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考核评价探索与实践

2024-04-18陈聪王轩

高教学刊 2024年38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教育信息化

陈聪 王轩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过程,支持可循证的教学过程记录和形成性考核评价改革。该文以促进新时代教育评价为目标,面向行业需求采用基于能力指标体系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并对可视化呈现方式进行探索。为全面体现学生学习效果、进一步开展学习分析及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学习策略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知识能力体系;形成性评价;多元能力;评价量规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2-0082-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refor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mpowers the teaching process, supporting evidence-based teaching process recording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reform.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mote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adopts a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ability indicator system to meet industry needs, and explores visual presentation methods. To provide a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comprehensively reflecting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further conducting learning analysis, and target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strategies.

Key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system; formative evaluation; diverse abilities; evaluation metrics and indicators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其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是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之一[1]。教育部先后出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多次强调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手段[2]。

在信息技术赋能的背景下,对学习效果开展全过程、多维度评价也成为可能。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强调高等学校评价[3],需注重优势特色专业,突出学科特色、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贡献。传统的“唯分数”等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个人成长及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  形成性考核评价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内外过程性考核评价的研究现状,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1)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激励三个环节,既相互独立、有各自的特点又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而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注重个体差异,以评价对象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为主要关注点,将形成性评价的特征作为判断主要依据[4]。

2)教育评价的功能不应该局限于鉴定性或选拔性,其更为重要的是导向性及促进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应立足于育人,着眼于发展,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在于关注过程,在注重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完善,迭代优化,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实现评价的价值[5]。

3)在形成性評价中,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评价”,进而辅助教师对非智力因素进行考察和评价[6]。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个人学习目标及学习计划、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以及最终所获得的学习效果等作为多维度的立体化评价。评价不再仅仅关注学习的效果,同时关注学习的情态动机和学习方式进程。

目前,面向形成性评价的理论研究开展较为充分,但并未涉及具体的评价指标构建。本课题旨在结合教学实践过程,根据教学能力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同类课程后续落实信息化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二)  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线上教学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推动了教育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融合信息技术的教育平台(含APP)井喷式发展。但存在各平台所开发的通用性功能高度雷同,缺乏竞品分析。同时,功能设计开发以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主视角,缺乏以教师为核心应用者的参与。

信息化教学应用场景规划略显单一,基本局限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及考试。仅仅立足于单独某门课程的知识内容,缺乏对知识体系关联性的体现,如知识图谱的构建、知识能力体系的分析等。应面向不同使用对象进行场景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的功能需求分析不够完善和全面。

此外,考核情况仍然以“唯分数”为呈现方式,不够直观和立体,同时也不能满足多维度评价需求。对于信息化教学平台采集记录的大量过程性学习数据缺乏挖掘、分析和提炼。应根据使用者的行为数据优化呈现形式,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标、能力目标达成度等进行可视化,建立用户画像。

在信息技术赋能的背景下,对学习效果开展全过程、多维度评价也成为可能。通过学生能力达成度分析持续改进措施,将教学过程可视化、可追溯,构成闭环管理,有利于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  教学改革策略

本研究以行业特色专业课飞机系统课程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飞机机型课程为例,授课计划为48学时,其中实验环节10学时,增加了对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与锻炼。以课程考核评价改革为契机,现行考核方案为10%平时成绩+30%实验成绩+60%考试成绩。本课程以现代民航飞机为例,使学生掌握大型民航飞机主要机电系统的设计思想、常见故障现象及其预防、检测、查找和排除的方法[7],以培养符合民航需求的系统工程师为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工程实践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生在解决跨学科问题方面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8-9]。

二  评价量规的制定

技术的发展加速教育进入智慧学习时代,新的时代必将带来重大变革,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关于如何能够将以知识为载体的终结性考核目标转变并升华为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科思维体系成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课程知识体系,提出了以“飞机全寿命周期”为线索的知识-能力体系,并从民机制造业和航空维修业两业融合的视角找寻理论依据,以期为人才培养从知识习得走向能力发展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10]。

(一)  能力目标

在STEM教育中提出四个方面的素养要求[11]:一是科学素养,即运用科学知识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过程,主要表现为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对自然界进行建模等;二是技术素养,也就是指使用、管理、理解和评价技术的能力;三是工程素养,即对技术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掌握;四是数学素养,也就是学生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通过收集民航业务发展的基础数据,对“机务维修人员”的岗位和教育状况进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的人才需求方向。从维修工程管理到航线、定检维修以及航材保障等环节,根据不同业务模块流转情况梳理出相关岗位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各环节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如图1所示。

(二)  知识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方式的转变,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进行规划与整合。通过分解理论授课与实验环节内容,将课程内容模块化,结合教学设计方法梳理能力体系,将课程内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细化,对应构建能力指标体系及知识-能力体系考核指标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结合知识点构建过程考核评价任务库,包含日常练习、考核题库以及与实验结合的任务卡等,同时给出建议学习路径。以飞机电源系统为例,知识点图谱如图2所示。

(三)  知识-能力体系构建

本课程主要在实验教学环节依托虚拟仿真平台采集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研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指标体系和行业需求,共同分析构建了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在不同行为维度的外在表现并设计了观测指标,最终形成12个维度20个观测指标。表1对其中部分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举例说明。

三  形成性考核评价的实施

采用统计结果量化、目标达成度、频率量化和分段赋值量化等方式对指标点进行量化,建立信息化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细化指标[12](表2)。

四  总结与展望

信息技术赋能的教学评价改革仍处于探索与尝试的初级阶段,框架[13]已趋于成熟,但欲纳入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还是非常困难的,只有通过更为专业化且更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活动。仅仅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是无法直接满足教学应用需求的。只有持续不断地探索寻找可采集、可量化的学习过程数据所表征的学习行为,增加对于学习认知过程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构建更为全面的多元评价维度,以更为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评价效果,信息化改革及人工智能技术[14]才能够全面赋能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本项目依托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对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教学中学生表现的过程性学习信息进行采集与量化,但对数据的分析解读以及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并促进持续改进等方面仍有长期的路需要探索。对收集过程性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与评估尤其需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所提出的教学规律,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能力素养。

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为完成对核心能力体系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的把握,从知识体系分解、知识-能力指标体系构建以及评价效果可视化呈现技术三方面设计了以“全寿命周期”工程实际问题为核心,向下分解回溯知识体系,向上抽象凝练能力目标的学科知识图谱结构模型,在揭示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从问题解决触及思维本质,开启了对教育元认知的初步探索。

对10名同学的学习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由于承担本班学生的班主任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新工科信息技术竞赛等项目的指导教师,对学生有较长时间的持续性观察及评价。通过对学习指标的达成度进行了分析,以学生1和学生2为例,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 190223_370857.html?eqid=a2e015ef000148dc00000006644203b3.

[2]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12):5-13.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eqid=c205ee290000226a00000005649017e9.

[4] 高凌飚.關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15-19.

[5] 吴维宁.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6(6):18-22.

[6] 阎淑珍.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3):58-59.

[7] 陈聪,师利中,姜颖,等.以应用为导向的飞机机型课程多维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3):199-202.

[8] 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2):26-35.

[9]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10] 范佳荣,钟绍春.学科知识图谱研究:由知识学习走向思维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32-38.

[11] 秦瑾若,傅钢善.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4):67-74.

[12] 胡钦太,伍文燕,冯广,等.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的关键技术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5):15-23.

[13] 吴立宝,曹雅楠,曹一鸣.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与技术实现的框架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1(5):94-101.

[14] 钟卓,钟绍春,唐烨伟.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智慧学习模型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2):71-78,85.

基金项目: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化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以行业特色专业课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HIE0397)

第一作者简介:陈聪(1982-),女,汉族,辽宁鞍山人,硕士,副教授,飞机虚拟维修实验室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航空虚拟维修与故障诊断仿真、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学习分析。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教育信息化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形成性评价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羽毛球技术教学中的实施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