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静”的魅力

2024-04-18俞敏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怒气出去玩洋洋

俞敏

班里有个孩子叫洋洋,是个有名的淘气包。带这个班不到半年,几乎每个老师都向我反映过他的“光荣事迹”:不是上课唱歌,学动物叫,就是下课“满校飞”,玩“失踪”,甚至连排队放学时也不见踪影……他妈妈反映在家也是个一个让人头疼的“小恶魔”,有个性,有气性,有小聪明。纵观家庭成员,对妈妈的服从程度算是最高的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越发地想挣脱家长的“束缚”。

就拿前几天的事来说:妈妈接完洋洋刚到家,他就看到小伙伴在外玩。他忍不住就想往外跑。“写完作业再出去玩!”妈妈高声提醒才暂时止住了他迈出的脚步。但他“贼心不死”,怎么才能做到快速完成作业呢?很快他就想到了:抄写词语漏掉好几个,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练习题目好几题空着不写。“我作業做完了!”话音未落,人已经闪出了家门。本来妈妈正欣慰自己孩子完成作业效率高,可当她做完饭打开作业本一看,怒气据说可以冲开天灵盖!妈妈把孩子提溜回来时,洋洋嘴里还一直辩驳:“我已经写完作业了呀,妈妈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妈妈让他重新完成作业时他就各种暴跳如雷,边嚷着不写边乱扔东西。最后妈妈束手无策,只能用打一顿来结束这一场闹剧。

听完洋洋妈妈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孩子痛哭流涕,家长怒火中烧的情形,妈妈的话语中也充满着悔恨,难道以后写到作业就要弄得家里“鸡飞狗跳”么?到底有没有好的方法能让孩子乖乖“听话”呢?我沉吟一会儿,说起了另一个孩子的故事:有回家长要求孩子写完一单元作业再出去玩,可是孩子写了一会就想偷偷溜出去。坚定的原则性让家长马上把他叫回来,告诉他:“不完成任务是不可以出去玩,否则要接受惩罚。”不能出去玩耍,让孩子也很生气,一口咬定不写。家长忽视他的怒气不理他,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因为孩子知道家长是一个相当有原则的人,所以只能就范,乖乖去写作业。一会儿他拿着题让家长看,说已经写完了。家长一看有一题空着,就告诉他:“有空题着不叫写完。”孩子不耐烦地说:“我不会。”家长坚信以他的智慧,从题目的难度来分析,这题他肯定会写。但为了间接地让孩子自己解决,家长就说:“行,你把题目念我听。”孩子一念,我提醒了一点,他便茅塞顿开,我就对我的坚持予以肯定:“看,不是你不会,只是你没有走进题里。你把它当作好朋友走进它,就会觉得很简单。”这是在正面暗示孩子,不给他不会的借口,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解决完这题后,他说:“我要出去玩。”我同意:“好的,出去吧,等会我叫你,你要回来,我会给你适当的玩的时间。”这时,千万不要再让孩子做别的,有错订正完再去玩,这样他的忍耐就到了极限,容易爆发,以后也不会信任你,所以大人所说出去的每句话都很重要,它可以建立原则,也可以建立信任。

回顾:在整个写作业过程中,我没有大声说一句话,呵斥,囔囔,不断地唠叨,讲道理,而是掷地有声地摆条件,讲原则,这一切就是静下来的力量,你的静可以降服孩子的躁。静,可以让你思考,想出更有力的说辞和道理。

我告诉洋洋妈妈,面对孩子,做一个能管理好孩子的家长很难,他需要具备一些条件:一、有原则,二、客观,三:有爱,四:有方法(学习型家长)。没有一些人与生俱来就是好家长,而是有观念,有方法。洋洋妈妈听完我的介绍,也是不断点头,连连赞同。

世间,种子的力量很大,它能倔强的钻出石缝向蓝天招手,这是动的力量。对待孩子,需要我们家长智慧地管理,感受静的魅力,让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

猜你喜欢

怒气出去玩洋洋
一起出去玩
不带着怒气做任何事
洋洋兔 编绘
用足思考的定力
用足思考的定力
一鸣惊人
出去玩
竭泽而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