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要在“五个要素”上抓实
2024-04-17张兴义
张兴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离开了劳动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劳动渗入我们所养育的人的精神生活中去,渗入集体生活中去,使得对劳动的热爱在少年期、青年早期就成为他的重要兴趣之一。”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我们每一位基础教育从业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深深地感到,抓实“基地建设、专家指导、课程融合、学生实践、组织到位”这五个要素,是劳动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一、基地建设是基础
在小学开展好劳动教育,建设好劳动实践基地是基础。如果没有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就有可能停留在“扫扫地、擦擦桌、洗洗碗、叠叠被”的层面。把握不好,还可能开展成反面的劳动教育——让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扫地擦桌子,让成绩不佳的学生洗碗叠被……让学生以为劳动是一种惩罚,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才干的事!学校劳动基地的建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和学生劳动技能的优劣没有直接关系,有时甚至正好相反。楚师附小建立了两个劳动基地,一个在校园内,一个在校园外。我们对学校空地进行改造,建了一个500多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让三、四年级的学生在班主任、科学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种植茄子、西红柿、辣椒、毛豆等蔬菜。同时,为五年级4个班购买了4个泡沫箱,作为育秧的实践基地。校内劳动基地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方便校外专家和教师开展现场劳动教学。如我们开展“育旱秧、育水秧”时,就是在校内劳动基地完成的。二是方便学生撰写观察日记。五年级学生的观察日记《水稻的一生》就是在校内基地完成的。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校内劳动基地是分配到每一个班的,什么时间浇水,什么时间施肥,都定点定时,责任到人,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四是有利于学生劳动兴趣的培养。学生对他们亲手育的秧苗,格外在意,有时候一天要去观察好几次,秧苗的一点点变化都会让他们欣喜不已。除了校内基地,我们还在距学校3公里外的石坝村租了2亩基本农田作为劳动实训基地。校外劳动实训基地让全体学生都有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并把在学校学习到的劳动知识应用到校外的动手实践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亲身劳动中,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会有更深的切身体会。
二、专家指导是前提
树立劳动理念,掌握劳动技能,形成健全人格和价值理念,这是劳动成为独立课程的意义所在。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学生最喜欢的生产劳动是插秧。我们评估后认为,对学生而言,插秧也是相对安全的生产劳动。但问题是,以80后为主的学校老师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基本上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劳动,都不会插秧。
因此,能否聘请到当地的专家便成为我们能否开展好此项劳动实践的关键。在多方努力下,我们最后聘请了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资源环境与化学学院、楚雄州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部门的专家,指导我们选种、育秧、插秧、管理、收割、晾晒、碾米。同时,专家们还为学生讲授了《争做插秧小能手—稻花香里惜粮源》《水稻的一生》等专题讲座,为劳动实践插秧打好理论基础。
三、课程融合是关键
在小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重在教育而不是劳动,劳动是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的品质,但度怎么把握是一个难题。如果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学生因为感觉到太辛苦而害怕劳动,那我们还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为此,我们以“人人都是劳动导师、处处都是劳动场所、课课都有劳动项目”为目标,构建了全学科均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卓越课程体系。如在开展劳动插秧之前,数学组的教师用几何图形组合设计田的形状,让学生计算面积,告知学生行间距,计算需要插秧的株数;语文教师教学生写插秧;英语教师教学生学习和插秧有關的单词;音乐教师教唱和插秧有关的歌曲;美术教师教学生画插秧;思政课教师讲为什么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目前劳动和学科融合最深入的是科学学科。为了让学生在卓越课程插秧劳动实践活动中学到有关水稻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组积极开发《水稻里的科学》《水稻的一生》等子课题,让学生通过水稻秧苗的培育、插秧的技术、水稻的观察、彩色水稻的育种与种植、施肥、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完成观察、记录自然笔记、制作水稻标本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劳动教育与全学科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教育、实践中感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打好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人生底色。
四、学生实践是核心
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秉承参与一门课程,培养一种兴趣,学习一门课程,享受一份乐趣,学会一门课程,收获一项技艺的理念,系统设计了学生能全程参与实践的育秧、插秧、摸谷花鱼、打谷子、晒谷子、煮粥的劳动课程。组织学生逐一到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劳动实践基地亲身参与劳动实践。按照专家指导、教师示范、学生实践的思路,扎实开展好每一项生产劳动课程,真正体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实践育人的要求。心理学家说,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要一生来治愈。通过开展栽种收割水稻全过程生产劳动,我们深深感到:劳动教育是让学生开心最有效的手段!参加完校外劳动课的学生这样描述他们对劳动课的喜爱:
阳光洒下大地,在这个大家期盼已久的日子里,终于开展了插秧实践活动。以前我总认为热气腾腾的米饭是十分容易获得的,但是从参加这个活动起,我改变了想法。插秧只是收获那白白大米的其中一个步骤,我们从一颗颗种子到一碗碗大米饭,是十分漫长的过程。光是插秧都是十分劳累的,更别说农民伯伯要一个一个步骤完成了。
我踏入田里,想行走几步,可泥土太软了,我的脚直接陷了进去,但农民伯伯更要走上好几遍,实在是太辛苦了!拿到秧苗后,我弯下腰一株株地往田里插,可没插一会儿,我就腰酸背痛了!我看了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咦,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东倒西歪,有的秧苗浮在水面上,有的连叶子也没有了。我本以为是“小菜一碟”,可谁知却惨不忍睹。唉,这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便继续“苦干”把手里的秧苗插完后,再次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没老师插得齐,但是没有损坏秧苗,每一株都站直了。一阵风吹来,秧苗们高低起伏,好像在夸我,是在感谢我……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我不仅学到不少知识和劳动技能,也体验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以后,我要竭尽自己所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组织到位是保障
要开展好小学生的校外生产劳动课,就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学校各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党办负责劳动实践课的宣传和媒体的邀请,办公室负责师生外出安全教育和报备,教导处负责组织管理,德育处负责启动仪式和劳动过程中对学生参与劳动的情况进行评价,总务处负责公交车辆的联系、医务人员的调配、食物药品的准备,教科室负责劳动实践开始前、实施中、完成后学生教师的任务布置、成果收集、汇总、报送等。二是提前谋划,对全体教师的工作进行整体安排。在每年的秋季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安排教师的工作,做到语文、数学教师尽量不跨年级授课。三是提前整理好劳动实践基地,分隔好各班的劳动区域,并提前带领五年级的班主任到校外基地熟悉劳动的流程及如何组织学生有序到达指导区域。四是以周为单位,组织开展校外生产劳动教育。根据不同的节令,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到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插秧、摸谷花鱼,打谷子、晒谷子、种豆子等生产劳动。
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是深入实践“生活即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教育理念最好的载体。它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教师从“教会”到“会教”的转变,真正体现“以学为主”,真正落实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实践交给学生,把体验留给学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