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市夷陵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途径及对策

2017-03-16陈启银谭克华李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夷陵区综合利用

陈启银++谭克华++李艳

摘要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宜昌市夷陵区找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切入点,因地制宜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通过推行肥料化利用(全量还田)、饲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拓宽秸秆利用途径,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针对主要矛盾提出政策扶持、产业支持、资金投入、宣传引导等相应对策,稳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问题;对策;湖北宜昌;夷陵区

中图分类号 S2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58-02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的观念越来越被全社会认同。禁止焚烧秸秆,科学高效地利用秸秆资源,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将秸秆资源优势转化为可见的经济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村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和途径。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促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宜昌市夷陵区找准秸秆综合利用的切入点,因地制宜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拓宽秸秆利用途径,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

1 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

夷陵区是以柑橘、茶叶和粮食作物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农业大区,传统粮食作物和其他类型经济作物占有相当比重,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秸秆资源丰富。2016年度,全区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达7.79万hm2,可收集秸秆资源总量约37.91万t。其中,玉米秸秆量约16.15万t,占42.6%;水稻秸秆量约6.86万t,占18.1%;油菜秸秆量约3.06万t,占8.1%;蔬菜秸秆总量约6.67万t,占17.6%;薯类秸秆量约3.62万t,占9.5%;其他秸秆量约1.55万t,占4.1%(图1)。

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运作机制,努力开拓秸秆综合利用渠道,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总量达34.24万t,占全区可收集秸秆总量的90.3%。秸秆全量还田25.31万t,利用率66.8%(其中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利用7.71万t,利用率22.5%;腐熟剂熟化还田4.42万t,利用率12.9%;其他自然还田量13.18万t,利用率34.8%);饲料化利用5.85万t,利用率15.4%;能源化利用1.06万t,利用率2.8%;基料化利用1.0万t,利用率2.6%;工业原料化利用0.5万t,利用率1.3%;肥料化利用(传统沤制农家肥)0.5万t,利用率1.3%;未利用的秸秆量约3.69万t,占可收集秸秆资源总量的9.7%(图2)。

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3.1 大力推行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推行全量还田

农作物秸秆由于收获季节性强、产生量大、分散,收集储运难度大、成本高的特点,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因此,秸秆全量还田是目前就地解决秸秆出路问题的最直接的手段[1]。研究表明,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对提高作物产量有利。夷陵区大力推行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主要推广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收获技术和腐熟剂熟化还田技术,全区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面积4.70万hm2,还田量25.31万t,还田率达66.8%。

3.1.1 重点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收获技术。以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为主要抓手,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对农民购置还田机械实施补贴,由区财政挤出专门资金,对新报装的秸秆粉碎还田机具实行叠加补贴,每台再增加补贴2 000元,补贴范围做到全区无缝隙全覆盖,全区现有的47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全部加装了秸秆粉碎装置。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对外来收获机械加强出入口的监管,没有粉碎装置一律不准下田作业,全面提高秸秆粉碎还田水平。全区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收获技术示范面积达1.33万公顷次,消化农作物秸秆约7.71万t。

3.1.2 以项目实施为纽带,促进秸秆腐熟剂熟化还田利用。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开展秸秆肥料化利用新技术示范。2016年度实施“夷陵区农作物秸秆还田腐熟项目”,采购秸秆腐熟剂233.24 t,实施秸秆腐熟还田技术面积达 6 666.67 hm2。通过项目的实施,消化农作物秸秆约 4.42万t,增收稻谷547.5 kg/hm2,平减少化肥投入225元/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引导力度,增加秸秆附加值

充分结合现代畜牧养殖,大力推广秸秆青贮、秸秆养畜新技术,积极推行秸秆过腹还田,提高秸秆转化率,推进畜牧业向养殖生态化、资源循环化发展[2]。加大秸秆饲料化工作力度,协助鸦鹊岭、龙泉、小溪塔的奶牛场开展玉米秸秆青饲料收贮达2万t;协助“夷羊盛”和黄花镇“老高荒”等养羊专业合作社开展干枯玉米秸秆饲料的收贮等工作。全区秸秆饲料化利用量達5.84万t,有效提高了秸秆附加值。

3.3 促进秸秆工业化利用

积极探索水稻秸秆深加工利用,发展水稻秸秆生产草帘、草绳等转化深加工企业,通过工业化、市场化途径解决水稻秸秆出路,同时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在鸦鹊岭镇发展水稻秸秆加工企业9家,这些加工企业全年满负荷不间断生产草帘、草绳,用于蔬菜大棚生产、柑橘购销转运、花卉苗木生产等众多生产流通领域,产品畅销武汉、宜昌、荆州等周边大中城市,市场前景一片广阔。鸦鹊岭镇9家草制品加工企业每年消纳5 000 t水稻秸秆,解决666.67 hm2水稻秸秆的出路,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

3.4 鼓励基料化利用

鼓励区内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农户推广应用玉米、大豆秸秆袋料栽培食用菌技术,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产品,其投资少、见效快,受到农民欢迎。全区食用菌生产利用秸秆资源量约1万t,开辟了农作物秸秆增值利用的有效途径。

3.5 能源化利用

全区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层次较低,秸秆能源化利用总量约0.5万t,主要用途为传统农户炊事燃料,秸秆生物质能源、秸秆气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有待进一步探索发展。

4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技术集成化程度低

近年来,夷陵区农业持续保持高产稳产,农作物秸秆总量在增加,而且秸秆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单一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问题。目前,秸秆综合利用受农艺、工艺措施不配套的制约,秸秆气化、秸秆肥料、秸秆建材等工业化利用程度低,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弱,加工成本高、效益低,消化秸秆的数量有限。综合利用集成化技术相对滞后,没能完全解决秸秆转化难题,秸秆过剩现象犹存[3]。

4.2 季节矛盾突出

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时期,正处于农村抢收抢种大忙时节,换茬时间短,需要大量劳动力。加之近年来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剩余农民大多年龄偏大,难以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得秸秆收集困难、还田成本高。秸秆分散在千家万户,通过人工收集,较难以运输和存放;而秸秆的售价较低,再加上运输等费用,综合效益较低,农民自觉收集农作物秸秆的积极性不高,选择直接废弃或焚烧秸秆的现象依然存在。

4.3 资金投入不足

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短期投资大、长期见效益的工程。尽管这几年国家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尚未形成稳定有效的投入机制和盈利机制,农民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发和企业的发展。由于缺乏有效资金的投入,目前部分相对成熟的技术还停留在成果库里,不能很好地推广[4]。

5 稳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对策

5.1 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继续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先进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开展技术创新,力争“十三五”期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重点抓好秸秆全量还田肥料化利用,进一步提高肥料化利用率,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和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积极拓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大力推广“三贮一化”(青贮、半干青贮、微贮和氨化)技术和秸秆养殖技术;积极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拓展食用菌栽培、秸秆秧盘育苗、花木基质、草坪基料、温室大棚育苗等利用途径;稳步推进秸秆原料化利用,提高秸秆工业化利用水平;探索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试验发展秸秆沼气(生物气化),开拓秸秆能源化利用新途径。

5.2 积极建言献策,争取政策支持

积极向区政府建言献策,争取区政府统一领导和政策支持,以政府引导、财政支持、项目带动等有效形式,统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打造秸秆綜合利用产业链。拓宽财政资金引导范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研究作业机具补贴、还田作业补贴、施用秸秆腐熟剂还田补贴、收储体系建设补贴、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新建企业补贴等多层次补贴的对象、范围、标准和操作规程,提高补贴资金效率。研究产业化项目支持政策,积极培育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主体,鼓励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企业[5-6]。

5.3 加大宣传力度,群众自觉参与

通过电视、短信、报纸、宣传册、群众大会以及示范等形式在秋收和夏收季节开展针对性的宣传,让农民充分了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好处,理解支持并自觉加入到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事业中,早日实现农业生产环境友好、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的目标。

6 参考文献

[1] 韦茂贵,王晓玉,谢光辉.中国各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资源量及其时间分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6):32-44.

[2] 彭春艳,罗怀良,孔静.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14-20.

[3] 陈明波,汪玉璋,杨晓东,等.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14(12):66-69.

[4] 方放,李想,石祖梁,等.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2):228-234.

[5] 高翔.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12):130-133.

[6] 刘新芽.荆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研究[J].荆州:长江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农作物秸秆夷陵区综合利用
拓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 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吉林省秸秆资源开发潜力及能源化综合利用效果分析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工业化生产现状
西安洁姆环保公司餐厨废弃物生态处理调研报告
宜昌市夷陵区公办园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
提高驰放气综合利用的效益
宜昌夷陵区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举办第二届教师素质展示活动
我为群众办件事
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