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思考

2024-04-16陈瑜

考试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双减背景

陈瑜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而通过应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可有效地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也有利于语文教师应用减负提质的策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双减”背景;减负提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1-0049-04

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创设适合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好地优化语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高效地学习,真正地实现减负提质,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一、 通过“求异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语文教师应用一种单一化的教学思维,在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大都会应用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思维、教学认知让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就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样的思维定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思维的固态化,学生较难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学习,由于学习思维受限,导致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会形成思考具有局限性,难以进行思维的拓展,从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发展。而通过应用“求异性”教学法,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并能够学会应用发散性思维,基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思考学习问题,拓宽学习视野,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客观全面地看待学习问题、紧密围绕学习问题提出全新的学习见解。学生可基于发散性思维,从多元化视角看待学习问题,得出客观全面的学习认知,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例如,在教《乌鸦喝水》一课时,由于以往传统的认知视角下,人们都会赞赏“乌鸦喝水”所体现出的乌鸦的聪明智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都是以一种正面的、褒扬的方式对“乌鸦喝水”的行为进行论述,并进而得出“乌鸦喝水”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学习见解。原本这样的学习见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教师如果在教学当中单一化应用这样固定不变的学习见解,学生就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思维定式。当学生只会以一种固定的学习思维进行学习,就无法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学习问题。当学生在面对学习问题时,即会出于思考的惯性,应用一种固有的思考模式考虑问题。这样一来,受限于思维视角的单一化,学生就会出现思考问题不客观、不全面的问题。因此,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基于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学习。教师可围绕课文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拓展性、开放性的学习问题:“①同学们在学习了本课之后,你认为乌鸦喝水的方法是否正确?②请同学们论述这一方法具有哪些合理性与不合理性?③同学们是否有其他更好的乌鸦喝水方法?”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这些问题,学生们通过学习思考、互动交流之后,能够得出自己的学习见解。针对第一个问题,一些学生认为乌鸦喝水是一种聪明的解决喝水问题的方法;一些学生认为乌鸦喝水是一种费时费力的笨办法。针对第二个问题,一些学生认为乌鸦喝水是乌鸦积极想办法解决喝水问题的表现;同时,乌鸦会用小石头填充到水瓶里,使水位升高从而喝到水。这样的喝水方式体现出乌鸦的聪明智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一些学生则认为乌鸦喝水是一种费时费力的笨办法,因为它需要飞去找小石头,慢慢地将石头放到水瓶里才能喝到水。针对第三个问题,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乌鸦喝水”的新想法,一些学生提出了寻找水源的办法,认为水瓶里的水存放时间很长,水质不好。乌鸦喝了有害健康,它应去寻找附近的小河、湖泊喝水。一些学生提出了乌鸦可用中空的长小麦秆的办法,将小麦秆放入到瓶子当中,就能够很快喝到水了。教师所提出的这三个学习问题,能够通过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进行语文学习。同时,这些学习问题,可使学生突破“乌鸦喝水”是一种唯一正确合理的喝水方式的思维定式,能够学会运用发散性思维,提出乌鸦喝水的各种方式方法。这样一来,就能够较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以“求异性”的学习法,运用发散性思维看待学习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学习结论。这样的学习结论,能够让学生从多元化的视角去看待学习内容,从而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更加深入全面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 采用体验式情境阅读方式,拓展学生丰富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在“双减”的背景下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教师就应深入剖析以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具有哪些問题,如何通过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应用体验式情境阅读,可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当中进行课文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让学生融入体验式情境当中进行阅读学习,并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体验式学习,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高效地进行语文阅读学习。

例如。在教《武松打虎》一课时,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在这一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只能按照常规的阅读学习方式进行阅读学习,难以获得真实的情感获得情感体验,也无法深入理解与掌握课文知识内容。在开展体验式阅读学习时,首先,教师应分析这篇课文当中重点描写了“武松打虎”的场景。因此,教师可创设一个良好的武松打虎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体验式的情境阅读的方式,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武松打虎的氛围。例如,当学生阅读到课文当中描写的在景阳冈上老虎出现的场景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阵阵的“虎啸”声,学生听到“虎啸”声之后,虽然还未见到老虎,却感受到老虎似乎来到了同学们的身边。通过这种“未见其虎、先闻虎声”的情景渲染,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教学情境当中,学生可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虎啸”声,想象老虎的形象。当学生们阅读到“武松打虎”的课文段落时,虽然课文当中也用文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武松打虎的场景,但是平面化的文字难以让学生直观化地认知与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换言之,学生难以通过文字阅读的方式,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武松打虎的场景。而通过充分应用动态化的多媒体视频,能够让学生进行直观化的语文学习,如利用多媒体视频呈现出动态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情境当中,进行体验式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可再利用多媒体播放“武松打虎”的影视剧视频片段,景阳冈上晚风吹拂过山林沙沙沙的风声、武松与老虎殊死搏斗的声音、老虎被武松打伤之后发出的嘶吼声。学生们可一面朗读课文知识内容,一面进行丰富的联想。从而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感受武松打虎的真实场景。教师可立足于此,通过学习讨论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当中讲述自己的通过体验式情境阅读,具有什么样的阅读体验,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学习见解。学生们所发表的阅读学习见解,会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进行阅读学习讨论;所提出的学习见解,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应用体验式情境阅读,可有效地拓展学生丰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利用丰富想象力进行学习体验,能够高效地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学习与掌握更多的语文。

三、 应用“参与式”学习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可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师应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将以传统的以教师为数学主导的语文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即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教师可充分应用“参与式”学习法,让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参与式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到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生只要具备了创新思维,就能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通过深入剖析语文知识内容,以创新思维升华和提炼出语文教学内容中的思想与内涵。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体现出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创新意识进行创新学习,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传统的理论式的语文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教学讲解。这样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完全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亦步亦趋地进行学习。在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形成学习的思维定式,导致学生不具备创新思维,难以有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而通过合理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创设“带你游桂林”的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导游”“游客”等人物角色,“导游”会引领“游客”游桂林。在多媒体视频中播放美丽的桂林山水。教师可指导“导游”从课文描写桂林山水的段落中改编成导游词。例如,可依据课文当中描写桂林山水“秀”与“险”之美编写导游词。“导游”会引领“游客”一面观看多媒体视频上的桂林山水的风光纪录片,一面进行景物介绍:“大家看看这些桂林的山像哪些人物与动物,大家看这座山峰像不像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这座山峰像不像一个力大无比的巨象?这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像不像一匹骆驼?这长长的山峦远看像不像是一块翠绿的屏障?那低矮的山包像不像新生的竹笋?在我们桂林有险峻的群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当“导游”面对着多媒体上的景物逐一讲述桂林山水的美景时,学生能够将多媒体上的景物与课文知识内容进行紧密联系,真正做到将真山真水与文字描写相互融合。学生仿佛真正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在亲近视频中的山水时,既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文知识内容,还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如此一来,學生们会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记忆语文知识。教师还可围绕这篇课文结尾的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积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桂林山水具有什么样的景物特点?当人们乘坐游船游漓江时具有何种感受?学生们会结合在参与式学习法当中所获得的学习体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游览桂林的情景。由于学生是通过融入教学情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因此,学生讲述的游览心得体会,是学生内心当中真实的心理认知,可使学生基于这样真实的心理认知,更加深入地去学习掌握语文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基于理解的基础之上,更好地进行学习想象;并通过学习想象的方式,在自己的内心当中构建一个唯美的意境,将课文当中描写的桂林山水之美与自身所观察体验到的桂林美景进行相互融合;最终形成自身对桂林山水的特有认知,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融情入景地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自我的真实的心理体验,并对课文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创新意识进行语文学习。

四、 应用拓展性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不仅应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创设拓展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拓展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能够学习掌握更多的生活当中的语文知识,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将语文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进行紧密联系。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深切地体会语文知识具有的实用性。同时,学生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当中,也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的学习实践能力。学生只要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就能够基于学习实践的视角去看待语文学习,通过生活化的语文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知识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合理地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语文教师可通过深入剖析语文课文的知识内容,寻找出课文当中所蕴含的生活化元素,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语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寻找雷锋”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与教师可组织班级学生到社区进行学习实践,在地铁上、公交车上看人们相互让座的行为;在马路上,看到中学生搀扶老人过人行横道线;看到在社区打扫公共卫生、发放公益宣传资料的青年志愿者。教师可安排学生通过拍摄的方式记录下这些“雷锋”做好人好事的情境,并选取一些拍摄得较好的照片到校园宣传栏进行宣传展示,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说明。通过这样的拓展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雷锋叔叔”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一个个充满了爱心与奉献精神的普通人。其次,学校和教师可安排学生到社区的敬老院、儿童福利院,通过进行“学雷锋叔叔、爱心奉献做好事”的志愿者活动,教师应在开展活动之前,创设活动的目标与任务,让学生围绕这些目标与任务,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小学生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通过这样的义务劳动,学生可看到敬老院老人们慈祥的面容与欣慰的目光;儿童福利院孩子们天真的笑声,就会感到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通过这样的爱心志愿者活动,使学生真正地懂得在社会当中“雷锋”是无处不在的,通过学习雷锋,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新时代雷锋精神,还能够懂得一个人应该做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通过进行开放性的语文学习活动,既可让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还可通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的语文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地进行学习。在整个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学习实践活动当中,既能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还可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以及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更加深入全面地促进语文学习水平的发展。

五、 结论

总之,在当前“双减”背景下,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思考。教师可依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创设适合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使学生能够学习与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倩倩.“双减”背景下助力高中英语教学减负提质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14):117-119.

[2]彭宝珍.立足“双减”,优化设计——谈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减负的有效策略[J].教师,2023(12):12-14.

[3]周雯.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有效落实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3(6):61-63.

[4]刘春燕.减负增效——浅议“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2(43):1-3.

[5]冯迎红.“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实践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2(33):80-82.

[6]陈亚丽.“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质提效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36):32-36.

[7]黄元梅.“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探析[J].启迪与智慧(上),2022(9):62-63.

[8]张超.“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落实减负提质的路径探究[J].快乐阅读,2021(20):56-57.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双减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心灵之窗
区域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