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的混合式教学课堂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4-04-18夏德玲常慧

高教学刊 2024年38期
关键词:项目高职学生混合式教学

夏德玲 常慧

摘  要:混合式教学不单单是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的简单混合,而是教学实践、方式、评价等方面的混合。该研究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导探究理论为基础,从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入手,开展基于项目的“探索-翻转-应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旨在让学习者通过探索、翻转以及应用的学习周期,完成知识的内化,实现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改善教学现状和职业环境,重塑新的职教课堂教学观。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课堂设计与实践;高职学生;项目;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2-0116-04

Abstract: Blended teaching is not just a simple mixture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ethods, but a mixture of teaching practice, space, methods, and evaluation. This research, taki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and the theory of guided inquiry, starts with the key links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carries out research on 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mixed teaching classroo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iming to enable learners to complet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knowledge through the three stages of learning cycle of exploration, flipping and application, realize the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 nature of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status and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reshape a new perspective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 blended teaching; classroom design and practice; vocational students; project; teaching design

2020年2月,教育部印發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之后,依托互联网学习平台及各类在线授课资源,疫情暴发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全国先后开设了107万门在线课程,涉及1 454所高校、103万名教师;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 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在高校从被动接纳到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这种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组织形式,混合式教学也从疫情时期的权宜之计变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本研究从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入手,开展职业院校混合式教学课堂设计与实践研究,旨在让学习者通过探索、翻转以及应用三阶段的学习周期,完成知识的内化,保证学习效果的达成。

一  混合式教学理论溯源

(一)  内涵阐释

1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指教师经过教学设计、学生发生了混合式学习行为的一种教学方法[1]。混合式学习行为通常指学生的学习为线上线下多种学习活动的混合,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线上慕课学习+线下课堂教学。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自主学习,课上老师、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学业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1]。翻转课堂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一种。

(二)  理论基础

1  最近发展区理论

该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2  引导探究理论

引导探究理论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2]。它是指教师运用教学理论、教学实验等教学流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完成学习的一种理论。

(三)  研究现状评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学者就开始对混合式教学进行研究。2000年,《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首次提出混合教学。随后,针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层出不穷。目前,国外对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模式、学习效果等。2006年Graham将混合式教学定义为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结合;2002年Pumima Valiathan[3]提出将混合式教学分为技能驱动型模式、态度驱动型模式和能力驱动型模式;2007年Bliuc等[4]认为混合式教学是“面对面(现场)交互与在线交互相结合的产物”;2017年Thai用实验法对比了四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2017年Diep等[5]用元分析研究得出了将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等教育上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如何使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则是学者们研究的新热点,如2017年Viet[6]研究了师生互动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的梳理,国外研究者对混合式教学的效果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成绩及满意度方面,所不同的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讨。

2  国内研究现状

2004年,何克抗[7]首次提出混合式教学概念;同年,李克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的八个步骤,并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深层次的论述。随后,北京师范大学的黄荣怀教授指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大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效果研究方面,部分学者研究混合式教学下的学生负担、师生信息素养等问题,2014年阮全友等[8]认为翻转课堂对教师的TPACK要求更高;在混合式教学的分类及实践模式研究上,2017年黄映玲等[9]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分为四个维度,2017年杨芳等[10]探索了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结构模式等;在教学设计研究方面,2009年黄荣怀等[11]提出了混合式课程设计的步骤;2012年叶荣荣等[12]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活动的混合式教学课堂模式;在影响因素研究方面,2016年李宝等[13]构建了混合式教学影响因素的层级模型;2017年赵建民等[14]构建了教师接受度模型。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引起了不少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且研究成果丰硕。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较多,如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影响因素、学习分析等,但是对于混合式教学的过程、实施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混合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上的方法、步骤、交互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梳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脉络,调研影响混合式教学的因素,并提出基于项目的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二  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影响因素调研及分析

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推动下而形成的一种教育变革方式。根据经合组织(OECD)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由三个关键要素决定:策略、结构和支持[15-17]。通过对山东省十六个地市的职业院校调研及访谈,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总结出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见表1。

在混合式教学准备方面,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职业院校并没有做好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相关准备,有些甚至已面临着因对混合式教学准备不足而带来的系列问题和挑戰;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直接决定了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职业院校的年轻教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为熟练,中老年教师则较为生疏;职业院校的学生知识断层明显,课前认真准备上课资料的同学其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不准备上课资料的同学。

在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方面,我们发现混合式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对课程进行再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终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但是,我们在调查职业院校时发现,由于师生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设计,加上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等原因,导致课堂上呈现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在混合式教学成效方面,评价数据决定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是很多职业院校都没有建立对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评价机制,二是由于老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并不是每一堂课都有课堂效果反馈评估,综合各方因素导致混合式教学缺少评价数据。因此,在“三全育人”的大格局下研究混合式教学的课堂设计,分析混合式环境下的学习效果及评价,探索以网络平台为主的多元教学情境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基于项目的混合式教学课堂设计

“探索-翻转-应用”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让学习者在自我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探索、翻转以及应用三个阶段,混合式学习达到学习者与实际现象、其他人想法交互而形成知识内化的目的。本文以Linux系统管理与服务器配置(基于CentOS7)的课程为例,进行基于项目的“探索-翻转-应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期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基于项目的“探索-翻转-应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一)  探索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索,激发学生兴趣,主要包括项目选择及参与。在项目选择环节,本文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G(类)大数据班、20G(类)软件班为例,班级内部学生自愿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学习小组一旦确定中途不可调换。Linux系统管理与服务器配置(基于CentOS7)课程,共有15章42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设计都是围绕章节内容进行设计,需要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与思考,并进行实际操作,最终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任务结果。在项目参与环节,首先结合课程内容选择项目。根据Linux系统管理与服务器配置(基于CentOS7)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块可分为基础管理篇和服务器配置篇两大模块,根据教学模块设置不同的阶段性任务,团队成员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分工及探索,总结项目涉及的知识点,最后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了解自身不足,学习项目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等。学生通过此阶段的学习,掌握简单的陈述性的知识,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做铺垫。

(二)  翻转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及反馈,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有意义建构过程。在视频学习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在线学习、讨论和测评等相关的教学活动,并根据项目模块确定课前学习内容、向学生推送教学视频。教学视频主要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泛雅平台为主,并辅助选择网络公开课中的精品课程、慕课等教学平台的成熟教学资源等;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教师通过问题设置明确项目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看视频;视频学习后,教师通过在线测评监督学生学习过程,检验其学习效果;在视频反馈环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提交问题反馈,教师对反馈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安排下一步的课堂活动。通过视频的学习及反馈,让学生自主探究及反思,从而达到“有意义建构知识”的目的。通过此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大部分的理论知识。

(三)  应用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基于项目的应用,包括应用及评估。在视频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答疑。由于Linux系统管理与服务器配置(基于CentOS7)课程涉及很多抽象的概念,理论性比较强,因此需要设置好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薄弱地方,通过问题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而找到问题答案;另外,针对讨论所产生的问题及学生所遇到的重点难点,教师进行系统讲解、梳理内容,让学生掌握知识;随后,需要基于项目进行实际应用。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通过问题引导组织学生集中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于个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对于项目实践问题,教师可让小组成员通过协作解决所遇的难题,最终形成项目的模块化分析及操作结果(成果)。最后,要针对项目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知道自身薄弱的地方,并查漏补缺;教师可根据学生项目完成情况,调整课程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

四  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是未来教育的主要形式。本文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为研究对象,经过20级、21级和22级三个年级共计500多名学生的检验,发现参加这种上课方式学习的学生,80%以上的学生有意愿参加这种上课方式的学习,只有极少部分(5%)学生不愿意接受这种上课方式;76.3%的学生觉得获得了在真实情境下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85.1%的学生能够明显提高考试通过率和学习积极性。另外,通过“探索-翻转-应用”模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次数明显增多,教师上课“满堂灌”的现象明显减少,教师、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都明显提高。因此,此混合式教学课堂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虽然该“探索-翻转-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接受该课程学习的学生数量不多,且该课堂教学模式受教师水平、学生情况及教学支撑等条件制约,还需要通过教学进一步进行实践检验。未来,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推广与应用混合式教学,学校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重构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并引导学生经过“探索-翻转-应用”的过程学习,达到系统性的知识内化,为切实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及实际操作技能、提升育人质效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样本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文.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1998(1):24-27.

[2] YEN J C, LEE C Y. Exploring Problem Solving Patterns and Their Impact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in A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J].Computers & Education,2011(1):138-145.

[3] VALIATHAN P. Blended Leaning Models[J].Encyclopedia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Second Edition,2002.

[4] BLIUC A M, GOODYEAR P, ELLIS R A. Research Focus and Methodological Choices in Studies into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 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2007(4):231-244.

[5] DIEP A N, ZHU C, STRUYVEN K.Who or what contributes to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different blended learning modalitie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7,48(2),473-489.

[6] VIET A N. The impact of online learning activities o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 in blended learning course[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 Knowledge Management,2017,16(4).

[7] 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8] 阮全友,杨玉芹.整合技术的学科和教学知识框架的发展:从TPACK、TSACK到TMACK[J].中国远程教育,2014(11):20-26,96.

[9] 黄映玲,苏仰娜.三合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4):20-23.

[10] 杨芳,魏兴,张文霞.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7(1):21-28.

[11] 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12] 叶荣荣,余胜泉,陈琳.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宄,2012,33(9):104-112.

[13] 李宝,张文兰,张思琦,等.混合式学习中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模型研宄[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1):69-75.

[14] 赵建民,张玲玉.高校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接受度的实证研究——基于DTPB与TTF整合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10):67-73.

[15] GRAHAM C R,WOODSFIELD W,HARRISON J B. A Framework for Institutional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2013(3):4-14.

[16] 郭建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式-统一——再变式[J].中国大学教学,2021(6):77-86.

[17] SHEN P D,LEE T H,TSAI C W. Applying Blended Learning with Web mediate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to Enhance Vocational Students' Computing Skills and Attention to Learn [J].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2011(2):193-209.

基金项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2023年度科研课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职学生信息行为研究”(GXHZWC21421);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信息化背景下基于项目的混合式教学课堂设计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2021LZYJ15B)

第一作者简介:夏德玲(1989-),女,汉族,山东莒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项目高职学生混合式教学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