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课堂为主阵地,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2024-04-17叶静
叶静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提升科学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本文主要以小学科学课堂为主要阵地,探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并且参考大量文献资料,总结出以下几条策略,以供参考。
一、情景化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情境式教学能够达到立体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其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自主探究意识。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要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有探究的条件和意愿,使其融入情境,边探究边感悟。
以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三课《日食》为例,日食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神奇的现象,但极少出现,学生们没办法亲身经历。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直观地展示了日食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随着视频的徐徐播放,圆圆的太阳慢慢地发生变化,忽然,一位学生兴奋地和同伴说:“快看,快看!太阳被‘咬去了一小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发光的部分越来越少,天空越来越暗,最后地球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随着日食的发生,我还特意拉上了窗帘,让氛围感更足。虽然是视频里的场景,可学生们仿佛真的经历了日食一样,纷纷惊呼:“哇,好神奇……好黑呀……”他们的探究欲十分强烈,探究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纷纷表示要探究日食的原理。
通过情境创设,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将学生们带到科学的现场,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相信在那一刻,科学的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悄悄种下。
二、问题式教学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主要是通过设问答疑这一环节来实现的,适当的设问答疑不仅能答疑解惑,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又无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所以教师的设问、提问、解答等要巧妙科学,既要有启发性,又要留有余地。因此,教师在设问答疑环节一定要拿捏得当,具有一定的技巧,从而“迫使”学生主动地在教材以及活动中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以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第二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同学们,咱们知道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那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一问题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激起他们思维的碰撞。当学生们联系生活,列举一些现象来证明各自的观点后,教师小结:“既然同学们的观点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接着教师边出示材料边提问:“我们都知道,纸遇到水会变湿。假如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团会湿吗?”这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典型实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验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现象进行预测,并注意追问学生:“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对于一些精彩的观点,教师可以用概括性的词语记录到板书上,为后续的研讨做准备。实验结束,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纸团没有湿。虽然这一现象让很多学生感到惊奇,但他们还不能够用空气能否占据空间来解释这一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再次假设并提问:“刚才杯子是竖直倒扣入水中,那如果将杯子倾斜倒扣入水中,又会怎样呢?”各小组按要求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纸团湿了。教师根据这一汇报设问:“当杯子倾斜倒扣入水中时,除了纸团湿了,你们还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答道:“水里冒泡了。”这一现象对于推断空气能否占据空间十分重要,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汇报连环设问:(1)师问:“这些气泡是什么?”生答:“是空气。”(2)师问:“哪里来的空气?”生答:“是杯子里的空气跑出来了。”(3)师问:“那你能试着解释为什么倾斜倒扣杯子纸团会湿,而竖直倒扣杯子纸团不会湿?”生答:“当杯子倾斜倒扣入水中时,杯子里的空气跑出来,水就进到杯子里,纸团就湿了;当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时,空气占据着杯子里的空间,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通过这样有逻辑、有层次的设问答疑教学环节,教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强化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它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
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第二课《用气球驱动小车》为例,教师课前为学生准备小车、大小不同的气球、不同粗细的气球喷管、细绳、剪刀、胶带等材料。实验前,教师要明确实验操作的方法、观察的重点和记录的要求。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气球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的关系,感受反冲力。随后,让学生分小组重复实验,得出气球喷气方向和气球运动方向相反的结论。最后,教师引出反冲力的概念。接下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气球的反冲力来驱动小车,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组装和测试气球小车。在测试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能使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并组织学生自主设计进行探究。通过这个实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不仅直观地感受到反沖力,还认识到反冲力越大,动力越足,小车行驶得越远。
四、运用激励性语言
在教学中,激励性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在学生的心中,教师是绝对权威和正确的存在,因此,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培养小学生探究兴趣的有效手段,而且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激励中获得自信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