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象州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2024-04-18陆冰梅龙艳芬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1期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陆冰梅 龙艳芬

摘 要 随着电、气广泛普及和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耕牛饲养量减少,农村生产生活对秸秆燃料、秸秆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少,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新源头。根据近年来广西象州县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际,分析当地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部分农民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秸秆离田综合利用面窄、量小,离田利用率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缺乏;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缓慢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示范、指导;加大秸秆转化新技术引进力度,开拓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相应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广西象州县

中图分类号:S21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2.042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数量最大的副产品,其总量是粮食总产量的1.1~1.2倍[1]。农作物秸秆是种植业、养殖业及农村新能源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可再生资源,用途极其广泛。秸秆是优质的肥料,是绿色无公害农业的重要肥料来源。通过秸秆还田,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归还土壤,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有助于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2]。秸秆是发展养殖业的重要饲料。利用秸秆直接饲喂家畜,可节省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收入。青贮、氨化处理秸秆,还能提高秸秆粗蛋白含量、有机物消化率、采食量等,同时秸秆过腹还田可培肥地力。秸秆是发展食用菌的良好基料。稻草、玉米芯是食用菌栽培的良好培养基,每平方米栽培面积大约可消耗秸秆5 kg。使用后的培养基还是难得的优质有机肥料,可直接还田,无污染、无危害[3]。秸秆是新能源的替代材料。通过秸秆气化,其中的碳、氢、氧等元素变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是直接供生活和工业生产用的优质能源,可缓解能源紧张,保护生态和资源。秸秆是环保型的工业原料。利用秸秆作为原料,代替木材制成多种产品,可开发建材、轻体板、快餐饭盒、包装材料等,发展环保型绿色产业。

象州县位于广西中部,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是自治区级生态县,耕地面积7.07万hm2,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甘蔗、玉米、沙糖橘等,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现阶段,象州县秸秆综合利用仍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开发产业化综合利用潜力大,前景广阔。实现更多秸秆从“废”向“宝”转变,实现多元化利用,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一直是农业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索研究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因此,加快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1 综合利用现状

1.1 农作物秸秆产生与利用现状

根据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数据,2022年象州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约为4.306万hm2,秸秆产生量约为21.63万t,可收集量约为17.63万t,利用量约为15.22万t,综合利用率为86.33%。其中,秸秆直接还田利用量约为11.56万t,直接还田率为65.57%;秸秆离田利用量约为4.59万t,离田利用率为26.04%。

水稻、甘蔗和玉米是象州县农作物秸秆产生的主要来源,占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的96%以上。其中,水稻秸秆产生量约为14.23万t,占比65.80%;甘蔗秸秆产生量约为5.58万t,占比25.80%;玉米秸秆产生量约为1.12万t,占比5.16%。目前,水稻、甘蔗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以直接还田为主,秸秆离田综合利用模式有饲料化、燃料化和基料化3种,离田利用量少,具有较大的可开发利用潜能。

1.2 农作物秸秆收储、加工、利用现状

象州县农作物秸秆收储、加工、利用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缺乏农作物秸秆离田收储专业队伍,加工、利用市场主体少,规模小,加工、利用主体主要集中在县域东部乡镇。同时,产业化综合利用面窄量小,利用模式有饲料化、燃料化和基料化3种。根据2022年统计数据,象州县有23个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市场主体,年加工、利用农作物秸秆约1.9万t。规模千吨以上的秸秆加工利用市场主体6家,其中燃料加工利用1家、饲料加工利用5家。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部分农民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

部分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培肥地力的意识不强,对焚烧秸秆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还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充分认识到秸秆综合利用的价值及重要性。部分农民仅考虑省工省力,认为无论是直接还田还是离田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都不如焚烧还田,通常将田间稻秸及稻桩、蔗叶等一烧了之,方便下一茬种植农作物。

2.2 秸秆离田综合利用面窄、量小,离田利用率低

2.2.1 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少、规模小

象州县缺乏专业的收储队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对农作物秸秆需求量少,这是造成秸秆离田利用率低的主要因素。现阶段,象州县有20多家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市场主体,牛、羊年出栏量达1.7万头。但规模千吨以上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少,没有龙头企业带动消耗大量农作物秸秆,田间秸秆无处可去。大部分牛羊养殖户从考虑养殖成本和利用时节受限等实际出发,仍然以牧草饲料为主,对稻秸、蔗梢、玉米秸秆饲料需求量少,以冬季利用为主,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较低。

2.2.2 客观因素影响收储工作开展

象州县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作物区域布局、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对农作物秸秆收储工作极为不利,这些都是影响秸秆离田利用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1)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象州县已形成水稻、水果(柑橘)、甘蔗、玉米、桑樹多元化产业种植结构格局,但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农作物种植区域布局不能得到科学合理规划,过度分散经营制约大型机械的推广应用[4]。2)水果产业快速发展,导致水稻连片种植区面积越来越小,水稻种植分布过于分散,“插花”种植现象不利于开展秸秆机械化收储作业,收储成本增加、效率低。3)象州县属于丘陵地形,甘蔗种植区多处于坡度较大区域,实施机械收获或蔗叶打捆作业难度大。4)人工捡拾和运输成本高,农作物秸秆收购价格低,送达收购点只有0.17元·kg-1,农户捡拾秸秆积极性不高。此外,冬春季正是县域柑橘类水果收获期,采摘水果工资收入相对较高。这些客观因素都会影响秸秆收储工作顺利开展。

2.3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缺乏

缺乏相应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能够结合农时,短期内大量消耗秸秆的技术不多。目前,象州县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办法是秸秆还田和秸秆饲料化养殖。但这些技术措施应用又易受农时和不利天气影响。

2.4 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缓慢

秸秆收储利用的环节多、费工费力、秸秆堆放占用场地大、风险高。而象州县财政扶持力度有限,又缺乏相应的项目建设扶持资金,奖补机制未建立健全。培育发展起来的秸秆综合利用市场经营主体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收储、利用、加工成本高,市场风险大等,出现停运或运行规模缩小的情况,依靠市场经营主体自主扩大经营规模有一定困难。

3 建议

3.1 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

焚烧秸秆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认知水平不足。为转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其认知水平,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例如,象州县可通过召开会议、组织技术培训等,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组织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现场观摩交流会等,让农民理解和认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益处,从而推动其转变观念,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民主动自觉行动,最终实现“以用促禁”。

3.2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示范、指导

3.2.1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1)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农业上秸秆变废为宝的主要举措,也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关键措施,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则是土地生产力的保证[5]。实践证明,秸秆还田可操作性强,农户易掌握接受,是较好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更是现行保护土地资源的需要。基于象州县实际,秸秆还田仍是现阶段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机械粉碎翻耕还田、覆盖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堆沤还田等技术比较成熟,宜加大宣传、示范推广和政策补贴扶持力度[5]。例如,可通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在补贴标准上给予倾斜,鼓励更多农户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2)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农作物秸秆一直都是草食家畜(牛、羊等)主要饲料,但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象州县畜牧养殖业发展态势不佳,存栏量不断减少,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利用需求大大减小。“饲料化”利用是象州县离田综合利用的主要模式,宜加大对养殖户的政策扶持力度,调动农户养殖积极性,鼓励养殖户扩大规模,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秸秆饲料需求量。同时,大力推广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技术、秸秆氨化饲料技术,提高秸秆饲料质量以及牲畜的采食率和消化率。

3.2.2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

在秸秆综合利用成效好的乡镇或村建立示范点(基地),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方式宣传秸秆综合利用成功典型案例,用实例和效益来让广大农户真切看到综合利用的好处。例如,较常见的甘蔗分步式机收技术就是先将甘蔗连叶收获后,再进行甘蔗、蔗叶加工分离,甘蔗加工成蔗糖,蔗叶加工用作饲料或质能燃料,最终实现蔗叶离田利用,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甘蔗秸秆是象州县第二大秸秆量、第一大秸秆离田量,未来要想提高全县秸秆离田利用率,关键就是解决甘蔗秸秆离田利用问题,这也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关键。

3.2.3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分类指导和引导

象州县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坚持宜还则还、宜离则离原则,分类指导和引导广大农户、市场经营主体合理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稈。例如,早稻秸秆主推机械粉碎翻耕还田和快速腐熟还田,晚稻秸秆主推还田培肥和“饲料化”利用相结合;玉米秸秆、蔗梢主推发酵、氨化、青贮等“饲料化”利用;甘蔗黄叶主推覆盖还田和固化燃料发电等。

3.3 加大秸秆转化新技术引进力度,开拓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

制约农作物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的主要瓶颈就是缺乏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带动。秸秆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用处广泛,除常用作肥料、饲料、直接燃料外,还可通过技术转化成气体和固体能源,还是开发建材、轻体板、快餐饭盒、包装材料等环保绿色产品的工业原料[6]。象州县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综合利用技术成熟的龙头企业和秸秆转化新技术,吸纳加工利用县域更多农作物秸秆,不断开拓县域外秸秆利用需求市场,使农作物秸秆用途更多、去向更广,解决现阶段农作物秸秆离田量低的问题,从而推动当地秸秆综合利用。

3.4 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相应机制

象州县应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县域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和奖励补贴机制,不断培育和壮大秸秆综合利用市场经营主体。推动农作物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不能仅依靠农民,必须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加以解决,还必须要有一定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强有力的带动。因此,为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象州县应建立健全奖励补贴机制,给予秸秆市场经营主体更大的扶持补贴力度,解决其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以此激发调动市场经营主体积极性。同时,需要建立秸秆收储专业队伍,壮大现有市场经营主体,不断培育和发展更多市场经营主体,推动当地秸秆收储利用。

4 结语

为解决象州县现阶段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有效推动当地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需要齐抓共管,农业生产主体、秸秆市场经营主体需要积极参与。同时,需要通过加强宣传,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示范、指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秸秆转化新技术,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县域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和奖励补贴机制等,助推象州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 艾平,张衍林,李善军,等.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9,

31(9):234-237.

[2] 陈玉华,田富洋,闫银发,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39(2):67-73.

[3] 张桂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应用[J].农家科技,2018(1):247.

[4] 田尧甫.新形势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2):115.

[5] 李世江,张文选.秸秆还田主要技术模式及示范效果[J].农技服务,2017,34(20):136.

[6] 张俊侠.亳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2):46-47.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宜昌市夷陵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途径及对策
拓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 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吉林省秸秆资源开发潜力及能源化综合利用效果分析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工业化生产现状
环境标准样品在环境监/检测中的综合利用
册亨县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西安洁姆环保公司餐厨废弃物生态处理调研报告
提高驰放气综合利用的效益
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