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日语课程思政融合建设思路及实施路径研究

2024-04-18江小娟张守祥

高教学刊 2024年38期
关键词:建设思路有效融合实施路径

江小娟 张守祥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知识教育与思政元素结合的实践创新,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重要抓手。大学日语课程在近些年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打通“最后一公里”、教学设计不完善、评价机制有待优化等问题。该文探讨以学生需求为切入点,多渠道、多方法、多措施完善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系,使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日常教学全过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大学日语;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建设思路;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2-0173-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practical innovation that combines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new era. It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also an important lever for "guarding a certain channel and cultivating a responsible field". The College Japanese course has achieved outstanding resul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in recent years, but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bridging the "last mile", imperfect teaching design, and the need to optimize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design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methods, and measures, starting from the needs of students, in order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entire process of daily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By moistening things silently, we aim to enhanc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and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cultivating virtue and talent.

Keywords: College Japanes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ideas; implementation path

在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需要充分利用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将思想政治要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启动了课程思政示范课和示范中心的申报工作,课程思政设计研究与实践不断扎实推动与发展,涌现出了各种思政竞赛、示范课、示范中心。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课程思想政治设计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关于如何推进课程思想政治建设进程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一定程度上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来讲是一笔丰富的成果和宝贵的财富。《左传》中高度重视“立德,立功,立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高度重视的“三不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做事和学问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就需要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彰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指导理念,将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日语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下,不断牢固树立符合新时代大学应有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大学日语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也有自己需要守住的特定的课程思政责任领域,在融合思想政治建设思路与有效途径方面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形成协同合力齐头并进产生积极的育人效果。

一  大学日语课程思政融合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各高校都在积极主动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发展。基于大学日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前提,我国许多学者对在日语学科中进行思想政治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学日语课程已逐渐发展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由于在日语专业课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难度与挑战,即思政教育与专业之间缺乏紧密结合、思政教育的原则不明确的问题,因而需要根据其本身的专业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教学体系。日语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于日语专业学生来讲,不但要抓好他们对语言文字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也要重视引导他们把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进行合理结合获得全面的发展。为了加强大学日语课程中思政效果,有必要在讲解外国历史及思想文化传统时,引入海涵五千年澎湃数万丈的中华文化与之进行对比研学,以期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客观来讲,由于大学日语课程直接面对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等主观条件,日语语言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容易渗透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因而其在思政建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大学日语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日语专业建设融合建设,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成效,促进中华文化、中国智慧、中国声音的高质量传播。

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引擎,开展大学日语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培养有家国情怀道德担当的新时代外语人才。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坚持大学日语课程的思政建设,对于培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大有裨益。在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对于日语专业学科来说,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方向,充分挖掘课程内外的思政元素,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大学日语作为日语专业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思辨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应该充分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探讨与推进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蕴含着丰富人文素质的重要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的语言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发展乃至创新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在大学日语课程中积极融入思政元素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积极的效果,大学日语课程兼具人文性的特质,它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学习东亚文化的大门,不断提升学习日语语言文学知识的技能。日语教师可以通过在大学日语课程教学的具体授课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比较,在不断提高民族自信和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一方面,在理论层面有利于贯彻执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推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有助于为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开启有意的“顺境”,导入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人文关怀,不断加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情操。

二  大学日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与现实困境

(一)  大学日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

课程思政在内容输出方面呈现出有别于思政课程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较多的隐性特征,其主要着重于将思政元素与知识理论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在高校实施德育培养人才方面的实践创新。在新时代,需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價值取向,因而必须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要素进行有目的性的提取,然后将思想政治要素融入大学日语课程教学中。所以必须毫不迟疑地将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融入国民教育乃至大学日语课程教育教学中,找到解决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困境的途径,从而认识到高校课程思政的深度联系是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

由于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基于经济社会的需要,日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产生了一些价值引领弱化的消级影响,其主要表现就是不能让专业学习与思想政治素养产生密切的联系。日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强烈信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就能够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来打造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强化学生合格的思想政治态度,帮助学生确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新时代日语专业大学生需要应对各种思潮,日语教师有责任帮助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做出正确选择,而采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一个重要方式方法就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对于大学日语课程思政来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无疑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  大学日语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

当今社会,正确建立社会需求的前提条件是满足日益增长的个体需要。这就是说解决大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实现的目标要以满足大学生的个体需要为合适的出发点,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价值追求。大学日语课程思政的普及在一定范围内有了很大的实现,并且在诸如实训中心建设、学科竞赛、创新产业竞赛方面有了长远的发展,客观上也促进了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的迅猛发展。作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动力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严重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功与否。当今世界在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因而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特别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评价在大学日语课程思政设计的选取上占据重要地位,面对大学生这一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受众,必须从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合理融合维度来客观评价大学日语课程思政体系的形成。

由于存在教学内容较多及课程设置、考核评价不合理等状况,加之大学日语课程过于追求日语语言学习和日本文化涉猎的广泛性,客观上导致文化背景及德育讲解往往只是选择简略而过。因而,为了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必要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和推行上兼顾文化内涵的深入表达,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融合。教书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育人效果则是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基本内容。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思政融合方面,教学设计在大学日语课程思想政治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就需要日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广泛发掘大学日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细致的安排与精心的规划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住日语专业的学科特质,达到相得益彰的显著效果。在大学日语课程中融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日语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大学日语课堂教育教学,以帮助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三  新时代开展大学日语课程思政融合建设的有效路径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高校课程思政融合发展获得了明确的前进方向。在落实课程思政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抓住专业课程整合建设这一抓手,走融合建设的教学设计思路环环相扣构建体系。结合大学日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出新时代开展大学日语课程思政融合建设的有效方法与实施途径。

(一)  注重在大学日语学科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

在飞速变化的当今社会,大学日语作为日语学科的重要课程,在适应学校定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方面积极作为,在响应国家号召培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的专业人才方面需要大胆尝试,从跨学科和日语建设方面加强课程思政融入的方式方法。日语人才不但需要专,更需要红,这是课程思政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以广州理工学院日语专业为例,在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中,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依托学校YUE动外院日语翻译工作室的平台,积极作为勠力同心,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大学日语课程作为校级一流课程,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天然条件。在大学日语课程思政改革建设体系之中,注重通识教育的融入。学生可以学习的不光有人文素养、社会科学、哲学思维、四史和创新思维,更有国家安全和国际思维的雄壮视野。在通识教育的引入中,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学习能力会得到一个显著的质的飞跃。在贯彻教学理念和调整教学目标方面,日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日语课程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综合技能的综合课程。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任务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注重大学日语课程中的思政建设。在日语专业学科的顶层设计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有机地融合到大学日语课程之中,不仅可以实现日语学科又好又快的发展,也能深度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在实现语言、能力、素养协同发展的育人目标的追求下,将艺术语境、内容创新、思想文化等人文情怀引入大学日语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教学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为支撑,构建面向日语专业一系列“课程链”。在大学日语学科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日语专业技能和跨学科知识,还有助于引导日语专业学生在中日文化研究学习等多领域交流。在大学日语课程思政指导下的交往过程之中,日语专业学生能够从政治认同、民族情感、文化素养及道德修养等方面,塑造一种充满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的家国情怀。广州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的多名学生凭借语言优势参与了多个国际访学项目,将语言技能应用到国内外文化的比较之中,加深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并确立文化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在有效提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方面就是一个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客观实践。

(二)  强调在大学日语课程教学实践中融入人文情怀

在大学日语课程教学实践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学科建设的作用已日渐重要。日语教师要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广州理工学院为例,已经逐步增加在线课程的结构与数量,外国语学院的在线课程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活力,激活了日语专业学科融合程度。大学日语课程思政要求以日语专业为核心载体并且以思政元素为重要支撑,其势在必行及有条不紊进行,旨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尝试建立有针对性的日语新课程,创建具有“日语+”特色的复合型专业。在大学日语教学实践中,广州理工学院始终强调注重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加强产教融合协同教育,推进学科创新教育,构建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日语专业一般都有自己的语言实验室,对于广州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而言,日语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但有翻译实训实验室更有数字化语音室。在语音实验室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采取一系列创新型操作,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与学术理论研究能力效用巨大。这样的课堂举措必定可以为课程思政注入新的活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先生强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日语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落实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建设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情感认知一定程度上深受日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示范行为的影响,师生之间不但需要建立良好的互动,而且需要有温度温情。在落实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对于明确中日文化双向互通对比借鉴,改革中日文化内容失衡之积敝有重要作用。日语教师在组织开展大学日语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思政思维与责任意识,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高质量提升。这样推动日语专业大学日语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必定可以促进有广州理工学院特色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体系的开展。

四  结束语

在大学日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动启发及探究创新,让学生在学习日语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坚定民族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日语教师,在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方面,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在大学日语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对于其自身的水平和能力也发挥着较高的“反哺”作用。课程思政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需要的重要环节,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实践中,必须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日常的课程教学,并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重要的现实要求。在价值引领方面,基于日语专业融通中外的优势与特质,大学日语课程可以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在培育时代新人方面作出更多的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苏哲旸,李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课程思政融入研究——以日语翻译类课程实践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2):165-171.

[2] 卜晨晖,方志娟.习近平青年观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高级日语”课程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5):91-93.

[3] 董海礁,赵丽雯,王凤莉.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融入商务日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5):83-84.

[4] 佟占新.高校基础日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施路径研究——以《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1):49-52.

[5] 张微.“三进”背景下大学二外日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3):56-62.

[6] 李清杨.课程思政视域下第二外语日语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64-67.

[7] 孙立成.“文明互鉴”视域下日本文学选读课程考核模式构建探索[J].高教学刊,2022,8(35):132-135.

[8] 于秋芳,高艳丽.“四个自信”视角下的基础日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22(4):54-57.

[9] 李竟雄.POA视阈下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62-64,73.

[10] 崔雪莲.课程思政背景下日本概况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59-61.

[11] 陈姗姗.课程思政视域下日语翻译教学新模态实践与探索[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35(5):104-109,128.

[12] 王丽珠.课程思政背景下日语专业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实践探索——经验教师个案研究[J].高教学刊,2022,8(23):164-167,172.

[13] 周锋.OBE教育理念下的“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策略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2022,43(8):92-95.

[14] 蒲瑋璐.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校“高级日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探讨[J].成才之路,2022(20):113-11.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州理工学院校本研究重点项目“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研究——以大学日语课程教学实践为例”(2022XBZ07)

第一作者简介:江小娟(1987-),女,汉族,河南焦作人,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文学,日本思想文化。

猜你喜欢

建设思路有效融合实施路径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建设思路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浅议我国管理会计现状及建设思路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及体系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