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驱动,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

2024-04-17陈传金

新教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实例生活化数学知识

陈传金

【摘 要】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可从联系生活实例、善用生活情境、注重生活体验、聚焦生活问题等方面入手,搭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支架,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字】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确定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的教学目标,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另外,为推动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思考课堂教学如何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真正做到提质减负。然而,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着忽视学生心智特点对生活的“简单复制”和片面讲授、忽略数学知识的生活实践与运用、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等问题,课堂教学因脱离生活而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应树立“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以生活驱动课堂,使数学课程向实际生活靠拢,创设有“数学味”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此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联系生活实例,丰富教学内容,点燃兴趣点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生活驱动小学数学课堂,关键在于点燃学生的兴趣点。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将具备此种特性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例,使之具象化,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甚至创造的欲望。研究表明,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的代入感越强,学习兴趣和动力也越高。因此,教师应联系生活实例,整合和丰富教学内容,教学观照生活世界,从生活问题出发,捕捉生活现象、挖掘生活实例,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真正将教学植根于生活实践,把教材中符号运算、形式推理、几何知识等内容转换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有同感的生活案例,并通过小活动、小竞赛等鲜活的教学形式营造温馨、愉快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引导学生亲近数学,体验数学魅力。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六上“比”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将生活中与比例相关联的实例进行挖掘,并导入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首先是从“人的身体”这个与学生最直接、最熟悉的实例出发,相继提出“你知道头与身高的比值吗”“你知道脚与身高的比值吗”“你知道心脏体积与拳头体积的比值吗”等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继而将这些问题的答案呈现出来,即1∶7、1∶7、1∶1。接着,笔者提出:大家猜测一下这些与我们的生活是否有关系。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探讨、汇报。继而举出实例,比如:想买一双鞋送给妈妈,但是不知道买多大,只要知道她的身高就可以了;警察在办案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脚印,就能估计其身高……

将这些生活实例引入教学,丰富教学素材,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在身边,使知识学习变成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二、善用生活情境,创设教学场景,激活思维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现实、有趣、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是唤醒学生已有生活体验和知识的“良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教学场景,用生活情境观照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在创设生活化教学场景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视频、实物演示、生活游戏、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课堂生活实践等手段,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客观现实,消除学生对数理知识的抽象感、陌生感,增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活力。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二上“长度单位”的内容时,笔者就创设了生活化场景。在教学导入时,笔者戏言:“今天老师早餐吃了油条,足足有30米。”顿时,学生发出驚叹声和欢笑声,有学生说:“老师,30米也太夸张了吧!吃得下吗?”有的说:“老师,30米有十层楼那么高了哦!锅怎么炸出来呀?”笔者接着引导:“那应该用什么计量单位界定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30厘米。”笔者表扬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身边的书桌、课本、座椅甚至同学的身高,让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计量单位,使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氛围。通过类似的生活情境的创设,消除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抽象感和陌生感,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思维能力。

三、注重生活体验,搭建思维导图,激发内驱力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为保持教学进度,教师有时存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惯性,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存在感。表面看来,教学效率较高,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量,课堂相对流畅。然而,事实上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收器”。由于给予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明显不足,导致学生知识的获取浅尝辄止,难以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致使他们缺乏学习内驱力。所以,教师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主动学、快乐学、深度学”作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生活材料,以生活体验为支点引导学生搭建思维导图,让他们在活动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六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相关内容时,笔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首先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圆柱和圆锥有哪些。学生进入思考环节,找出诸如水桶、米桶、雪糕筒、沙漏等。笔者继续提问:“如何计算这些物体的体积呢?”带着这一疑问,笔者引导学生梳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相关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绘制长方体、正方体与圆柱、圆锥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框架构建及深度学习的过程。把抽象、复杂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转变为直观的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认知,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习真实、真正发生。

四、聚焦生活问题,深化实践应用,生长新经验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价值旨归。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让知识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与生活问题相结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和价值性,生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进而将数学知识内化为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生长生活新经验,实现知识迁移。

例如,在完成人教版四下“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关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就布置了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根据家里的生活开支,将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伙食费等制作成一个图表,用直观的方式反映家庭每月的生活开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又如,在完成“分类与整理”的知识教学之后,笔者布置学生整理书包、整理书桌、整理房间等课后实践作业,并让学生用手机拍摄实践成果。教师在下一堂课进行教学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生生互价,以此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维度、累积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深化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宋晓颖)

猜你喜欢

实例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