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航天物资管理模式转型的探索
2024-04-15范宇江琦刘继梁侯墨权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范宇、江琦、刘继梁、侯墨、权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随着我国航天强国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航天任务呈现高强度生产交付常态化、竞争性采购常态化的新特点,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成为航天企业支撑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物资供应是产品生产任务完成的基础和前提,是供应保障能力和供应链竞争力提升的助推器,先进高效的物资管理体系是企业提升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石。为此,本文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通过内部管理方式优化和外部资源战略统筹,从需求管理优化入手,探索构建设计端、需求端、采购端和供应端一体化协同的物资供应链,支撑航天企业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提升。
一、总体思路
1.建设目标
新时期航天产品物资管理应紧密围绕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总目标,通过构建“三个一”的管理体系,即一套将国际先进管理方法与企业管理实际相融合的物资高效精准供应的业务流程体系、一套满足航天装备制造要求的物资供应链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一套覆盖全链路全要素管理的智能信息化平台体系,最终形成“一个标准三种能力”,即统一严格的供应链管控标准,超前快速的需求感知分析和采购获得能力、敏捷高效的仓储服务和配送保障能力、科学精益的全链路成本控制能力。
2.总体框架
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引和供应链建设的整体统筹带动下,打通物资供应全流程信息流、实物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流转链路,确保实现设计端、生产端、采购端和供应端的高效协同,建立安全稳健、自主敏捷、精益降本、共享共赢的现代航天物资管理新体系。整体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航天企业物资管理体系构架
3.建设途径
按照“顶层架构、体系融合、目标导向、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急用先行”的整体原则,分阶段实施物资管理体系构建。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体系优化。聚焦稳定可靠、集约高效、成本可控、保障到位的体系建设阶段目标,重点从理顺管理链条、固化业务流程入手,解决物资管理链路上存在的不协调、不顺畅、不及时的基础性问题,充分提升管理效能。
第二阶段:创新突破——卓越引领。在第一阶段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提升供应链需求预测、自主保障、智能分析与决策水平,并通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供应商资源,实现全域全时全品类一体化精准保障,提升物资保障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二、实施方案
按照供应链业务管理职能,物资管理体系包括物资供应业务管理和物资保证管理两部分。物资供应业务管理是物资管理体系运行的核心流程载体,物资保证管理是贯穿于物资供应全过程的职能管理基础。整体业务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航天企业物资管理流程体系
1.物资供应业务管理
(1)物资选用管理
航天企业物资选用管理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传统航天产品物资呈现品种多、批量小的特点,物资选用的整合度和集中度严重不足;二是物资选用目录统型不够,目录产品化考虑不充分,缺乏统筹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为优化选用管理,重点从三方面改进:
目录科学化:优化、整合目录内物资技术标准,逐步淘汰陈旧标准,压缩物资品种规格。对目录内物资分类建立优选、可选、限选库,按照物资品类建立通用物资目录。建立“设计选用+物资需求规划牵引”的选用目录纳入方式,同步做好优势供应集群的前端布局。
选型通用化:分类梳理同类产品中通用化程度高的物资品类,逐步建立物资通用料库。基于物料清单(BOM)数据库持续进行需求规律分析,形成并不断优化物资统型方案。
管理信息化:建立物资优选一体库,对物资选用目录和基础数据实施电子化管理,统一供应链上下游的基础数据源。将物资优选一体库与产品设计工具进行集成,从设计源头管理物资需求,提高对型号物资选用和设计统型的支撑指导,以及对超目录审批、物资独立评价等选用过程的在线管控。
(2)物资计划管理
物资计划是采购供应的起点,实际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一是缺乏物资需求规律研究和需求预测分析,物资BOM数据不全面不透明、物资需求底数不清,造成物资计划精细敏捷管理的基础薄弱;二是物资计划对任务计划的覆盖性不足,需求拉动下的物资备料活动严重缺乏主动性;三是物资供应整体需求预测情况仅闭合在企业内部、停留在纸上,物资供应商计划协同不充分。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三方面的改进措施:
强化需求管理:建立航天产品BOM 数据库,打通产品与物资的协同链路,为物资需求管理、成本测算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建立“目录—BOM—物资需求计划(MRP)”为主线的需求预测管控方式,实现由管理供应向管理需求转型。
强化“一本”计划管理:建立远近结合、缓急协同、专项任务与常规采购兼顾的物资计划管理体系。对物资计划进行充分统筹和去型号属性,并与供应商共享、协同联动,构建物资供应链“一本”大计划管控体系。
推进差异化管理:对通用料施行安全库存管理,并通过逐步提升通用料比例来降低物资计划对型号任务计划的依赖性;对专用料施行研制和批产任务差异化备料计划管理。对批产任务,基于物资BOM 形成全型号建议备料计划并快速下单,提高批产任务备料响应的敏捷性。
(3)采购及库存管理
传统航天企业物资集中采购一单一议的情况占大多数,未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统筹优势,违背了集中采购的初心;此外,采购及库存管理方式单一,分类集中采购、库存管理和配送保障的管理模式尚未真正建立,采购全过程服务保障效率饱受用户单位诟病。
结合现代采购管理理论和行业现金管理经验,重点从三方面着手改进:
形成多样化采购策略:进一步丰富供应策略;研究制定通用料采购、库存供应模式,建立阶梯降价式的框架协议采购策略;持续提高框架协议采购的覆盖率。建立物资采购价格目录并持续进行物资成本价格常态化分析,提升大宗采购商务谈判水平,持续强化采购议价能力,实现成本压控。
建立精准配送服务模式:探索物资配送需求点对点精准下单服务。积极推动建立基于5G 通信技术的物联网服务,建立物资敏捷配送服务保障决策系统,及时获取最优的库存源信息并实现自动分析定标、物资配送到生产工位。
推动差异化管理:建立既能适应大规模集中采购需求,又能实现设计—工艺—生产—物资一体化协同的兼顾批产和研制的物资供应模式。深入开展物资品类、采购信息和供应商及供应市场分析,建立适用于航天物资采购的差异化采购理论、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和智能决策模型,推动智能化发展。
(4)经费结算管理
航天企业物资采购管理长期以来饱受经费流转不畅问题的困扰,下游供应商常因无法及时取得回款,降低了供应配套的积极性和忠诚度,物资供应整体效率和效益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解决经费流转不畅的问题,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一是基于物料BOM 数据进行物资采购价格分析预测,获取对应产品的物资成本构成底数;二是实施内部成员单位间物资经费“按需求结算”,彻底改变按领用结算的传统方式,构建物资供需单位间的新型契约关系,在降低物资积压风险的同时,逐步理顺资金流转链条;三是针对批产任务,推广“戴帽”拨款或直接向采购单位提供借款的敏捷性备料付款模式,充分提升资金驱动效力。
2.物资保证管理
(1)供应商管理
企业对于供应商的管理存在明显不足:一是供应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尚未完全建立和实施,未形成择优选择供应商的机制,供应“散”;二是大多数情况下与供应商的协同尚停留在询价洽谈、订单执行、质量监管的买卖零和博弈层面,缺乏深层次协作,供应商的服务积极性和忠诚度不高。
为充分改善供应商管理状况,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优化供应商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供应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预警资质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强化动态管理;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定期对物资供应商进行梳理和风险评估。二是减少风险供应商,针对独家供应物资,广泛开源拓渠,减少独家供应数量;重点加强对技术垄断、短线物资多、生产难度大、供应风险高的供应商重视程度与培养力度,化解需求异常波动或外部市场环境重大变化的风险。三是深化供应商协同机制,探索建立协同规划、预测与补给、生产资源共享、联合库存等全方位协作机制,强化供应商共享协作和深度协同,形成供应链合力。
(2)质量管理
物资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一是模式需持续改进,部分原材料仍沿用20 世纪70 年代的陈旧标准,且很多是供应商企业标准;二是物资质量保证模式管理效率不高、穿透力不够、差异化程度不足,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建设重点内容包括:一是构建统一标准体系,实施质量能力提升工程,基于统一的物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实现全供应链质量控制,形成贯穿设计端、需求端、采购端和供应端的管理流程文件,实现全品类、全寿命、全要素、全链路“四全”覆盖;二是创新质量保证模式,对标一流供应链管理,结合元器件研制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质量保证管理方法的进步,优化物资质量保证模式,以产品、生产线、供应商三个维度为管控方向,探索将质量保证模式从产品检测转向对生产线管控,推动质量保证工作向精益高效转型。
(3)绩效管理
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理念,建立基于供应关键绩效指标、成本关键绩效指标、质量关键绩效指标和顾客满意度的监视测量模型,形成数据化的实时检测和定期评估机制,对物资供应链的运行进行评估测量,并据此持续改进管理效率和效益,提升体系运行活力。
三、实践成效
航天企业物资管理体系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总体思路实施建设,通过“四化”建设(管理体系化、体系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自顶向下逐步推动新型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型落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基于航天系统工程管理理念,通过组织架构调整、管理职责优化、业务分工整合,夯实了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的组织基础,初步构建了与企业发展战略和供应链特点相匹配的物资管理体系。
二是基于新型管理体系,按照“分级、分域、协同、闭环”的指导思想,对企业现有规章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和查漏补缺,形成了一套由顶层制度、具体制度和操作制度三个层级构成的物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物资供应活动有序开展、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三是基于重构的规章制度体系,完成了企业物资保障和管理流程再造,获得了一套由“一条主流程+若干基础业务流程”组成的业务流程体系,涵盖设计端、生产端、采购端和供应端的全链条、全要素端到端业务活动,初步打通了物资供应全流程信息流、实物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流转链路。
四是基于先进IT 架构,启动构建覆盖物资供应链端到端全流程、全要素管理的航天物资管控信息平台,充分提高物资数据分析统筹管控能力、计划经营管理效率和柔性供应保障水平,支撑物资管理体系高效稳定运行和可视可靠管理。
四、结束语
我国航天企业供应链建设起步较晚,随着航天产业链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传统需求拉动下的物资供应保障模式已难以适应产品需求环境和物资采购竞争市场要求。为使企业能够在新时期适应新要求,必须及时转变管理理念、构建新型管理模式,通过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来提升产品供给保障综合能力。