执行计划,采取“先销售再播种”的认购策略。在这一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将一系列与项目逻辑相符的子问题拆分出来,构建一个问题链。每一个子问题不仅涉及针对特定学科的学习,还要得到其他学科的联合支持。如子问题“如何创造性地为植物提供帮助其个性化生长的条件?如何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不断改进它的生长条件?”这两个问题是科学问题,但需要语文学科知识的配合与支持。

不同的学科在项目化学习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不同学科的教师在达成跨学科学习共识的基础上,仍以各自学科的教学为核心,鼓励学生在特定阶段进行持续的探索。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科的教师能够协助学生灵活地调整他们的观点,以便更好地解决跨学科学习的问题。

方式3:冲突型

当面临跨学科学习挑战时,冲突型项目化整合方式并不是简单地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或子项目,而是从多个学科或专家的角度,对问题或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定义,并为不同的学科或专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这些建议可能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能相互补充,但也可能出现矛盾,需要不同学科的融合,从而产生跨学科学习的研究成果。

下面我们以“神舟飞船标识修订”这一项目为案例来进行说明。这一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是“成立联合工作组,以文学家、科学家、外交官等身份,对神舟飞船的标识提出修订方案”。不同的身份代表不同学科的观点。学生要站在这些学科专家的立场上来审视问题,并在不同的视角下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能发现自己与对方在观点上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产生项目化学习成果。

相比较之下,冲突型的项目化整合方式中的跨学科融合更为深入,而视角冲突和融合深度则更多地依赖于前期从学科或专家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

这三种方式只是语文与科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灵活整合和转换的可能,以便创造更有利的学习条件。项目化学习的复杂度越高,其所涵盖的知识就越丰富,其组合方式也就越复杂。

(二)六个维度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语文和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时,教师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学习目标是什么?理解问题或概念时,为何要用跨学科的视角?问题或概念是否值得跨领域的深入研究?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确定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必要性之后,教师再遵循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全程评价这六个维度的设计原则进行逐一梳理。这个部分的具体操作结合云南昆明市呈贡区师大附属七彩云南小学的“修复特色民居”案例(见表1)进行阐释。

表1 “修复特色民居”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此学习项目借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老寨发生严重火灾、民居被烧毁一事,以修复特色民居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在解决特色民居修复问题的同时,建立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形成对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关系的新理解,并产生项目化学习成果。

通过分析表1,我们发现这六个维度不仅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还是学习过程中的六个关键步骤。

1.确定核心知识。利用语文新课标以及《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教材等资源来寻找关键的概念或能力,确认与关键概念、能力相关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知识和素养发展的目标。

2.提出核心问题,并将其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需要设计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核心问题,直接关联核心知识中的概念或技能;二是驱动性问题,能推动学习活动的逐步开展。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将核心问题转变为更适合特定年龄段学生学习的驱动性问题。

3.明确项目中的高阶认知方法。项目化学习主要是通过高阶认知来带动低阶认知,因此教师要明确驱动性问题所涵盖的高阶认知的策略,以便更好地融合基础知识和技能。

4.梳理主要的学习实践活动。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调控性实践、技术性实践是项目化学习的四种实践形态。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交叉与融合。教师根据项目的种类、驱动性问题以及项目的整体进程来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构建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思维活力的学习路径。

5.敲定学习成果及公开方式。教师在设计项目化学习时就要明确以下问题:期望看到学生作为个体或群体能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最基本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将成果以公开的形式展示出来,或如何引导学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6.设计全过程评估。在展示学习成果和进行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同步考虑对成果和实践情况进行评估,在所有设计完成之后再进一步细化评价。

从宏观角度看,这六个方面共同形成了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框架,其中一个方面的变动可能会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如,驱动性问题的优劣会直接决定成果品质的高低,同时知识的核心价值和准确性也会对其他五个方面产生影响。这六个步骤并不是线性的,在学习过程中若发现核心知识或本质问题的定位存在偏差,就要及时进行调整,这是经常且必要的。

(三)五种形式的学习支架

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在活动开展时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持。除了对参与者需要的多学科知识、方法和技能提出要求,还需要从学科和跨学科两个方面提供支架。学习支架有多种分类方式。有的学者从功能性的视角将其分为情境型支架、策略型支架、资源型支架、交流型支架以及评价型支架等几种。我们对学习支架的功能和形态进行整合(见表2),以帮助学生应对项目化学习的挑战。

表2 五种形式学习支架表

无论是学科内学习还是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概念支架、元认知支架、学科实践支架以及学习实践支架、资源支架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习支架是指当学生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尽管付出巨大努力,但仍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根据学生在学习方法、认知和实践方面相对有限的情况,教师要特别关注支架的形式、运用时机以及实际操作等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语文与科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要依照三种类型的整合方式,遵循六个维度的设计原则,搭建五种形式的学习支架构,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解决真实的问题,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整体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跨学科支架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