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阶的教学:语言积累、语感建构、语理习得、语意表达
2024-04-17熊建峰
熊建峰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重要任务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对新课标这一论述再阐释的话,笔者认为,语言运用能力的生成和提高,需要经过语言积累、语感建构、语理习得、语意表达四个阶段或环节,这也是笔者经教学实践得出的有效思路。
一、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的基础
积累是语言运用的基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学生的语言、思想、智慧、技巧等积累越丰富,语言运用就越自如,表达就越生动。
(一)明确积累的内容
1.字句段的积累。厚积而薄发,积累越丰富,表达越精当。其一,积累词句。词语不计其数,五花八门,要日积月累。句式千姿百态,各有其妙:有的巧妙比喻,生动形象;有的运用排比,富有气势;有的精选动词,动感十足;有的描绘色彩,画面优美。其二,积累段式。构段方式既包括总分、因果、并列、转折、递进段式,也包括动静结合、由实到虚、先叙后议等段式。灵活多变的段式承载着明确的写作意图,更具表现力。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猴王出世》一课写道:“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表现了石猴自由自在,逍遥快活,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特点。
2.手法的积累。巧妙的表达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积累常见的修辞方法,积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也要积累谋篇布局的方法。只要日积月累,烂熟于心,善于灵活运用,就会妙笔生花。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藏戏》一课的开头:“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三个问句构成排比开头,先声夺人,强调藏戏的三个特点,表达对藏戏的推崇之情,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兴趣。
3.思想的积累。思想指引前进的方向。思想的高度、深度,影响语言运用的精度、力度。名言警句是智慧的结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语文教学要揣摩课文的主题思想或蕴含哲理的语句;课外阅读要鼓励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的“长生果”》一课有个总结句:“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这的确是经验之谈,揭示了写出精彩作文由模仿到创造的必经之路,既要铭记于心,更要积极践行。
(二)拓宽积累的路径
拓宽积累途径,就是要跳出语文课本,既要加强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大量积累,又要走出校门,融入生活,阅读生活教科书,体验大千世界中鲜活灵动的语文。这样广开门路,内外联动,知行合一,才能助力活学活用。
1.以语文教材为轴心。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重要的资源。语言积累要以语文教材为轴心,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对重点段篇要熟读成诵,了然于胸。
2.以优秀书报为经线。书报是知识的载体,心灵的滋养品,生活的良师益友。語言积累要以优秀书报为经线,广泛阅读经典名著和时文报刊,扩大认知视野,创建语言仓库,摘抄精彩片段,分门别类建卡入库,丰富语言积累。如读一读《儿童文学》等杂志,以及文学名著、科普著作等。
3.以社会生活为纬线。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文的百花园,也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言积累要以社会生活为纬线,走进广阔天地,观赏山河湖海、草原平原等自然风光,观赏大桥、高楼等各类建筑,观赏各种节日庆典、体育比赛等活动,耳闻目睹五光十色的沸腾生活,亲身感悟包罗万象的鲜活语文,吸纳鲜活的语言素材。
二、语感建构:语言运用的核心
语感建构就是在语文活动中形成输入型和输出型语感。建构语感,既要在阅读时运用诵读、比较、揣摩、体悟等方式,感悟语言内涵,把握言外之意,形成输入型语感,又要在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中形成输出型语感。
(一)诵读
诵读就是眼、口、耳、脑、心协同并用,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声情并茂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体会语言文字的内蕴,揣摩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精妙,提升感悟语言的能力。诵读,以感受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美,体会人物的容貌、言行、心灵美,感悟文章的语言、手法、内涵美。
(二)比较
比较就是要比出异,求其同,助力培养语感的精确性。语文教学时换一换、改一改、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在比较中领悟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感受语言蕴含的思想情感。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景阳冈》一课写道:“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教学时启发学生把“挨”字换成“奔、跨、迈”,一番比较,学生发现:“挨”表现出武松手脚酥软、拖着疲惫的身子,烘托出人虎搏斗惊心动魄,武松真是一条硬汉。如果换成“奔、跨、迈”,人物形象就会失真,武松是常人,哪能像超人一般神勇?
(三)想象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现象在课文中普遍存在,阅读时放飞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情景,去感受事物的形象,体察人物的内心,感悟语言的魅力,才得真切的语感。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火烧云》有句话:“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教学时提问:这个“烧”字好在哪里?看着它,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景象?一个“烧”字,呈现出天空红彤彤的色彩、火烧云汹涌澎湃的气势。
(四)链接生活
生活是活生生的语文教材。走进生活,阅读生活这部巨著,就会丰富阅历,加深感悟,形成语感;阅读时链接生活,就会真切感悟到语言深刻的意蕴和无穷的魅力。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猫》一课中有这句话:“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教学时首先弄清字面意思——“蹭”是什么意思?“蹭”是怎样的动作?“蹭”是“摩擦”,轻轻地、温柔地“摩擦”。然后联系生活感悟,得到夸赞或做了错事儿,回家后蹭过谁?这样引入生活体验,就会浮现出亲热、温馨、友爱的场景。猫蹭主人的腿,除了跟主人亲近、亲热,还有撒娇的意趣。这说明猫和老舍的关系特别好。一个“蹭”字,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呈现出“人爱猫,猫爱人”的生动画面。
三、语理习得:语言运用的支撑
语理习得是语言运用的有力支撑,是发展语言的关键。语理习得是对语感的理性认识,揣摩并领会语言运用的规律。遵循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规律,语言运用才会得心应手,言从字顺,突出主旨。语理习得影响语感品质的提升。缺乏语理习得,语言运用难以跨上新台阶。
(一)阅读中领会语用规律
语用规律要在语言实践中领悟、习得。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一篇篇典范的语言文本中了解不同文体的要素、特征,领会遣词造句的规律,掌握基本的表现手法,把握篇章布局的技巧,并遵循规律,更好地运用语言传情达意。
1.体会遣词造句的规律。语言文字是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无论是比喻、拟人、排比、设问,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解剖句子,体会其规律。比如教学拟人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其特点和规律,出示顺口溜:拟人如同魔法棒,神奇无比赋能量。橡皮铅笔生隔閡,本子劝说心亮堂。溪流石块能打闹,蜻蜓蝴蝶比歌唱。星星月亮会说话,白云闪电有思想。万物像人有品行,能掐会算出主张。
2.领悟表达手法的规律。文章的表达手法灵动多变,无论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描写,无论是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还是虚实结合,都各有特点。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抓住特点,体会规律。比如教学动静结合描写景物,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其特点和规律,出示顺口溜:形色姿态与多少,事物静止宁静好。动作声音加速度,活动变化真热闹。巧用比喻排比句,表达灵动分外娇。时空变换有顺序,动静辉映文更妙。
3.感悟不同文体的规律。文体,体现出文章的式样特征。遵循文体规律,助力深入阅读。忽略文体特点,阅读就不得其法,不得意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其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等各有千秋,教学时要让学生认真感悟。比如教学小说单元时,为了帮助学生把握小说的特点,可编顺口溜:环境情节和人物,小说构成三要素。自然社会两环境,人物个性受约束。叙述故事不平铺,一波三折有起伏。事例典型感肺腑,形象鲜明如雕塑。语动心神细描述,正侧对比来相助。篇章结构巧安排,主题思想亦突出。
(二)习作时运用语用规律
实践悟规律,实践练技能,要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规律,掌握规律,提升能力。模仿,是借鉴表达技巧、内化规律的最好途径。没有模仿,难以把握规律,也难以传承、创新。模仿,贵在吃透特点,既求形似,更求神似。阅读教学要挑选典型的段篇和独特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掌握语用规律,觅得习作真经。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一课的小练笔: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竹子、梅花、蜜蜂、路灯这些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这次小练笔属于仿写,引导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手法,为单元习作打基础。教学时首先弄清物与人的相似之处。看到竹子、梅花等事物时,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点,由此想到的人具有这样的品质吗?看到竹子,会想到谦虚、刚正不阿的人;看到梅花,会想到凌寒傲雪、坚强不屈的人;看到蜜蜂,会想到勤劳、无私的人;看到路灯,会想到默默无闻、尽职尽责的人。然后,回顾课文的写法。“借物”是手段,“喻人”是目的。“借物”是前提,只有具体写出了所借事物的特点,“喻人”说明的做人道理才有落脚点。“喻人”是核心,在“借物”的基础上把议论写清楚,明明白白地写出“喻人”的内涵。
四、语意表达:语言运用的目的
语意表达是语言运用的目的。让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传情达意,出口成章、口吐莲花,下笔成文、妙笔生花是语文教学梦寐以求的目标。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善于借用、化用、创新独具表现力的语言,努力写出有新意有情趣有思想的佳作。
(一)优化口语交际,激励敢说会说
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提升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夯实口语教学。教材中安排的交际话题多种多样,教学时针对不同的交际类型,创设交际情境,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倾听、陈述、转述、对话、劝告、反驳、建议、评价能力。然后,搭建交际平台。结合班级学情,营造交际氛围,引导学生成段地表达,言之有序、有理、有据、有情、有文采。在阅读课、习作课、书法课等课堂上,开设三五分钟的“交际小课堂”:讲读课文,活用“说”——概说、变说、扩说、补说、续说、想象说;设计议题,争辩“说”;开展活动,表演“说”;挑选角色,模拟“说”;影视书报,评议“说”;生活见闻,自由“说”。这样就能夯实口语交际,促使学生敢说会说。
(二)夯实单元习作,奔向乐写会写
习作是认识水平、思维能力、思想境界和语言表达的综合体现。夯实单元习作,提升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精心编排了单元习作训练,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既写记叙性、说明性文章和想象文,也写常见的应用文。其要求逐渐提高,表达灵动多变。
中高学段习作能力的核心要素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能力的核心要素设计,有梯度,螺旋发展,既注重创设情境,激发表达兴趣,唤起生活经验,培植表达自信,又注重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表达方法,并在习作实践中运用所学方法,促使学生化知为能,使学生有话可写,直奔乐写会写。比如三下和四上侧重关注作者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四下、五上侧重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四下向高年级过渡;五下侧重学习写人的多种方法;六年级关注点面结合写场面、围绕中心意思写、分清主次详写略写。
中高学段想象习作设计
想象力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培养想象能力是习作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语文需要想象,没有丰富的想象,就写不出精彩的习作。从上表看出,中高学段把想象习作摆上了重要位置。中年级的话题较宽泛,注重激发兴趣,鼓励大胆想象,写自己所想;高年级对话题有所限制,有助于鼓励学生根据情境,展开合理想象,鼓励学生乐于表达。不管哪个学段,什么题材和要求,紧扣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把握训练梯度,关注训练变化,调动生活积累,张开想象翅膀,只要认真挑选题材,巧妙谋篇布局,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就能逐步写出精彩习作。
(三)鼓励自由练笔,练就生花妙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大千世界的一切都是自由练笔的源头活水。鼓励学生链接自己的生活、学习、玩耍、思想,主动自由练笔。自由练笔不限话题,灵活表达。语文教学要创设情境,拓宽路径,引领学生仿写经典段篇、描写各色人物、记叙事情活动、描绘自然风光、介绍各类事物、畅谈读书心得、报道新闻时事、撰写研究报告、评议热点事件、畅谈梦想心愿等。学生若能主动练笔,勤于练笔,日久天长,就会笔下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