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基于具身认知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24-04-18兰美云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化氛围具身认知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当前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正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具身认知理论作为当代认知科学的重要分支,强调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对认知的影响,为校园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实践研究等方法,深入剖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具身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提出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发现,具身认知理论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为个体的认知是基于其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构建和塑造的。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注重发挥新媒体在促进学生与校园环境互动方面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等新媒体工具,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内容和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还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不断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保障创新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此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发展,高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具身认知;创新人才;文化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5-0223-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具身认知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2011914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已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新媒体的应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和表达空间,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来传播和宣传校园文化[1]。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身认知理论是当代认知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认为身体的感觉、运动以及与环境的交互对于形成和理解认知内容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一理论为重新审视和理解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为校园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建议,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人才的培养基地,校园文化对于塑造学生品格、培养创新能力具有深远影响。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而校园文化正是这一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校园内的建筑风格、绿化环境等物质文化的体现,更包含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层面。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2]。制度文化则体现了学校的管理理念和规范,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行为文化则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习惯、礼仪规范等,它直接反映了学生的素质和精神风貌。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而这些素质的培养,与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密不可分。

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平台。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3]。

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等精神文化要素,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制度文化则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身于创新实践中[4]。而行为文化则通过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传递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理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崛起,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5]。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学生日常的交流和信息获取方式上,更在深层次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塑造和传播。学生们更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工具进行交流和互动,他们通过这些平台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现象[6]。这种趋势使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和开放,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成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然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点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网络暴力、虚假信息等现象在校园中屡禁不止[7]。这些不良信息不仅阻碍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负面影响[8]。此外,新媒体的碎片化传播方式也对校园文化的深度传播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平台上,信息往往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容易导致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形成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三、新媒体时代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对策

(一)打造沉浸式的新媒体校园文化体验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学生的身体参与和情感体验是认知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创造沉浸式的体验环境,让学生在互动中主动感知、理解并深化对校园文化的认识。

例如,虚拟现实(VR)技术的引入能够重现学校的历史重大场景,让学生在佩戴VR设备后仿佛穿越时空,亲临那些决定学校命运的关键时刻。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无疑比传统的文字或图片描述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9]。而增强现实(AR)技术则能在现实校园环境中叠加虚拟信息,因此,可以在校园中的某个雕塑或建筑上添加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等额外信息,使学生在游览校园的同时,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二)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特别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10]。学校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账号、校园论坛等渠道,发起各类文化话题讨论。这些话题可以围绕校史、学术、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热情[11]。同时,线上征集文化创意作品也是一种有效的活动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提交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然而,线上活动虽然方便快捷,但缺乏面对面交流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因此,线下活动同样不可或缺。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文化展览、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校园文化,与志同道合的同学深入交流。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校园文化活动的点滴,学生的分享不仅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还能形成口碑传播效应,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三)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校文化建设与创新氛围的营造紧密相连,为了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必须下大力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创新元素,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鼓励尝试、宽容失败的环境[12]。

首先,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创新基金和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这些基金和实验室可以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现实,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可以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到学生的创新项目中来,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行业趋势。

其次,高校还应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创新成果展示和创新经验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从其他同学的创新实践中获得启发和灵感[13]。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最后,营造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营造开放包容的氛围。

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思维方式。学校应该充分尊重这样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

另一方面,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1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文化差异,通过建设文化交流平台、举办国际文化节等方式,增进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友谊。

(四)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保障创新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

为持续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有潜力、有热情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鼓励和支持。

首先,建立一套全面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注重结果,还要关注过程,强调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和差异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项目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维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可以设立一系列创新奖学金和创新成果奖励。这些奖励不仅是对学生创新成果的认可,更是对他们创新精神的鼓励[15]。

最后,高校还应积极与企业、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浪潮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正发生深刻变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对策,旨在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一个适宜的校园文化环境。未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并且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蔡海静.新时代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策略[J].华人时刊(校长),2023(12):10-11.

[2] 冯伟,商继宇,刘俊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体育科技,2023,44(3):133-135.

[3] 刘会朗.立德树人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1):30-31.

[4] 肖芳,刘媛.新时代下高校文化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路径[J].三角洲,2023(2):175-177.

[5] 彭彤.刍议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华东科技,2022(6):52-54.

[6] 任凯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1):156-160.

[7] 齐艳霞,张书豪.载人航天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23(7):75-78.

[8] 张武杰,刘雪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文化建设问题与路径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77-80.

[9] 王维新.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3(12):190-192.

[10] 艾艳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17):146-149,154.

[11] 庞莉,章荣君.文化自信背景下后现代消费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冲击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6):110-114.

[12] 杨日晨.校园文化建设视域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12):45-46.

[13] 高维岩.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播分析[J].新闻文化建设,2023(9):196-198.

[14] 沈惠,王藕娟.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为基础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2):144,146.

[15] 张驰.社交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8):143-145.

作者简介 兰美云,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文化氛围具身认知校园文化建设
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
加强管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探究
弘扬民族音乐促使民乐走进学生心灵探究
文化经济思维下的艺术理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秦山30万机组核安全文化水平的推进及实践应用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在线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