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语境下大学校史文化育人新路径探索

2024-04-16李巍男

传播与版权 2024年6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校史融媒体

李巍男

[摘要]校史文化蕴藏丰富的育人资源,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大学校史文化既具有高等教育战线的共性特征,又凸显鲜明的学校个体特质,蕴含精神文化、科学理想、人文情怀等育人元素。笔者认为,高校要抓住融媒体传播契机,挖掘校史文化中的育人元素,创新校史文化话语表达,构建“融媒体+

校史”的校史文化传播新模式,让校史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充分发挥校史文化的育人价值。文章阐述大学校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育人价值,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分析江苏科技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元素,探究融媒体时代大学校史话语传播新语境,提出融媒体语境下大学校史文化育人新路径:丰富校史文化传播媒介,实现校史话语的多元化;拓展校史文化表达场域,增强校史话语的共融性;打造校史文化精品项目,提升校史话语的互动性;开发校史文化产品体系,凸显校史话语的人文性。

[关键词]融媒体;校史;文化育人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2]。这为高校开发校史文化资源、发挥校史文化育人功能提供了思想遵循。校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是大学以文化人的重要载体、立德树人的生动素材,也是爱国爱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媒体理念和技术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传播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从传播学视角审视,大学校史话语传播语境发生了变化,大学校史话语传播的媒介和平台也得到拓展。基于文化传播视域,高校深入挖掘校史文化中的育人资源,探讨融媒体语境下校史文化表达的新策略,对充分发挥校史文化育人功能、提升文化育人工作成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融媒体语境下,高校创新校史文化话语表达,构建“融媒体+校史”的校史文化传播新模式,有助于展现校史文化魅力,激发大学生对校史文化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更好地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大学校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育人价值

大学校史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孕育、在丰厚的办学实践中积淀的精神财富,承载着大学的历史底蕴、文化传统和精神特质。“校史文化以高校历史为渊源载体,以存史育人为特色功能,是学校历史发展沿革中实物载体与精神意蕴的综合。”[3]大学校史文化与学校的发展历史紧密联系,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充实、升华,注入新的时代特色。大学校史文化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在师生的学习生活中、在广大校友的奋斗史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对学校师生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深远影响。

大学校史文化独特的育人价值体现在:校史烙刻鲜明的时代印记,是国家民族命运轨迹的折射,大学生学习和了解校史,有助于培养家国情怀,激发爱国之志、报国之心;校史是一所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史,也是一所学校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大学生学习和了解校史,有助于汲取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校史具有榜样示范教育功能,大学生学习和了解校史,有助于了解校情中的典范人物和典型事迹,成长成才。

二、江苏科技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元素

大学校史文化是时代发展的纪录和缩影,既具有高等教育战线的共性特征,又凸显鲜明的学校个体特质。文章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分析发现其校史蕴含精神文化、科学理想、人文情懷等多种育人元素。

(一)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

创办于1933年的上海私立大公职业学校是江苏科技大学追溯的办学源头。该校秉承实业报国的信念,贯彻“使一般青年,退则为社会生产之份子,进则为国家建设之人才”[4]的教育方针,曾在抗战期间,迁往重庆,于烽火中艰难办学,参与“一元捐机”活动支持抗战,为战区贫寒学生提供生活补助金,为参战将士子女提供就学机会,为战时国家建设及生产事业培养人才,深植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江苏科技大学发挥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引导、教育大学生常怀爱国心、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涵养家国情怀,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学校发展奉献青春力量。

(二)矢志担当的价值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各项建设事业百废待兴,对船舶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江苏科技大学的前身)应运而生,这是1953年组建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与新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深度融入国家船舶工业的发展历程,将“兴船报国”内化为学生始终不渝的使命追求。我国首艘核潜艇、“981”钻井平台以及“山东舰”“蛟龙号”“奋斗者号”等大国重器的建造中都有江苏科技大学的贡献。江苏科技大学被誉为“中国造船工程师的摇篮”,其积极发挥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自觉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三)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江苏科技大学的发展史也是艰苦创业、攻坚克难的奋斗史。在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建校初期,学校坚持边搞建设、边教学,师生用毛竹、稻草搭建临时教室,在“三处上课、四处办公、五处为炊、六处住宿”的艰苦条件下奋发图强、磨炼意志,并于建校第二年,向国家输送了445名急需的舰船工业技术人才。1970年,学校从上海整体搬迁到江苏省镇江市,这是江苏科技大学发展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师生克服困难,坚持办学,并于1977年,建造出江苏省第一艘千吨级油轮“鲁烟油2号”。江苏科技大学发挥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引导、教育大学生传承先辈的优良品质,以积极的姿态和昂扬的斗志投入人生征途,脚踏实地、顽强拼搏。

(四)心系国防的军工情缘

江苏科技大学与船舶工业的血脉联系造就了自身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也孕育出深厚的国防情结。自1962年始,学校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八作风”作为政治课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开展贯彻“三八作风”的学习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半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这对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培养和优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培养的人才踏实肯干、吃苦耐劳,迅速成长为造船工业战线上的技术、管理骨干,为我国造船工业发展和海军装备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是江苏省首家海军后备军官培养高校,海军国防生培养也成为学校的特色优势,这是心系国防、投身军工的志向的传承与延续。江苏科技大学发挥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行业理想,热爱行业、扎根行业、奉献行业。

三、融媒体时代大学校史话语传播新语境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我国已经迈入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是融合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的媒介载体,其特征是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5]。在融媒体时代,大学校史话语传播生态、语境发生了变化。

(一)理念更新,用户至上

在融媒体语境下,传播学意义上的受众概念已经被营销学意义上的用户概念全面取代。从受众到用户的转变,意味着大学校史话语传播的对象—大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高校要树立用户思维,建构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从用户需求、用户态度、用户行为和用户体验等维度关注融媒体语境下的大学校史话语传播。当前,大学生主体是00后,他们是与移动互联网共生的一代,被称为“数媒土著”,具有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等鲜明特质。在大学校史话语传播过程中,大学生渴望多元化的接收渠道、以碎片化为主的接收方式、注重参与度的用户体验。在新形势下,高校要更好地传播校史文化,必须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用户特征,基于用户需求,以大学生感兴趣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制订“年轻态”的校史话语传播策略。

(二)樣态多维,内容增值

当前,融媒体改变了媒体传播范式,打破了不同媒体之间独立存在的状态,促成新旧媒体内容的融合,实现了话语的互文传播。所谓互文,指不同媒介内容产生交融,强调媒介文本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映照,从而产生内容增值的倍增效应。在融媒体语境下,校报、网站、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媒体交融共生,在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多维样态的互动传播内容中实现了意义增值。同时,融媒体发展浪潮促使高校打破传统的网站、校报等校园媒体相对独立的存在形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传播优势,加大媒体融合建设力度,打造校园融媒体传播矩阵。在融媒体语境下,大学校史话语传播样态由传统的单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转变为多种传播样态的融合,并衍生出移动直播、短视频、Vlog等新型传播样态,真正实现内容的多维度、立体化传播,使大学校史话语样态更加丰富,大学校史话语的传播力进一步提升。

(三)技术赋新,增强体验

大学校史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集合体,通过一定的媒介形式来表现和传达丰富的精神文化和育人元素。传统的大学校史话语传播依托物质载体或实体场域,如校史馆、档案馆、校史书籍、校史专题讲座、校史主题课程、校园历史建筑等,形式较单一、场景较固定、用户体验感不足。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融媒体实现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手段的融合,使大学校史话语传播的媒介形式更加丰富,如VR全景作为新生的传播媒介,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构建虚拟环境,为用户提供不一样的沉浸式体验,让大学校史话语“活起来”,以大学生喜爱的样貌重新呈现。

(四)双向互动,精准传播

融媒体语境的重要特征是传播者与用户在传播过程中共同参与、平等对话、沟通交流,实现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实时互动。双向互动指传播者“一元发声”的主体地位被打破,用户拥有了“发声”的权利和自由。在融媒体语境下,用户可以深度参与内容生产全过程,通过参与微博话题评论、微信公众号留言等方式表达自身的观点。实时互动指用户可以通过视频弹幕等方式实时发表评论。此外,用户还可以自主创作、自主生成内容,产出融入用户思想的全新内容,并通过自媒体渠道自主发布,达到传播者与用户之间更深层次的互动。高校可以基于大数据技术,全面地掌握大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行为习惯,构建用户画像,精准推送个性化的内容,增强大学生对大学校史文化传播的黏性,提高他们参与大学校史文化传播的活跃度。

四、融媒体语境下大学校史文化育人新路径

融媒体语境给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校史话语的创新性表达培植了肥沃的土壤。在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要将校史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就要主动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时代潮流,充分发挥融媒体传播优势,重构校史文化育人的话语表达体系,创新校史文化育人的话语表达策略,在新语境下实现“新瓶装旧酒”,在与融媒体深度融合中赋予校史话语时代气息,努力构建具有亲和形象的校史话语体系,提升校史话语的传播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一)丰富校史文化传播媒介,实现校史话语的多元化

在传统的大学校史文化传播体系中,传播媒介种类不够丰富,且以单一的平面化表达为主,日益凸显局限性。例如,校史书籍和校史馆作为传统媒介,虽然能够相对系统地呈现校史文化全貌,但是校史书籍以文字叙述为主,校史馆以图文展陈为主,表现手段较为单一,难以调动“Z世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下,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日益丰富,高校紧跟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打造以“两微一端一抖”为核心的融媒体矩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媒体传播格局,能够促使校史文化融入时代,融入校园媒体新生态,破圈传播,彰显活力。一方面,高校开发校史文化传播新媒介,实现校史话语的多维度表达。高校应善于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进一步丰富校史文化传播途径,构建校史话语传播立体网络,拓宽维度,以创新视角呈现校史文化。另一方面,高校开发校史文化传播新形式,实现校史话语的立体化表达。高校应利用新的传播媒介,为校史话语转换表现形式提供新平台,如推出“校史故事”音频、“讲解员带你逛校史馆”短视频、校史动画等融媒体产品,利用音视频融合等新形式讲好校史故事。

(二)拓展校史文化表达场域,增强校史话语的共融性

传统的校史话语场景载体为校史馆,受技术条件限制,校史馆大多通过传统展厅、历史雕塑、仿古设计、场景复原等传统静态手段展示校史文化,而融媒体技术可为拓展传统校史场馆价值、延伸校史话语表达场域赋能。也就是说,融媒体技术赋能传统校史场馆,可以拓展校史文化表达场域,开阔校史话语新视野。一方面,在融媒体语境下,高校可以突破校史馆通过传统展厅、历史雕塑、仿古设计、场景复原等传统静态手段展示校史文化的方式,借助VR、AR、全息影像、3D技术等前沿科技手段,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于一体,实现对校史文化的多维、动态、体验化的展示效果,营造出“共情”场景,更好地动态展现校史文化。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发挥融媒体泛在化的特点,开发数字校史馆、虚拟校史馆等新型校史馆,满足不同地域的师生、校友随时随地参观校史馆的需求,并通过融媒体将校史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域,覆盖更广泛的群体,进一步扩大用户范围。值得一提的是,虚拟校史馆与实体校史馆并存,可以使校史话语实现虚实共融共生,使用户在真实与虚拟的碰撞中走近校史,获得独特体验。

(三)打造校史文化精品项目,提升校史话语的互动性

高校要提升校史话语的亲和力,突破点在于使学生深度参与其中,寓教于乐,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深刻感悟,从而达到校史文化育人的目标。传统的校史文化专题讲座、校史主题课程以单向的“传—受”为主要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主动参与度不高。高校要提升校史话语的亲和力,提高校史文化的传播实效,就要利用融媒体,通过同步直播、视频号在线发布等方式,为“一站到底”校史知识大赛、校史故事大赛、排演校史剧等活动助力,并开发“校史知识闯关游戏”小程序,围绕校史发展脉络、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跡等进行设计,如推出仿真历史人物、历史场景等,嵌入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增强游戏代入感,打造一系列校史文化精品项目,形成自身独有的“校史文化IP”,甚至开发小游戏的在线互动、远程拍照打卡等功能,从而提升学生参与度,实现学生与校史文化的互动,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校史文化,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校史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校史文化育人的目标。

(四)开发校史文化产品体系,凸显校史话语的人文性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文关怀与情感需求仍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向度。当前,富含文化、情怀与特色的校史文创产品是寄托师生校友情感的物质载体,也是不可替代的校史文化记忆。学校的历史建筑、校园风光、文化标识标语等作为校史文化的元素,为校史文化产品体系开发提供了丰富素材,可以用于开发校史文创产品。例如:江苏科技大学可围绕船舶与海洋文化,打造“江海同舟”系列校史文创产品;围绕蚕桑、粮食等特色专业,开发“蚕宝宝”“麦哥”等系列校史文化形象产品;以学校不同时期的校门为元素,设计“追忆历史”系列手账笔记本等校史文创产品。在融媒体语境下,校史文创产品的开发能够获得新的创意和灵感,如将校史小游戏等融媒体产品中的人物制作成周边模型,使校史文化以时尚姿态走近00后大学生。同时,在融媒体语境下,校史文创产品也可以与虚拟校史馆、校史小游戏等融媒体产品进行线上线下联动,真正助力互联互通的校史文化传播融媒体矩阵的形成。

五、结语

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融媒体时代催生了校史话语传播范式的变革,校史文化育人话语表达迎来新语境。高校要抓住融媒体传播契机,借助融媒体的力量,选择最适合校史话语的传播方式,创新校史文化育人的话语表达,让校史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充分发挥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

[2]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25)[2024-01-25].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5/content_5687105.htm.

[3]赵喻.高校校史文化的育人价值及路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4]《江苏科技大学发展记事》编写组.航程:江苏科技大学发展记事[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3.

[5]李舍梅.融媒体视域下校史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实践探析:以河海大学校史馆为例[J].档案与建设,2020(10):55-57.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校史融媒体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技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