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综合运用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原理研究中国历史

2024-04-19叶华

国际公关 2024年1期
关键词:统一性包容性

叶华

摘要:研究历史就是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寻求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探索历史现象与本质的必然联系。运用焦点透视原理研究中国历史可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包容性;运用散点透视原理研究中国历史可衍射出中华民族的共治性、兼容性。焦点透视原理和散点透视原理是研究中国历史两种科学方法,它们综合在一起成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新思路,是打开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之门的 “金钥匙”。世界离不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世界更离不开中国力量,中国是世界和平的智慧贡献者,是维护世界和平的 “稳定器”,是世界发展的 “指南针”。

关键词:焦点透视原理;散点透视原理;统一性;包容性;共治性;兼容性

历史是现实的记录和缩影,现实是历史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研究历史就是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主脉,寻求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探索历史现象与本质的必然联系,将前人的智慧创造性地运用于今天,实现新的突破、新的飞跃,创造新的历史和奇迹。因此,科学的研究历史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焦点透视原理和散点透视原理就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两种科学方法。

一、运用焦点透视原理研究中国历史可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包容性

焦点透视就是在研究我国历史时聚焦在某个历史点,综合考察当时的国土面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等,站在历史的聚焦点往前看、往后看,看到中华民族的鼎盛带给人民的幸福、世界的繁荣,看到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和辉煌,看到56个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创新精神,看到中华民族水乳相融合一脉相承的民族亲情和爱国主义情怀。聚焦点一般只有一个,即历史演变的最近点和完整点。我国历史的聚焦点是1759年中华民族的大一统。这个历史点可以折射出无数代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强烈意愿和创新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共同期待大一统的磅礴力量和奋斗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1]

(一)中华民族统一性是中华民族的最根本特性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是56个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为中华民族大一统而奋斗的历史,大一统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最根本特性。崇尚统一、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

1.统一的两种形式:治权统一和文化同一

统一存在两种形式:一是治权的统一,即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我国真正的大一统是清代乾隆年间 (公元1759年) 完成的,[2]它是最典型最完善最早的 “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此前基本是多个政权并存,共同治理中华大地,成为西方 “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雏形和鼻祖,典型的有春秋战国、东汉三国、五代十国等,多个政权并存,各个政权都认同一个中国,都在为中华民族大一统而奋斗。二是文化的同一,即中华各民族在平等交流、相互认可、相互学习、相互融入、团结奋斗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大一统,形成了共同的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成果的总称,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前进的 “总服务器”。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根基和内动力,是实现治权统一的主动脉和 “起搏器”。

2.焦点透视原理研究历史的两种思维方式:顺时思维和逆时思维

历史是由历史资料堆砌、整理而成,体现事件的真实性,记录事件的客观性,凝聚前人的心血和气魄,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用焦点透视原理研究历史既需要有顺时思维,又需要有逆时思维,方能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所谓顺时思维就是顺着历史发展先后线索,从前到后地去读去思考。顺时思想要求站在历史节点上研究节点后的国家,研究继承状况和发展状态。如站在1759年中华民族大一统历史点往后看,可以发现清代后期的衰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俄瑷珲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华民族头上,致使我国丧失了大片国土。所谓逆时思维就是顺着历史发展的线索,从后往前面追溯,研究古人的得失和智慧。逆时思维要求把历史聚焦在某一历史时间节点,站在历史节点上去研究节点前的国家,从而发现这个国家历史上的亮点、驻点、拐点等。如 “康熙遗诏”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3]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同一的最好例证。

(二)中华民族包容性体现了中国的统一是中华各民族长期共同奋斗的目标和结果

包容性是指中华各民族在以 “和为贵”“识时务者为俊杰”等中华优秀文化作用下,实现了各民族相互包容、并肩奋斗、团结向上、共创中华民族辉煌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包容性彰显中华各民族平等、团结,为中华民族大一统贡献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中华民族理想的共同性、奋斗目标的一致性,使中华民族具有最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共同珍惜、维护、发展中华民族大一统、大团结、大繁荣的历史和未来。

(三)运用焦点透视原理研究中国历史的意义

运用焦点透视原理研究中国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各民族共同奋斗、形成统一国家的奋斗历程,看到中华民族大一统时国家的强大带给人民的幸福、安全、尊严,看到中央集权下的各民族共同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贡献,看到包容性下 “和为贵”、和谐共生,友好相处的民族智慧,看到包容性下中华民族大一统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理想、奋斗目标、最终归宿。焦点透视原理表明:大一统是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从一定意义讲,大一统是国富民强的代名词。

二、运用散点透视原理研究中国历史可衍射出中华民族的共治性、兼容性

散点透视就是研究中国历史时从中华民族大一统、大团结的角度研究56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等,大視角地看各民族平等共处、互利交流、团结合作、相融互生、相战求统的波澜壮阔历史画卷,从而进一步看到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无限包容性。

散点透视研究中国历史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所谓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是指56个民族共同认定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已经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安全、根本利益和幸福而奋斗。

(一)散点透视研究中国历史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共治性

共治是指同一时期在中华民族的地域内,在共同认可中华民族、共同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前提下,多个政权并存,共同治理和带领中华民族走向辉煌和治权的大一统。它是我国大一统漫长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突出和鲜明的特点。共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统一体内各民族共同管理和建设中华;二是在共同认可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各民族在各自的区域进行建设,表面上看存在多个民族的政权是分治,其本质是共治。是否认可一个大中华是分治和共治的根本区别。一个中国观念深深烙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里,很多时期都处于共治状态。例如,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台湾省就是在共同认可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九二共识) 实行的共治,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中国必定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历史潮流决定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现。

(二)散点透视研究中国历史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兼容性

中华民族的兼容性是指,中华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和优点,发扬本民族优势,传授本民族的技术特长,各民族相得益彰、各取所需,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形成了相同的文化 (中华文化) 和共同的理想。中华民族的兼容性包含各民族的共生性、学习性、互补性、融汇性、融入性、同化性等。各民族的共同理想就是建立一个大一统和?荣昌盛的中国,并为统一而奔走,为共同理想而奋斗。各民族深刻认识到统一就是力量,是国家强盛之根,是国家安全之本,是各民族团结之源,是人民幸福之果。

(三)散点透视研究中国历史的意义

散点透视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有三:一是可以彰显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共治生活中形成的以和为贵、以民为重、以共为统、以统为尊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可以展现中华各民族在共治和兼容下共同抵御外侮、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深厚民族情结;三是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各民族在兼容下平等团结、和谐生活和共同开创繁荣富强的壮观画面。

三、综合运用焦点透视原理和散点透视原理研究中国历史意义重大

综合运用焦点透视原理和散点透视原理研究中国历史,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不仅在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在于勇于创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一)兼容性和包容性并存,兼容性主导包容性

中华民族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既兼容又包容,兼容主导包容。所谓兼容性与包容性并存,就是各民族相互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甚至直接借鉴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为发展本民族文化服务,相互尊重民族风俗,如清代满族学习借鉴汉民族文化,大量任用汉族及其他民族的人做官,充分体现了包容性;有的民族直接使用汉族文字、语言,没有创造和发展本民族文字,直接融入汉族之中,充分体现了兼容性。据不完全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仅有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23个民族有本民族文字,多数民族没有文字,有的民族直接使用汉字,这是兼容性主导包容性在文化上的体现。

(二)统一性和共治性相融,统一性决定共治性

中国历史发展中存在两种治权形式:一是中央集权下的一个国家政权,各民族拥有一个共同的皇帝,统一治理中国,即 “单一制”;二是一个中国多个政权并存,以多个政权形式共同治理中国,即 “邦联制”。统一性的根本特点是 “一国一策一法一出”,我国中央集权的统一制国家实质是现代国家结构形式中的 “单一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结构形式基本观点的实践来源。共治性的特点是一个国家,政令多出,相当于西方 “联邦制”,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历史上的 “共治”是西方 “联邦制”的雏形。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共治不是主流,而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过程;统一是主流,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终极目的,这是由中华民族的统一情结、民族认同感、民族凝聚力、民族向心力和同心同德建设统一、强大、繁荣、美好国家的共同心愿决定的。可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是统一性决定共治性。

(三)文化同一与治权统一相交织,文化同一是治权统一的“总服务器”和总动力

文化同一即思想文化和奋斗目标的统一,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共同抵御外侮的根本动力和 “总动脉”,是治权统一的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治权统一是思想文化和奋斗目标统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长期为之奋斗的结果,也是确保思想文化和奋斗目标统一成果的坚强后盾和可靠保障。二者交织在一起,不可孤立存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血脉和魂魄。

总之,焦点透视原理和散点透视原理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两种科学方法,它们交织在一起,是研究中国历史的新思路,是打开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之门的 “金钥匙”,是解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为中华民族大一统奋斗不止密码的 “解码器”,是诠释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秘密的 “破译机”,是汇聚中华民族大一统磅礴力量的 “加速器”;是实现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永久性内动力,是科学、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历史的思维需要,是把握中国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引领世界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是造福全体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使命需要。

四、结束语

焦点透视原理揭示:聚焦1759年中华民族大一统,“单一制”国家结构形成;散点透视原理揭示: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和谐生活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首创精神。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原理共同揭示:世界离不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世界更离不开中国力量,中国是世界和平的智慧贡献者,是维护世界和平的 “稳定器”,是世界发展的 “指南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回族研究,2019,29(04):5-7.

[2] 搜狐网.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DB/OL].[2022-05-13].https://www.sohu.com/a/191920016_99980475.

[3] 簡林.康熙遗诏(1722)[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统一性包容性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建筑的统一性与独特性的展现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统一性分析
新世纪以来澳大利亚“质量标准驱动”的高等教育改革:演变、特征及启示
通过“同案不同判”浅议司法统一性问题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试论中国梦视野下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人民性统一性理论研究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
智慧校园建设整体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